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为了中华文明的自豪 --夏商周断代工程采访 ·刑小群·   夏商周断代工程,作为世纪末的一件学术盛事,已经启 动一年多了。最近,我有机会去采访领导这项工程的四位首 席专家之一的仇士华研究员和他的夫人物理学家蔡莲珍。这 是一对年逾花甲的夫妇。他们在北京安贞桥边的高层公寓里 和蔼可亲地接待了我。他们对我进行了一次几乎是从零开始 的科学启蒙。好在我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而且我相 信很多人也同我一样,愿意了解他们从事的科学领域。   我说,仇老师,夏商周断代工程,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我想请您谈谈工程的面貌和您的研究领域进展的情况。   仇士华说,断代工程是宋健发起的。总说我们有五千年 的文明,但是一些外国学者只承认我们自殷商有甲骨文以来 三千多年的文明。三十年代,我国还有过疑古的争论。以顾 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认为传说中古代的事情,只是传说 ,不是历史。这就成为对古代重新审查的一个契机。但是有 些问题提得过头了。其实我们汉代以来的历史古籍是很齐全 的。以前的传说,也并不是神话,是有文字根据的,只是失 传了,才使古代传说带有了神话色彩。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可 以肯定的。殷墟的发现,使我们看到甲骨文所记载的殷王朝 谱系同《史记》中的“殷本纪”差不多,所以应该说是确有 其事的。殷的甲骨文有五千多个,我们一本字典也不过有几 千字。   他接着说,孔子作《春秋》时就说共和以前的年代弄不 清楚了。那时不清楚,以后就更不清楚了。到了汉代就有人 用天文来推算。中国古代天文是比较发达的,比如历法:商 有商的历法,周有周的历法,周和商不同。这就要根据文献 的记载来研究,这样一来问题就多了。武王克殷时说有慧星 出现。武王克殷的年代根据众多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推算 ,说法有数十种,早晚可相差一百多年。这里弄不清楚,夏 、商不就更悬了?宋健看到这种情况,不是滋味。他说,这 事得讲清楚,要不怎么跟人家说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古埃 及的历史,也是通过研究,才弄清楚了。1995年9月宋健找到 历史所所长李学勤、考古所研究员仇士华、前自然科学史所 所长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北大考古系主任李伯谦——四位分 别代表着各个学科方面的专家——征求意见,能不能搞断代 研究?我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认为史、考古、天文、物 理测年等方法的协同,可以将年代进一步搞清楚。随后写了 报告拿到国务院批了,正式取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   事实上考古从文物和遗址地层的顺序,已经把夏、商、 周文化轮廓判断清楚了。《史记》已有夏商周《三代世表》 。就是没有明确的编年。   我和蔡莲珍参加搞断代,是用核物理的方法,来测定古 代遗址的年代。具体来说就是用14C来测定。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利比(W.F.Libby)教授创建碳 -14(14C)测年方法应用于考古、地质断代获得成功,受到世界 重视,并纷纷相继建立14C实验室。在我国,1955年夏鼐教授 首先在《考古通讯》上详细介绍了此法的原理和应用,指明 它在考古上的重要性。之后,他亲自筹划在中国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建立实验室。1959年我们被调到考古所来负责建室, 终于在1965年建成并测定了第一批考古年代数据。   14C测定年代方法,可以精确测定五万年内含碳标本的年 代。这段时期,相当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经 过整个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在地质学上,相当于第四纪的 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因此,这个方法在考古学、人类学、第 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水文学、海 洋学等学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它是研究数万年内自然、历 史现象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14C测定年代的原理是这样的:14C是原子量为14的碳的放 射性同位素,它是宇宙射线同大气互相作用的产物。形成以 后混入大气CO2中参与全球碳的交换循环。植物是靠光合作用 吸收大气CO2生长的,动物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植物生存,因 此,14C分布于整个生物界。生物在活着的时候,体中的14C同 大气处于交换平衡状态,具有一定水平。但生物一旦死亡即 停止交换以后,其中的14C因放射性衰变而减少,14C原子放射 β射线后衰变为14N原子。它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经过5730年 14C原子数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通过测定考古遗址中的生物残 体,例如墓葬中的人骨,从14C含量减少的程度,就可以计算 出墓主人死亡的年代。   14C法经过近50年的发展,技术上有很大进步,测试精度 大为提高。具体的测试方法可分为常规衰变计数法和加速器 质谱法。