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最后感言:研究生论文、学术腐败及其他   hooklee   感谢一些新语丝网友对本人部分观点的支持,你们的支持让本人觉得这几天 辛辛苦苦码字是值得的。也要感谢王铮先生和一些持不同意见的朋友,如果没有 与你们的激烈辩论,相信本人也不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如此细致和深入的思考。如 果这场辩论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一点兴趣,使得大家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一番理 性思考的话,则是本人之幸。   作为最后的一点感想,这次的文章主要想顺着落魄书生的话头,谈谈研究生 论文和学术腐败的关系,以及本人所想到的防止学术腐败的一些具体建议。另外, 对“一读者”文中的一些观点做一点反馈。   确实如落魄书生所言,目前学术腐败在博士生发表论文这方面已经相当严重 了。发表文章和毕业的压力确实是不少博士生“铤而走险”的原因,但是他们的 导师在这方面没有起到表率和监督的作用,确实也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试 想,如果一位导师在每位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专门做讲座对他们进行学 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并申明自己对学术腐败“零容忍”的态度,那么他的学生一 般是不敢真的“铤而走险”的。之所以不少学生敢于这么做,恰恰是因为这样做 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有些导师甚至对学生的一些违规行为持默许甚至鼓励的 态度,而绝大部分学校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往往采用“能捂则捂”和“雷声大, 雨点小”的不作为政策。方舟子也反复讲过,新语丝建立这么多年,揭发的学术 腐败行为无数,但是最后真正得到处理的寥寥可数。本人觉得,这种过于“宽松” (其实是放纵)的学术环境,其实比那些外在的学习压力,对研究生的学术腐败 行为起到更大的鼓励作用。而那些触犯了学术道德而没有得到惩处的学生一旦毕 业并进入高校做了导师,就会开始对下面的学生施加不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放 大这种学术腐败的影响。   那么,怎么解开这个学术腐败恶性循环的怪圈呢?参考海外学术界的常见做 法,本人觉得,关键在于下面三个举措。如果我国教育界能尽早采纳这三个举措, 相信对扭转我国不够正常的学术风气会有明显的效果。   第一,事前教育。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必修的“学术道德”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专门针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类学术道德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本科生的 教材重点放在抄袭、剽窃以及个人诚信方面的教育,对较为专门的学术道德问题 可以仅做简单介绍而不必展开过多。研究生的教材则可以把重点转移到一些更为 细致的技术层面上来,如学术道德问题的分类,涉及的法律(主要是版权法)问 题,具体写作时需要注意那些具体事项,如何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等等。   在学校尚未施行这样的政策之前,导师可以通过为研究生做讲座的形式进行 这方面的教育。至于教材,在海外很多大学都有现成的材料,导师做一些简单的 选编工作即可。如果能有一些有志于此项工作的朋友组织一个编撰委员会,做一 些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则更好。   还有一点需要讲到的是,很多导师其实对学术道德的很多问题也不是非常清 楚。因此,在现阶段,针对导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学术道德教育也是必要。一个简 便可行的办法是要求导师必须为研究生开设这方面的讲座。当然,这种教育在未 来是可以取消的,因为到时所有的导师都在学生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   第二,事后惩处。   在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关的事前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应当明确规定各类学 术失当行为的惩处办法,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相关的惩处办法应当作为“学 术道德”课程的一个重点学习内容。在学校没有制定此类办法之前,导师可以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惩处办法。   第三,积极预防,主动执行。   即便开展了事前教育,也制定了事后惩处的办法,学校还需要在这方面制定 相关的工作指引,以达到“积极预防”和“主动执行”的效果。以新语丝曝光较 多的论文作假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对论文列表进行定期审核的办法发现违规行为, 并进行主动处理。如果定期审核的工作量过大,则可以采用不定期的随机抽查。 至于具体的审核工作,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专业文献检索人员进行(绝大多数 学校图书馆都有一个这样的专门部门)。如果可能,甚至可以考虑由更高层面 (如教育部)建立一个全国协查网,各个学校把较难核实的部分(如一些非论文 性质的成果)递交到该网,请全国的其他专业人士一起研究(其实目前新语丝从 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个民间网站)。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考虑采用一些电子化的工具作为辅助工具。比如,目 前已经有不少剽窃监测系统被开发出来,本人目前所在的大学已经开始用一套称 为Turnitin的系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测。   本人觉得目前国内高校对学术腐败行为的处理普遍存在一种不正确的心态, 就是觉得公开这样的案例并加以处理是损害学校名声的事情。其实这种想法是完 全没必要的,一个学校勇于主动处理学术腐败行为,恰恰显示了该学校在学术问 题上严肃认证、一丝不苟的态度,只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最后,说说“一读者”的文章。“一读者”的基本观点和本人比较接近,不 过下面几个细节还需要做些说明。   “其实,只要水平达到了,有无论文并不重要。据说德国的大学研究生毕业 便没有论文要求--人家治学态度严谨,学生质量肯定会是有保证的。”-- hooklee:本人有一些朋友在德国大学读博士,他们都是要发表一定数量文章才 可以毕业的(和其他海外学校一样,这主要是导师的要求)。理由在以前的文章 里面也反复讲过了,没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和创新点,博士论文基本上是无法通过 评审和答辩的。不知道“一读者”的说法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如果是有创新点而 没有文章的话,那就不能算“无论文”了。   “一般教师都不见得有机会去国外开什么国际会议,博士生倒要去。把这个 ‘国际会议’改成‘全国学术会议’更现实一些。”--hooklee:以前的文章 里面,主要建议的是参加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   “再说,开会的那个‘摘要’能算论文吗?”--hooklee:在本人的专业, 绝大多数国际会议的文章都是full paper,不是短摘要,比如IEEE(国际电气与 电子工程师学会)的会议以4页左右的较多(小字号,双栏排版),SPIE(国际 光学工程师学会)的一般是4~12页,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不少会议文章都是10 几页甚至20几页的。从篇幅上讲,这些会议文章甚至比很多国内期刊文章还长一 些,而且不少会议论文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 (XYS200603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