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平《炮击金门》 十一、不谋而合    黄昏,车队来到最后一站——北太武山某炮阵地。   蒋介石把望远镜瞄向只有一个步枪射程之遥的大陆海岸线,将那片“梦里 寻它千百度”的土地拉到眼前,夕阳落照,远山青黛,万木葱绿。视线虽然有 限,但他知道,镜头中的三维无限延伸,就是原本属于他而现在属于毛泽东的 土地。犹如凝神于一位可望之而不可触摸之的妩媚佳人,他再次感受到历史变 迁的无情,肝肠欲裂,心如刀绞,仇恨之火熊熊燃烧。   勤务兵搬来一把藤椅,执拗的老人坚决不坐,他双手重叠按住手杖,长时 间静默伫立,有人看见,两颗饱含咸涩百味的泪珠从他眼眶滑落,在面颊上反 射出复杂难解的光斑。   身后,有好几位将校因受感动而流泪、发出嘤嘤的啜泣,使得气氛更加悲 凄、感伤。   自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将共产党人的头颅颗颗砍下开 始,他同毛泽东已经智拚力搏了整整三十年。谁能料想,当他以绝对优势兵力 把毛逼上决定中国最后命运的绞杀场时,竟然天地翻覆、乾坤倒旋,一场仅持 续了短暂三年的逐鹿,他却以每月平均被消灭20余万兵力的规模和速度,走 向统治大陆的终结。   中国历史上,多少王朝在战火中结束,多少新君在炮声中登基,但无论百 年辉煌的汉唐,还是昙花一现的秦、隋,却没哪一个朝代是断送在开国者之手 的。唯独国民党的江山丢在“开国皇帝”自己手中。残酷现实委实让刚愎自用 又喜好别人崇拜的“总统”难以接受和面对。   但毕竟,他现在是站立在一块曾经小胜毛泽东而且仍然能够打到毛泽东的 土地上,他还没有输到最后,只要保住脚下这方宝地,他期待,历史将把他和 毛泽东重新调换一下位置。   金门万万再不可放弃!   下得山来,军中“优秀分子”和“英雄楷模”列队鼓掌,欢迎、欢送。   蒋对官兵演说,指出现在形势与当年不同了,我们要重新来拟定计划,徐 图恢复,万不可好高骛远,只求速效。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在会稽失败以后,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后沼吴”。今天我们要“反共复国”自然需要 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有效,如果中共始终不敢进犯,那我们要在一年之内, 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以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有基层军官振臂领呼口号。场面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金门之行,达到最高潮。   夜幕徐落。   机场,蒋介石与送行军官一一握别。   最后一位是胡琏上将。   胡琏早有耳闻,台北高层及美军顾问团中,对金门的撤守攻防争执激烈, 意见不一,理应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总统”的真实意图。他是聪明乖巧之人 ,懂得此类重大问题不宜直逼主题,而需迂回探知,他说:总统,我早已准备 就绪,只要您一声令下,立刻就能渡海反攻,几日内拿下厦门决无问题……   蒋介石伸出手来,伯玉(胡琏字),你牢牢守住金门,便是对党国尽忠。 平时可以向那边打打炮,把毛泽东打恼最好。若毛泽东真的来打金门,天大好 事,我最欢迎,拜托你了!   暗夜,遮住了胡琏的一脸困惑和“总统”的一脸微笑。   座机滑跑、起飞,身影和轰鸣渐渐远去,融入漆黑无声的夜空。   蒋介石仰倚在宽大的座椅上,闭目假寐。看上去此时他的心情很好,不仅 因为重睹了故国的风采,还因为更加坚定了自己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台湾热战 的战略方针:固守金门。欢迎毛泽东来打,打得愈大愈好。   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看似矛盾,却非常清晰明朗的大思路。   只是他并不知道,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也已确定:金门一定要打,打则为了 更有利于“总统阁下”固守。   同样是一个深思熟虑,看似矛盾,却非常清晰明朗的大思路。   难得两位对抗了一生的老人,在双方最后一个回合交锋中,竟然达到了“ 不谋而合”。   据查,这是蒋介石最后一次到金门视察,最后一次看到大陆的土地。此后 ,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台湾本岛。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