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对古梗《神秘的“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一则快讯引发的推理》的质疑   虬髯客   仔细阅读古梗在新语丝发表的文章,我对于古先生的一些推理有点不太赞成。   1、“评估专家组”的“秘书”,在决定最后的评估结论时,拥有和“评估 专家组”的“专家”同样的权力和影响力。   对于这个事情,首先可以定性的是,对袁秘书的迎接是违反教育部规定的精 神实质的。尽管据我所知,教育部并没有对评估专家组的秘书进行详细的规定和 行为限制(我现在还没有看到文本的东西). 之所以说接受这种接待是违背的教 育部文件的精神实质,是因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或许可能有,我没有看到), 但是教育部颁发的教高评厅【2007】1号文件第七条规定,避免形式主义,杜绝 铺张浪费。学校不为专家安排高规格的接站、送站和欢迎活动。   链接: http://www.pgzx.edu.cn/upload/files/wjhb/jybsjwj/jiaogabingting2007_1.pdf   根据这个意思,作为秘书更应该对于学校的接站、献花表示明确的拒绝。而 这一点上这位秘书做的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这位秘书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可 以理解之处的话,也可能是因为对方太过于热情,自己不好拒绝,因为接下来的 评估还会需要对方的协助。我也曾经与很多高校的校长书记接触,知道高校对于 来自中央政府部门的人接待上是非常热情的,规格一般也都是比较高的,这部分 是高校行政化的一个反映,因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国内而言实际上还是很有限 的,对校领导来说,无论是自己的考核、擢升还是学校科研项目、纵向课题,实 际上都是需要中央有人才能获得的,这种利益的获得是需要校领导的经营的。在 评估这么大的事情上,更是需要表现一把的时候。所以,一个来自于评估中心的 年轻秘书受到规格隆重的接待并不奇怪,也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要是说这个秘 书怎么着了,我觉得还是需要商榷的。从人情来讲,别人热情接待你,你是很难 拒绝的,拒绝了是不给人家面子,其实挺难做的。秘书站中间的照片对一般人而 言,可能造成的理解就是认为一个小小的秘书,如果没有巨大的权力,怎么有资 格站中间?我觉得这个可能还不能这么推吧?远来是客,既然来迎接了,合影的 时候站在中间也未尝不可,原因前面已经说了,但是这样的理解背后实际上是隐 藏着一个默认的逻辑前提,那就是,与领导合影,应该站中间是天经地义,地位 低的人站中间很不合适,在这种逻辑前提之下,再来看这照片,其强烈的对比才 具有古先生的所推理的意义,但是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高校行政化的一个反映,即 使没有高校行政化的因素,与校长们合影,校长们站周围自己占中间,更体现了 校长们的和蔼。校长不是官员,为什么要按照科层体制的规则来走?   前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在秘书培训的讲话中对秘书的定位做了一定的阐述, 引用如下:“做为评估专家组秘书,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找准定位,强化角 色意识。评估专家组秘书作为教育部派出的评估专家组成员,有以下几重身份。 首先,评估专家组秘书作为教育部选派的临时工作人员,承担着明确的评估工作 任务,如评前与参评学校和评估专家的联络,评估期间协助专家开展考察评估工 作,评后将评估材料整理好及时上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其次,评估专家组秘书是专家开展考察评估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照顾专家生活和 健康的服务人员。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在工作上,秘书要认真服从专家所做的 工作安排,圆满完成专家交办的各项工作;生活上要照顾好专家的生活,保证专 家有健康的身体投入考察评估工作。第三、评估专家组秘书是专家组和学校之间 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通常由秘书具体与学校协调和沟通有 关考察评估工作,这一环节专家组秘书要与学校搞好协调,对参评学校不能颐指 气使,要顺利地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整个考察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链接: http://www.pgzx.edu.cn/upload/files/yuanxiaopinggu/nulizuohaopingguzhuanjiazumishugongzuo.pdf   可见,评估专家组的秘书根本就没有与专家相等的权力。更没有“对诸如天 体物理、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古典文献、罗马法等等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发表 权威意见并作出在效力上足以改变有关的教学科研人员个人命运的结论?”   2.