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也谈山西大学以富养穷的闹剧   作者:呐喊   笔者看到一戈《朝也课题、暮也课题—山西大学以富养穷的闹剧》文,感触 颇深。地方大学致力于创建一流,雄心可嘉,但是实行起来难度过大,是事实。 山西大学的办学硬软件不要说不如北大、清华这样的所谓名校,即便连烟台大学、 青岛大学这样的二级学校恐怕都远远不如。笔者对一戈文中的很多话都表示赞同。 但一戈所言并不属实。比如,山西大学评聘副高一事,见于山大人事处的公示, 为方便文章讨论,见于文末附表。表中并没有什么后勤处处长,这点显然是一戈 道听途说,巷间传闻了。   但是笔者愿意对一戈所言的职称评定问题,再进一言。从副高打分情况来看, 确实存在一戈所言,许多工作很长时间的教师不如年轻人的情况。年轻人出类拔 萃当然是好事,但是在文史哲方面,年轻人一朝之间就想重立山头,独当一面, 形成思想,恐怕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是量化评定职称的弊病,有人戏言是“算教 授”。所谓的算,找来一个小学毕业的就行,甚至在外面卖菜的都可以,何须素 质如此之高的社科处、人事处同志呢?这是其一。其二,文科分数明显低于理科。 文理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标准不统一,颇有关公战秦琼的感觉;第二, 就是理科同志都有所谓的国家项目在身,但是请注意:都不是主持,不是主持意 味着什么?裙带关系!职称评定,文科和理科应该分开评比,比较合理。而且, 在评定职称的时候,不应该计算国家或者省级社科项目。在这点上,我同意一戈 所言,做项目发文章那是名誉,是研究者自己的名声。不应该给予过份的金钱奖 励,或者作为评职称的分数。   在以文科见长的山西大学,文科老师悉数不如理科教师,这种现象是合理的 吗?当然其中只有一个例外的情况。不独如此,在文科领域恐怕都不能如此排队, 笔者深知,近现代文学发表文章比中古文学容易得多,哲学系发表文章比历史系 容易的多。笔者发表的文章近百篇,但是和很多发表十余篇文章的人在一起,仍 然感到自己水平不如。所以强烈呼吁废除将文科和理科置于同一标准下的做法, 同时强烈反对文科一刀切排队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是教授治校,如果全校教师 可以表达意见的话,数以千计的教师都会对这种体制表示不满,其中可能包括具 有良知的受益教师,如一戈等。   职称评定无疑应该看重两点:一是教学、二是科研。教学必须获得学生和同 行教师的认同。科研必须有重量级的文章和专著。按照山西大学本身制定的标准, 这些人大多数都达不到这个条件。《山西大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试行)》 规定评定副高的标准是:   1、课题。任期近六年内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一项,或参于国家级以上科研 项目(前三名)一项,或横向项目文科经费必须在5万元以上,理科必须在13万 元以上。   2、论文。文科在本专业一C级刊物、理工科在二级学科主学报以上以第一作 者发表论文 4 篇以上,其中文科须有一B级以上刊物、理工科须有一级学科主学 报(包括EI光盘收录、SCI外围期刊)以上刊物两篇。   3、著作。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与从事专业一致的著作一部,文科不少于 12万字,理科字数不少于10万字(不能多部累加计算)。著作应是本人承担科研、 教研(教改)项目或本人多年学术研究系列论文积累形成的最终成果。   按照这个标准,其中大多数人员没有著作,或者课题不达标。所以笔者对这 种评定职称的做法不以为然,相信很多在山大工作的教师也是这种观点。而且还 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评聘条件中的“试行”二字。这么严肃的东西怎么能试行, 试行就说明制定者本单位对这种政策都不太放心,这就是一种大跃进方式下的改 革?改革应该是切出一片试验田来改,不能一夕之间所有的东西都按照这个还不 确定的标准来执行。山西大学还规定评定副高、正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这种做法, 也是胡来。民国以降的许多大师包括钱穆、陈寅恪、钱钟书这些大师级的人物都 没有博士学位。鼓励教师深造读博是好事,但是一刀切显然离谱。在大学里,大 学教师分流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些教师长处在科研,一些教师长处在教学,这是 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见得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脚踏两条船,结果是两条都踏不 好!这种做法显然是拍脑袋工程。或许很多教师就这样子进退两难,如此被耽误 了!   至于评定标准,更是荒谬之极。山西大学规定一A、一B、一C这种文章等级 的划分法,莫名其妙。譬如在文史学界,大家都知道《文史》杂志是权威杂志, 但是在山西大学的社科处行家眼里只能算作一C,这样的文章还不如发表在《光 明日报》、《开放时代》上的三五千字的文章分数高。这种定级真是莫名其妙。 文章好坏优劣只在文章本身,而不在期刊等级。中国期刊等级的划分,尚在摸索 阶段,以尚在摸索阶段的东西为标准,自己杜撰一套四不像的标准出来,真是山 大人的智慧!   另外,笔者想对山西大学的办公条件简单说几句。很多在山西大学工作一辈 子的教师都没有办公室,很多教师共用一个科研室,那么平常指导研究生只能到 自己家里,男学生倒也罢了,但是女学生总是不太合适的。但是,有些院系有些 院所就占用很多办公条件,比如科哲所占的办公室比人都多,社会史中心占一栋 楼,比历史系、中文系、和法学院全院教师的办公条件都优越百倍。同在一个学 校办公,条件如此悬殊,荒唐之极!一戈文中讲,山西大学以穷养富,真是一语 道破天机!拿大多数教师应该享有的好处,分给少部分人。但是这种政策当然会 引起大部分教师的腹诽斥骂,即使是得益的少部分教师也不见得全领山西大学的 情,因为知识分子的良心没有这么下贱,不合理的照样不合理,不因为有稀稀拉 拉的掌声就能够变得合理。强烈呼吁山西大学改变这一做法。   荒唐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的人都保持沉默,都不反抗。但是活在这片天 地下,敢怒而不敢言是人之常情。我相信这种情况不独山西大学所有,恐怕是很 多大学的通病。腹诽心谤、巷议埋怨本是文化人的特长,文人偏弱,也是通病。 一戈的反击行为和曝光活动,不仅没有降低山西大学的名誉,反而显得山大有士, 越是破烂的学校越是需要这样的志士。所以,笔者发文对此表示支持。   附表:   理科   9 卫艳丽 国家基金第2 2085   10 付月君 40*17 2062   11 汪丽蓉 主持省基金 1890   12 董雅宾 国家基金第3 1469   13 秦国华 国家基金第3 1457   14 张国梅 主持省级课题 1274   15 马文丽 国家基金第2 1263   16 李瑞金 国家基金第2 1158   17 白巨利 国家基金第3 1063   18 翟成波 国家基金第6 850   19 张 越 主持省级课题 640   文科   20 由丽萍 7.5*70 2121   21 郑先云 国家基金第3 892   22 张利萍 70*6 820   23 刘维东 0.5*50 675   24 张守夫 650   25 霍建瑜 主持省级课题 600   26 王晓晨 550   27 白 云 主持省级课题 504   28 米俊绒 国家基金第2 502   29 朱鲁军 主持省级课题 412   30 王为民 国家基金第3 370   31 王国霞 主持省级课题 300   32 秦晋明 主持省级横向 300   33 陈清春 参与国家课题 280   34 胡紫南 主持省级横向 700 (XYS20090312)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