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史》 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 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 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 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 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 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 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 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 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 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 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 1)殷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 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 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 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2)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 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 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 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 书法的代表作。 3)西周 毛公鼎铭文 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 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 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 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 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4)西周 散氏盘 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 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 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 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 已。 5)东周 石鼓文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 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 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 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 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 《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