古先生说:由此可以推知,所谓的“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其“评估”的 过程并没有多少专业含量,其“评估”的方式是浮光掠影式的,而其最终的结论 却有可能是致命的。翻译成日常用语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 行,就不行, 行也不行。”   我所知道的评估专家基本上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学科的专家,秘书只不过负责 行政工作,并不参与评价,配备秘书的逻辑很简单:这么多专家,如此繁重的任 务,总要有个跑腿的吧?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专家的水平如何,如果从秘书这个角 度来推理,就说专家不行,那也立不住脚。   3. 古先生还说了这样的观点:“专家组”的背后,有着教育部直接的权力 支撑,甚至可以说“专家组”是 教育部的化身。这种权力支撑可以有两种形式: 要么由教育部直接授权;要么其 “评估”结论与教育部对待被评估的高校的态 度和政策直接挂钩。我手头没有证 据来证明任何一点。但不论哪种情况,教育 部肯定会就评估行动专门颁发正式的 公文,否则高校的校长们决计不会如此地 惶惶不可终日。   现在的评估本身就是教育部发起并主导的,最早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在做高教司司长的时候开展的,自然会有直接的权力支撑,古先生也没有 必要找任何证据来证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来就是政府主导下的,自然也 会有公文,有相应的行政程序。校长们重视是因为评估会关系到以后的拨款等等, 而且对于行政化严重的高校,在对待来自教育部的评估,会有天然的重视。实际 上,就我接触的而言,最重视评估的就是那些地方高校,因为他们的条件相对差 一些,如果评估出问题了,自己就惨了,就成了学校的罪人。最不重视评估的, 是中国科技大学,郭传杰前段时间说原生态迎评,因为首先科大是中科院的,教 育部没有什么权力管它,行政化的倾向少点,就没有必要特别买教育部的面子; 其次,科学家的传统在科大得到了传承,科学家是天然讨厌这种行政上的东西的,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再次,科大是以理科思维建设的,就 讲究个认真,大学各方面的数据、材料都很齐全,根本不怕这些检查。北大、清 华这些在对待评估上比不上科大牛,在评估期间都做了一些短视的事情,但是值 得一提的是,他们都不愿意宣传自己学校的评估,他们知道,出来大肆宣扬太丢 份了。牛的部属院校也不愿意搞这些。大肆宣扬的全都是那些没有自信的学校, 新建本科院校,前者即使材料全,教育质量高,也因为没有大学的精神而掉价儿, 后者材料不全,教学不行,评估的到来让他们不能再过糊弄学生的小日子,所以, 只有动员全校的学生起来大张旗鼓地又是宣誓,又是怎么的,这也是很多学生和 老师都反对评估的重要原因。也只有他们才惶惶不可终日。   3.至于评估中心的地点为什么不在教育部而在高教出版社,我觉得古先生挺 幽默的,不知道古先生有没有去过教育部,教育部其实是个很小的院落,里面根 本不可能再加个大点的单位办公了,放在高教出版社是因为那里有地方啊。古先 生说,这一点表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日常行政上,和教育 部是分开的,是独立于教育部的;但这种独立地位,丝毫不影响其巨大的权力。 既然这个“评估中心”在各高校是不折不扣的教育部的化身,那么它的日常行政 为何却独立于教育部?根据常识,日常行政独立最重要的内容,当然是财务独立。 这我们可以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具有相同 的地位这个事实来看出。问题是,这样财务独立目的是什么?   不知道古先生对中国这种特殊的直属单位体制有没有了解,教育部的直属单 位很多,但是在日常行政上并不能和教育部分开,不然也就不称其为直属单位了。 这些直属单位都是隶属于教育部的,说白了,就是中央政府的公务员编制有限, 很多功能就会划给直属部门,由直属部门去负责,比如,评估功能给评估中心, 培训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宣传给中国教育报刊社,远程教育给电大,教育科研 给中央教科所。这些单位是由教育部党组直接指导的,和高校一样都是有行政级 别的(这也是中国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这些单位的级别一般都是正的司局级别, 其人员任命也由教育部人事司说了算。现在刚刚到任的评估中心主任季平就是原 来的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在评估中心就是正的了。所以,日常行政并没有分开, 而是联系很紧密。财务上是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定来执行的,对财务不太懂, 就不多说了,大体模式是教育部给部分补贴,直属单位自筹一部分。   4.古先生说,按照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自己的介绍,中国目 前有普通高校 1731所,而该“中心”的编制,不过15人(见 http://www.pgzx.edu.cn/zxgk/zxgk.htm)。区区15人,如何对1731所高校进行 评估?据该“中心”称,它会“组建评估专家库并定期开展专家培训,建设一支 数千人的评估专家队伍”。由此可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并没有 自己的专家,而且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专家,因为它的目标是要“建设一支数千人 的评估专家队伍”,这“数千人”不可能在北京或者任何一个地点同时上班。