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唐代诗人“打假” 肖文苑   只要有商品流通,就难免有人造假。或以劣充优,或以假乱真,或 缺斤短两,花样繁多,不一而足。唐代诗人,憎恶造假的现象,在诗文 中给予曝光。   当时流通的货币是铜钱,但数额不足,交易困难,于是有人违法私 铸。铜不够,铅铁凑。作个泥模子,土法上马,造出来的钱,崩头烂眼 ,又薄又丑。武则天时,曾在城门上悬出真假钱币,教人识别,但禁而 不绝。杜甫对假币造成的混乱和危害,颇为关注。他在《岁晏行》一诗 中说:“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 合长相蒙。”他一面批评朝廷查禁不力;另一面又揭露造假者的卑劣手 法,希望人们以诚相见。   唐代酒业发达,酒店星罗棋布。有的大酒家,楼高百尺,“碧疏玲 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规模装潢,大概已达如今的星级水平。 但他们不是以合法手段谋利,而是往酒里对水。一些酒,刚饮时味道还 挺醇厚,但再端上来的就淡过鳖尿。韦应物发现这种欺诈行为,大呼上 当。他在《酒肆行》一诗中,称这种“先酽后薄”的现象为“大偷”。 小偷窃人财物,多是神鬼难察;而“大偷”则是在笑脸待客中,乘消费 者不备,狠斩一刀。   农村的奸商,更加猖獗。元稹在《估客乐》中说,他们以黄铜作金 ,制造臂钏;以糯米代玉,制成项链。看起来,金光闪亮;敲起来,丁 当作响;吹起来,天花乱坠。谁敢怀疑那是假货?”村中田舍娘,贵贱 不敢争。”一口价,高高的,没商量的余地。他们欺骗智识短浅、忠厚 诚实的村妇。“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他们六亲不认,连老爹都 敢宰。   缺斤短两,是商场最常见的欺诈。有感于此,政府曾采取了一定的 措施。《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有官吏“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既然有了监督,按理说奸商不敢作弊,但官吏 管不到处,他们便捣鬼。诗僧拾得这样写道:“银星钉秤衡,绿丝作秤 纽。买人推向前,卖人推向后。不顾他人怨,唯言我好手。死去见阎王 ,背后插扫帚。”在这杆秤上,他们变尽戏法。这不但令凡夫俗子时时 叫苦,连出家人也愤愤不平。拾得认为:这些赚昧心钱的人,到了阴曹 地府以后,就得用背后的扫帚去打扫厕所,以偿生前的孽债。   文学艺术是特殊的商品,而造假之风,也深入其间。白居易的诗, 在当朝走红。人们可以用它换到酒、换到茶。鸡林国的宰相还高价收购 ,百金一篇。中国的诗文,有哪个朝代是如此值钱的?于是一个白居易 ,就变成千百个“白居易”。“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 奈何。”他们一旦得逞,便能迅速致富。不过老外的钱,也不是那么好 赚的。他们有识别真假白居易作品的能力。元稹的《白氏长庆集序》, 反映了当时这种现实。在文学上打假,保护作者权益方面,元稹是走在 前面的人。   当时没有什么商品法则,朝廷对造假者也较为宽容。如是否禁铸假 币,便有过激烈的争论。朝廷曾一度推出国库钱币,兑换假币,不但没 能根绝假币,还在某种程度上助长造假之风。武则天知道通泉尉郭震盗 铸,便找他个别谈话,发现他有奇志、有诗才,不但不严肃处理,还调 任右武卫铠曹参军。江南假币滥泛,宋派萧隐之去“打假”。因执法 过严,人多嗟怨,玄宗怕出乱子,便将萧隐之贬官,宋亦受牵连。造 假者没有什么恐惧,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诗人为之呼喊,恐亦难 以起到救世道而正人心的作用。 《文汇报》1998/01/22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