【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我眼中的美国中文报刊(之一) 易水   美国中文报刊的历史断断续续算起来也有百多年了,但只是到最 近二十年,中文报刊才真正进入繁盛期。特别是最近三五年,在美华 人对纷至沓来的各色报刊颇有目不暇接之感,若再配上中文广播电台、 电视台(包括卫星电视台)以及中文网站,一个全方位的中文大世界 俨然正在成形中。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繁盛期的来临,与华人向美移民的整体态势 有直接关系。自60年代末迄今,伴随着国际与区域政治、经济的变迁, 华人分别经历了从印度支那、台湾、香港和中国内地向美移民的数次 高峰,而与留学、经商、旅游、探亲相关的来美居留更是连绵不断, 极大充实了这膨胀中的人口。在十年前即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美人口普 查中,美籍华人的统计数字为300余万,但连官方也承认,由于华人中 普遍存在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及他们对与人口统计结果相 关权益的忽视,相当比例的华人并未参加那次本属自愿填报形式的普 查。这些漏报人口,加上虽非美籍但得以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形式居留 在美的华人,合计到底该有多少人,实在还无从准确知道。洛杉矶华 人社区一项非正式的估计认为,在美华人总数约在500万人上下,仅仅 在以洛杉矶为中心的南加州一带,就有将近150万华人生活居住。    扑朔迷离的背景   面对几十家色彩斑斓,少则几版、多可数十版甚至上百版的报纸, 无论是来自何方的读者,恐怕也难于一一了解它们各自的“背景”。 当然,颇有些报纸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或微言大义地表示出自己的系 统根源或办报诉求。如《世界日报》直言隶属台湾联合报系,《星岛 日报(洛杉矶版)》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隶属香港星岛报业集团(类 似的情况还有《明报(纽约版)》等),而《太平洋时报》则毫不讳 言该报的“台独”主张,如此等等。但更多的“内情”则于外人无法 得知。各种传言也油然而生。   来自台湾的一位“外省籍”老先生,就曾为我指点迷津,告诉我 《自由时报》本是国民党“主流派”势力范围内的报纸,故台湾有人 戏称其为“登辉时报”。也有来自中国国内新闻界的某风云人物,向 我做神秘状,“透露”说某日报系由内地某某部门出资多少多少开办 的报纸。如此等等。   在洛杉矶,了解报刊的“背景”,尤其是出版人或编辑骨干更迭 的情形,对于理解所刊文章的内容及其意义相当重要。这种人事变更 如果发生在英文主流媒体,报纸会堂而皇之地予以公布,其竞争对手 或合作伙伴也会给予适当的评论。然而,在美国的华人社区,这样的 人事更迭常常是流传于心口之间,而不见诸文字。如《星岛日报》的 易手,我还是从香港那里得到消息,也因此才理解了它的改版;而 《国际日报》于一夜之间立场丕变,堪称一百八十度转弯,也长时间 成为社区迷团,并佐以各种传言——细心的人只是看到报头下小字中 的出版发行人名字变了,却不能得到与此相关信息。直到后来,新老 板自己从后台踱到前台亮相,并且活跃在侨团之间时,读者才恍然大 悟。   另外一件事同样令人难以释然。在美华新闻界各个出版人之间缺 乏经常化的、有效的沟通机制,以这样大大小小报刊组成的阵容可观 的行业,各领衔人间至今甚至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哪怕是它的雏形 组织。知情人告诉我,各大报社的老板之间在美国国内外媒体上不但 不能相互通气(这不需要立场一致,但如美、中、俄之间装配热线沟 通那样),在社区大规模活动时甚至有意不共同出现,也就是说连照 面也不愿打。这样一种疏离、散乱乃至互斗的局面,发生在美国这个 有着强势英语主流文化的地方,其结果说轻了可能是大不幸,说重了 简直是灾难性的。原本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被分拆成太多份,如果再无 意求同存异、协调、联合,就绝难形成在美争取华人权益的强大声音, 而这本是华文媒体在美应有的重要使命或本应体现的重大价值。    深深的门户之见   由于各华文媒体大都是“黑箱”作业,我因而不能充分“理解” 何以它们彼此的沟通反而比与英文世界还难。无论是关于国际、美国 国内的新闻与评论,还是涉及身边华人社区的衣食住行,这些媒体基 本上连大致的共识(不是指观点一律)都难以达成。如果说对于 “(美)飞机售台”案存在分歧可以理解,那对其它大事上的严重分 歧,如科索沃事件、美机“误炸”中国使馆、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 件等华人原本存在共同利益的议题,媒体间竟也是南辕北辙,乃至于 鹬蚌相争,这种场面,令明眼读者感叹“相煎何急”!   发生在身边的社区新闻,同样因媒体在效果上的“扇风点火”与 彼此的相互攻讦而伤及许多华人群体的感情。最明显的两例就是“纪 然冰命案”和“秀秀医疗案”,两件事都发生在来自青岛的新移民。   纪然冰命案本身并不复杂,但凶手的线索却扑朔迷离。纪然冰小 姐在青岛一家高级宾馆任职时结识了来自台湾的大老板彭增吉。之后, 她转到彭在上海所开的公司任职,并在此前后事实上成为彭的情人 (彭已婚,妻子为台湾籍,孩子在美就读高中和大学,家居南加州橙 县)。纪然冰不久怀孕,并移居橙县,在那里生下她的孩子。几年前 的一天,出差台湾的彭在情人的寓所赫然发现纪然冰母子双双被人杀 死而急忙报警。警方很快排除了彭的做案可能,而将他的妻子林黎云 立案逮捕。经DNA分析,林在案发前曾在现场,这再加上警方偷录的彭 往监狱探林时两人谈话(林在谈话中说纪是她杀的),于是林黎云罪 成,被判终身监禁。