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探察当时的人 心世情,追寻21年前那次转折的内幕,可以发现其影响至今不绝。   下文摘自《新闻背后的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中央 编译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教育部意见,宣布当年立即恢 复高考。恢复高考的消息迅速传开,在山区、田野、工厂,一代年轻 人奔走相告,对他们来说,这真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时刻。   中国儿童剧院编剧,北京师范大学78级学生陈传敏表达了许多人 在当时的感受:“当时我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我虽然 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但还是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跟我同学就在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 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你什么东西都看不见,迷路了, 你根本不知道往哪走。高考这个消息,就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 你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我赶快蹦到那儿去。”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开后,图书馆、新华书店里人头攒动,成为最 拥挤、最热闹的地方。蒙满了尘土的旧课本,一时间洛阳纸贵。社会 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然而,就在很多人紧张复习的 同时,也有人心有余悸,他们担心难以通过政审,再一次被大学拒之 门外。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当时参加了招生条例的起草工作, 他说他们很怕犯只专不红的错误,结果受到了邓小平的批评。杨学为 说:“强调考试了,会不会冲淡政治?会不会让人说你只重视智育, 不重视德育?怕人家扣这个帽子,所以对政审的规定都写得非常详细, 什么拥护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参加集体劳动,讲究卫生……把 能想到的都写上了。这个稿子当时送给小平同志了,小平同志看了非 常气愤,他连说了三个繁琐,而且把我们起草的这一段全都划掉,现 在我们招生条例上写的政审条件基本上就是小平同志修改的。”   经邓小平亲自修改的政审条件,几乎使所有人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事实上开始了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拨乱反正。当时,著名记者范 长江尚未平反,他的儿子担心自己不能参加高考。   《华声月报》社社长,北京大学77级学生范东生:“当时心里一 点儿把握都没有,但是事实证明,现在高考制度给青年人的机会都是 均等的,而不是看你出身怎么样。”   作家胡风当时还在狱中,他的儿子张晓山也获得了高考的资格。   记者:“像您这样的家庭背景,恢复高考对于您本人有什么样的 意义呢?”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学院77级学生 张晓山:“我觉得恢复高考实际上对我这样的人,是给了一个平等竞 争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恢复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因为实际 上,在恢复高考之前,评判一个人,给不给他一个机会,不是看你本 人,而是看你的家庭,看你社会关系,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报刊显示,高考成为当时社会最大的关注点。积压了整整十年的 考生拥挤在考场前。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考试,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 国家几乎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这场考试。   杨学为:“我们觉得如果要考试,比方要印卷子,要评卷子,总 要一部分钱,全靠国家拿也是很困难的。我们希望报名费能够定在一 块钱。当时政治局讨论说,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五毛钱就行了, 这都是政治局讨论决定的。”   《中国教育报》代总编辑赵书生:“都讨论完了,好像什么问题 都没有了,但最后出了一个问题,没有纸张,这么多人要考试,上哪 儿弄纸啊?当时纸张很缺。最后为这么一件事还请示中央,最后中央 决定,可以运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来印高考试卷。”   因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1977年冬天的考试,并不是全国 统一考试,而是各省考试。每个省都有一个试点,考试科目也比现在 少。全国的试点选在广西自治区的百色地区。这并不是因为邓小平组 织过百色起义,追求什么纪念意义,而是觉得百色比较偏僻,经济文 化比较落后,问题能暴露得充分一些。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 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 的考试,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 生共有116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1978年春天,几十万新录取的大学生走进校园。由于是10年积压, 一朝应考,学生年龄差异很大,甚至有两代人同堂学习的情况。经过 11年的艰难坎坷的积淀,这批学生的素质之好令老教授们十分高兴。   那时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这一个“夺” 字,准确表现了当时一代人如饥似渴的求学心态。图书馆、教室、宿 舍,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三点一线”。而一本新书、一个教室或 图书馆的座位,往往被许多人争抢。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吉林大学78级学生雷颐:“在大 学三年级以前,我好像没有早上五点半以后起过床,都是五点半以前 起床。图书馆门口有个路灯,在那下边站着背单词,背到图书馆开门 就进去。到七点多,匆匆忙忙回到寝室,洗漱、吃饭。一天到晚就是 泡在图书馆看书。”   《大学生》杂志社总编辑,哈尔滨师范学院78级学生钟岩:“有 一次,老师宣布一门课是考查,不考试了,全班突然一致发出‘哟’ 特别遗憾的声音来。老师觉得挺惊讶的,怎么不考试了,你们还不高 兴?同学们就说,因为我们太想检验自己学得怎么样了,老师一看, 就说那就考吧,一宣布说考试,全班鼓掌,非常热烈地鼓掌。”   恢复高考这一决策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之一变。 当时,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新华书店的长龙司空见惯,中国人才的 培养由此走上了健康的轨道,20多年来,中国一共有5800多万高中毕 业生参加了高考,录取了1100多万。据初步估计,800多万已经完成了 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20多年来,中国培养出28000多博士生和31万 硕士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