因 此,“评估中心”所能做到的,必然只是保有一份“专家名单”,从这个名单中 提名组成“专家组”进行“评估”。可见其管理是很松散的。还有,“数千人” 是多少人?是三千人还是九千人?要“培训”近万人的“评估专家队伍”,这样 一个庞大的工程,经费哪里来?经费怎么计算?三千人所需经费,与九千人所需 经费,一样吗?   最新的统计数字是中国现有本科755所,高职1169,普通高校合计1924,这 个数字是4月份的,对这么多人进行评估,评估中心的人肯定不够,主要采用建 立专家库的方式,那么专家从哪里来?肯定是大部分从高校找啊,各个学科,各 个高校的领导干部里面找啊,这么多人,评估中心也没有能力做到管理上紧凑, 本来高校对行政干预就很反感了,也不会紧凑。至于经费怎么计算,可以参阅评 估中心的网站,我对牵扯到数字的东西不敏感,只是觉得看完这段不知道古先生 在质疑什么?   5.古先生提到,广西师范大学的“评估快讯”对“袁俏秘书”的介绍中说: “袁俏秘书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湖南师范 大学位於长沙,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设在北京,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 北,袁女士如何分身工作?这就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15位工作人 员的惯常工作方式吗?假如权力如此之大的一个“中心”,居然没有固定的工作 人员,岂非怪事?   这个不怪,借调而已,不仅评估中心借调,教育部的公务员也借调,而且很 多。在这里我描述一下借调人的状态,朱镕基总理任内对中央政府进行了大刀阔 斧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精简机构,几斧子砍下来,机构精简了,人员减少了, 但是政府的职能并没有大的转变,要做的还有那么多事,人员又不能增加,怎么 办?各部委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借调,从教育部而言,就是这样操作的:从直属单 位,或者地方高校,借一个人过来,工资等一切待遇由原单位发,但是在教育部 工作,一般情况下,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回原单位,比较少留下来的。在教育部工 作期间,并不占教育部的编制,所以,表面上看,中央政府没有增加多少人,实 际上,干活的很多都是借调的,正常的很。在教育部好多处都只有两三个在编的, 其他的都是借调。   古先生说,评估,是教育部对高校行使其权力的一种形式,甚至是主要的形 式。   这个有疑问吗?难道还想要以前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指挥方式?姑且不论评估 操作的好坏,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啊。   6.古先生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高校看来,等同于教育部, 是教育部的化身。   是的,评估中心是教育部的直属单位,也是配合教育部进行职能转化的单位。 我觉得没有什么啊,人家本来就是这么定位的,高校也是这么看的。原主任刘奉 泰曾经说,评估的发展方向是中立评估,希望能把评估中心搞成一个社会中立机 构。不知道有没有可操作性。   7.古先生认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是一个典型的“外壳型” 机构。   如果仅仅就因为评估中心没有自己的专家就判断是“外壳型” 机构也太草 率了。据我所知,世界上最大的高教评估机构是荷兰的(好像是)有几百人,即 使这么多人,他们依靠的也是大批的专家,而这几百人基本上都是从事数据收集、 分析和一些杂事。这样的机构也没有能力对每一所学校进行评估啊。   8.古先生还说,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实也可以看出,教育部对高校的掌控 在不断加强,已经到了派人直接进入高校进行督导和检查的地步。与此同时,教 育部在财务上又有很强的市场意识。真是样样事情都不耽误。   这句话好像是说教育部以前对高校的掌控比较弱,现在在加强,派人即学校 检查就是很恐怖的事情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的高等教育从50年代院系调整 的时候,计划经济进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国近代好不容易才培育出来的现代意 义上的大学精神就开始消失。高校成了政府附属的机构,到现在这个状况仍然没 有改变。这个状况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好像古先生现在才 发现。财务上和事业单位是一样的,而且国务院每个部委都有这样的事业单位。   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我的总体观点是,教育部该批评,民众应该不揣以最 大的恶意来推测政府,不要对政府推动的所有的事情都积极拥护,热血沸腾,但 是批评也要批到点子上。中国的高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学自主权,如果评估能 搞的好,能够把办学自主权还给高校,也不失是一件好事情。我不是在挺评估, 而是希望尽可能客观地看待。把原因找出来,而不是就一些错误的东西来推测。 (XYS200804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