前者是计数14C原子衰变时放射的β射线,通常需要 数克样品碳量,后者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直接计数14C 原子数,仅需要毫克级的样品碳量,但设备比较庞大而且昂 贵,所需样品量极少是其特殊优点。对于样品量极少或只能 取极少量样品的珍贵文物特别有用,例如可以用来测定甲骨 的年代。   通常的14C年代,是按一定标准的14C水平计算得出的。严格 说来,不能算是日历年代。这是因为大气中的14C水平自古以 来并不完全恒定,大概有幅度不超过10%的不规则变化。树 木每年生长一轮年轮,各个年轮同日历年代相对应,而过去 大气中14C水平变化的信息恰好储存在树木年轮中。把自古至 今的树木年轮木片分别测出14C年代,然后以树轮年代为横坐 标,测出的14C年代为纵坐标,即可画出一条曲线,称为树轮 校正曲线,根据这条曲线就可以把测出的14C年代转换为日历 年代。目前,树轮校正曲线可以延伸到一万年前。   单个14C年代转换为日历年代时往往误差会增加,因此过 去的14C测年大都限于史前时期,用于历史时期的14C测年则嫌 精度不够。但是,如果用一组时代先后有序的样品测出一系 列14C年代,同高精度树轮校正曲线匹配拟合,就可以使14C年 代转换为日历年代时误差大为减少,可靠性增高。这就是14C 测年适用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思路,新方法。   建国以来,我国田野考古学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发现 了大量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和墓葬,考古层位延续不断,可以 提供大批有先后时代序列的系列样品,殷周各期的大量甲骨 也可以组成系列样品。通过大批系列样品的14C年代测定,然 后再同高精度树轮校正曲线匹配拟合,就有可能获得某些考 古点较准确的日历年代。然后,再同天文历法的研究成果对 照,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研究制定出公元前841年以前 的夏商周年表,初步澄清这段上古史无年表或年表混乱的状 况,将夏商周年代学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由于14C测年是独立进行的,仅同田野考古研究相结合, 不依赖历史文献,因而所得结果将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占有 特殊地位。   我问,埃及的五千年为什么就能确定了呢?   仇说,埃及和我们的文明不同,她有金字塔。金字塔有 五千年前的文字,还有木乃伊。我们也有黄帝陵、禹陵,但 这都是象征,并没有挖出黄帝来。而且说法不一。当然,这 不等于说没有黄帝,不能考证。夏商周断代工程有希望在年 代学概念上将我国古代文明向前推进,为今后深入研究我国 更久远的古代文明打下良好基础。   仇士华和蔡莲珍两位物理学家,曾是复旦大学同学,于 55年毕业后分配到了现在的高能物理所(原物理所),恰好又 是随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两位著名核物理学家夫妇搞物 理研究。蔡莲珍在何先生的研究组,仇士华在钱先生的研究 组。1957年那场灾难从天而降,让他们这么好的科学苗子都 当上了“右派”,并认为不宜再搞核物理研究。幸好考古所 所长夏鼐先生正要建立14C实验室,就把他们要到考古所。从 那以后,他们夫妇一直并肩搞14C测年研究。如果不是多年来 非科研事务的纠缠、文化大革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作 为中国14C测年研究的带头人,肯定会有更多的科学贡献。像 他们这样始终在一个部门工作:一起做实验,一起搞研究; 倒霉在一起,患难在一起,失败在一起,成功在一起;一起 到干校,一起回北京的夫妇,确实不多。难怪有人说他们是 夫妻店。蔡老师告诉我,1965年他们就做出了14C测定的研究 成果,但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直到1972年《考古》杂志复 刊后第一期才登出了他们的文章。以后,每年他们都有关于 14C测定报告和学术论文发表。现在,蔡莲珍已退休,但仍和 退休前一样在工作,断代工程给他们配置的电脑就在家中, 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等工作,都可以在家里进行。   我问他们,目前工程各学科进展情况怎样?他们说,在 历史地理学方面,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文献中 有关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各种地名,为在考古学上探索夏代提 供凭据。   在古文字学方面,将结合考古学研究进一步做好殷墟甲 骨文和西周金文的研究和分期,选取有年代意义的标本,以 供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或进行测年。   天文学的学者将全面总结天文年代学前人已有成果,推 算确定若干绝对年代,为夏商周年代确定科学准确的坐标。 在历史文献学和古文字学工作基础上,利用天文数据库和天 文计算重新核查对断代特别有用的古代天象记录。   考古学的学者将对与夏商周年代有密切关系的考古遗存 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对年代序列和分期,为利用现代手段 测定夏商周绝对年代提供层位明确、文化属性明确、相对年 代清楚的测年标本。研究重点是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具有典 型性和代表性的考古文化,同时兼顾相邻地区与夏商文化关 系密切的其它考古文化。   在测年技术方面,主要还是采用14C测年方法,包括常规 法和加速器质谱法。今年工作重点是进行技术改造,明年开 始大量测定出年代数据。   我问:您说的这些各学科门类协同工作,计划什么时候 有突破性进展?   仇说,希望1999年达到预期目标。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