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从开埠到开步 萧为 打开中国地图:万里海岸线如一张满弓,奔腾长江像一支利箭,而它射向太 平洋的箭簇,就是上海。 近年来对上海战略地位曾经有过多次讨论,都没有这个比喻给我的印象深刻。 这是《开埠──中国南京路150年》开篇的(程童一主著,昆仑出版社1996年8月 初版)妙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奥秘之一就是作者 用一个年份作为切片,勾勒出事件人物的前因后果,解剖了晚明帝国衰落之由。 这种特色也为《开埠》运用。它以南京路为剖面,解析了近代大上海繁衍兴盛的 奥秘。又以大上海为舞台,从形形色色主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奇人异事穿梭来往 之中,凸现了上海曾经具有的时代和世界地位。对热心探寻中国命运,眼光却还 没有离开紫禁城的人们,《开埠》值得一读。尤其前半部分从容不迫的笔调,揭 示了上海开埠前后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颇令人掩卷三思。 据说大撞击能产生奇迹,钻石就是撞击的产物。凡是在地质形成期受过积压, 扭曲,断裂的地带,大抵蕴藏着富矿。上海开埠是被迫的,所以能奇迹般的崛起, 不外天时地利人和,但这都有两重甚至多重性。在时代潮流大断裂里,它直接沐 浴到西方工业文明形成的大洗礼,也直接经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和东方帝国主义的 轮番冲击;在地缘政治的大挤压中,它最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贸易的主要口岸, 但一开始却是别人抢占中国市场打进来的一个楔子;在外来殖民潮和中国传统经 济区的大撞击下,它既是国际性冒险家弄潮冲浪的好地界儿,同时又具有无可比 拟的多种多重文化杂交的显著优势。类似的多重性还有许多。历史永远是由一大 堆彼此冲突的动机,形成的彼此冲突的结果。正是这些多重性,才使东海边上的 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县城,百年间跃升为亚洲,甚至是整个太平洋地区最大的 金融、制造、进出口……中心。上海崛起的历史,自有发人深省之处。 毫无防人之心的主人,遇上觊觎已久,有备而来的不速之客,中国艰难的近 代化进程,就是由上海这样开步的。开头显得拙讷,却勤勉善学的学生,面对苛 刻残酷,占尽便宜的老师,中国的近代化教程,也是在上海这样开课的。二十世 纪前后,无论是世界性的思潮,还是器物类的发明,也都是在这里抢滩登陆的。 近代中国无论是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还是反满鼓吹民族革命,社会主义思潮共 产主义运动,上海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人们仍然沿用的“沙发”、“卡 车”等混合语,也是在上海最先出现的。上海滩上发生的种种传奇性或非传奇的 故事,至今仍然是影视圈里说不完的话题,从精武门的武勇到黄金荣的神秘,从 《围城》的学人到《不夜城》的资本家,从张爱玲琐屑事到《长恨歌》的怆凉感。 上海本身,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 我觉得,本书开篇谈到的开埠背景中,对苏杭地带原有的商品经济意识基础 的背景交代上,似乎有疏略处。早在1832年胡夏米船长率“阿美士德号”帆船窥 伺吴淞口之前,长江外的海面就不平静了。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头六次 都是从刘家港(苏州太仓境,恰好在今上海市外)出发,最后一次则是由南京, 经刘家港上海的。嘉靖时期因海禁引起的“倭乱”,闹得最厉害的正是这一带水 域。康熙初郑成功率水军反攻,船队也是由海入江,进逼南京的。理由无它,盖 缘明代苏杭所以经济发达,非农业之故,而是因为这一带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 出口商品制造和对外贸易发达的地段。要找故事性强的资料,有《三言》、《二 拍》在,一翻就得。 不大为人熟知的史实,则在美国人魏斐德(Frederic E. Wakeman,Jr.)所 著的《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们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中有所披露。 这里只引两句,即开篇时提出的“对当今的历史学家们来说,明朝末叶中国与世 界货币体系的关系是相当清晰的。由于国际收支经常出现有利于中国工商业的赤 字,白银从全世界源源流入中国。中国,自罗马时代以来便是欧洲货币的归宿, 17世纪通过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又成了美洲白银的主要吸收者。西属美洲所产 白银,有20%被西班牙大帆船直接运过太平洋到达马尼拉,然后运往中国购买丝 绸和瓷器。”第二句是“1620年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 牙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到了沉重打击。中国尽管与欧洲相距遥远,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白银流通再次被严重阻 断,而此刻长江下游地区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急需更多白银以对付通货膨胀。” 所以我们具体看待上海开埠的这段历史,中国人并非完全被动和懵懂,而颇 有些像金庸小说中的“高手过招”。一旦中国人具备了全球意识,掌握了先进手 段,自然会在施展腾挪推化的传统手法之际,融入金刚掌,右勾拳,从而借力打 力,巧拨千斤,赢得跨世纪挑战的。 上海最近几年发生的再变化,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大上海的精神却一直在 延续,不仅在海内,而且在海外。近读报章,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三位候 选人,出生地都在上海。这也许会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上海精神的内涵。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