案件本身尚存疑点,林黎云本人在法庭也始终喊 冤,由此引发来自台湾的华人社区移民关注本来不难理解(最新消息, 加州最高法院推翻原判,认定林应无罪释放)。另一方面,来自中国 内地特别是青岛、山东的移民社团也为纪的后事和她身后来美处理法 律事宜的家人大力奔走,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带有 不同背景的华人报纸处理未尽审慎,致使某些人极端的言论涌入报端, 本来可以是一场对涉案人士(无论生死)的关怀与对生活悲剧的反思, 最终却演化成一部分台湾籍华人对内地“狐狸精”的声讨与内地籍人 士对台湾“色狼”的口头反击,而当事人的命运如何与社区如何相助 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另一件事,是去年发生的“秀秀治病”案,不同华人媒体以自己 的方式处理一面之辞,同样加剧了华人侨团间原已存在的不信任。秀 秀来自山东青岛,因为患病而托在美乡亲之谊,来美就医,并与家人 一道安顿在洛杉矶。由于秀秀家文化水准不高,至少是不具备英文沟 通能力,所以医治计划一揽子交由侨团办理。第一期治疗结束后,出 现了经费不继的情形,秀秀家与原负责医疗事物的侨团出现纠纷。此 时,其它侨团介入此事,并在自己可以影响的报刊上与秀秀全家一道 批评最初接办的侨团,而后者则在另一家报纸全力澄清,并反过来提 出对方侨团与秀秀家人处事不当。纠纷最后似乎以两败俱伤收场,而 全过程竟没有一家报纸能够将不同声音放在一道整理出来,它们所报 道的均是一面之词。结果是,侨团与侨团间、报纸与报纸之间、华人 社区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隔阂更深了。   或许,这两个例子算是极端的情况,为数还不多,但程度略轻类 似事例就相当普遍。许多在美华人报纸之间的冲突,似乎远超过经济 竞争的范畴。经常可见的是,发生在某一圈子里的新闻,某几家报纸 基本上视而不见;而发生在另一圈子的事,则会有另外几家报纸若无 其事。而这甚至影响到了新闻记者之间的和睦相处。所幸的是,这样 的偏狭毕竟对报纸本身的发展不利,希望拓宽读者面并保持大报地位 的业主,近来更倾向以更宽泛、更“韬晦”些的方式办报,并希望籍 此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一元与多元   除了报与报之间的观点冲突之外,在一张报纸内能不能反映互相 争论的观点,也是评价报纸水准的一项重要标志。以此观察在美的中 文报纸,则大部分报纸还未免“小家子气”一点。各报所刊出的争议 通常也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彼此不尽相同,在重大议题上却与各报自己 确定的评论立场与导向惊人吻合(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换句话说, 华人社区的报纸在整体上是多元的,但在每份报纸上看,却基本上是 一元的。如果要了解事情的全貌或不同评价,读者必须至少看三份报 纸。事实上,很多人也就只好这样做了。   这里,读者为此要多付钱是一个方面,报纸也因此自我束缚,把 发表其它观点的机会拱手让给其它报纸(也就是竞争对手)是另一方 面。试想,如果一份报纸能够吸收、覆盖三份报纸的内容(包括观点), 那它被读者唯一购买的机会就会大增。我推想,中文报纸至今山头林 立、各执一端,却没有一张报纸在一个地区的华人社区占有绝对优势, 除了历史分离和人口来源等原因外,不能反映不同人群的利益,难于 见容有违办报主旨的声音,恐怕也是一项的因素。   相比之下,美国英文主流报纸的手法就显得老谋深算些。尽管这 些报纸也都持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有的还很极端(如《华盛顿时报》), 但在易起争议的大小主题上,它们往往会同日或连日刊出两种(或更 多的)观点,把判断留给读者。当然,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在争 论文章中较为薄弱或略带偏激的一方,往往其观点与报纸平素所持立 场不同,这样的争论最后也因而更可能被“诱导”到对报社主旨潜在 有利的方向。但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至少在一张报纸上,可以读到 相当不同的看法,从而也可能有所启发或有所满足,已经是受益不浅 了。   就报纸的发行分布来看,美国英文主流报纸基本上形成了以区域 一报优势为主的格局,如人们熟知的《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 《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邮报》和《迈阿密 先驱报》等等,都是区域内优势、区域外仅见于有关单位的报纸,这 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外的报纸只有两家:《今日美国报》和《每日 新闻》,两报是在各大区设地方版)。这样,在区域范围内,优势报 纸自身舆情多元化与社区、族群小型报纸多元化结合;在全国范围, 以各大区域的报纸互相制约形成舆论多元化。尽管这也未必是完美的 布局,而且在非常时期(如战争期间,由于有政府干预)也难于见到 旗帜鲜明的“舆论多元”,但一般来说,这样的一种布局比一个区域 过多同级报纸相互厮杀更经济,也更稳定,从而也更能长期维持全国 范围的舆论多元。   令人遗憾的是,在美中文报刊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稳定格局,至今 在各大华人居住区依然是“你拼我杀”的激烈竞争,惨烈到彼此都在 财物上生存艰难。 (《博览群书》2000年4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