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放大学走向竞争,还中学以素质   赛德   98年大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得到了从所没有的发展。各个大学从招生人数 到校园规模都急剧膨胀,原有的师资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质量普遍下降, 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决定加强原来就有的全国本科教 学评估。 2001年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的四号文件,2002年六月在经过四年的研究和试点后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函[2002]6号文件)。2003年确 定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到2006年已经评估300所高校。由于评估关系政策优惠, 资金划拨,生源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换句话说,生死存亡,一时间评估几乎 成了中国高校(尤其是一般高校)的头等大事,以“本科评估”作关键词用百度 搜一搜,一下就出来几十万网页,可见各方面重视之程度。   教育部始料未及的是,从评估开始,媒体上基层师生的抱怨就不绝于耳。但 教育部的态度很坚决,部长周济在2006年四月18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 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上,就强调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 关键举措。不是评估造假,而是通过评估发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假的问 题越来越严重,用“本科评估造假”作关键词在网上检索,一下几万条就出来。 到了12月,有些媒体开始发专栏,教育部不能再视而不见,10月27-29在厦门召 开研讨会,有关方面对自上而下的评估作了反思。据教育部评估中心刘风泰主任 答中国青年报记者谈话可知,教育部已经将意见最大的抽查学校材料年限从三年 改为一年,原则上仅考查学校当年现有的材料。方法虽然改变,但教育部的评估 决心未变,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网站上,刘风泰主任答记者报道的题名就叫,“教 育部有关官员表示无评估机制高校就不能发展”,可见教育部对评估的重视。   现在造假是不是评估的错?南方周末已经有专文回答(“评估造假”未必不 是评估的错)。但还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这就是,高校教育质量到底是什么? 是教学基本设施,教师的学历,职称,教案,论文,考卷,还是表现在在毕业生 的质量、毕业生的成就?高的质量又是怎样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评估是促进高校 教育质量提高,还是阻碍高校教育质量提高?无评估机制高校就不能发展?本文 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研究心得。   手头刚好有一本北京大学出的“张伯苓的大学理念”,关于教学质量是这样 评价的,一所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而 毕业生的质量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接收和认同度上。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表现在在毕业生的质量,一个学校的牌子是由毕业生的 成功创出来的,我想很少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每年开学时,各大学校园里都 有一幅横幅“今天我以学校为荣,将来学校以我为荣”,就充分说明这点。   以南开为例,南开原来是一所私立大学,就他的办学经费,学校的规模,设 施,都不是一所很大的学校,但就它的学生的成就却近乎传奇。南开在政界出了 周恩来,吴国祯;在文学方面出了曹禺;在自然科学方面出了陈省身,吴大猷, 邹承鲁,饶子和等,哪一个在其领域都拿得出来。尤其是周恩来,中国上下五千 年,史载名宰相数得出来的最少几十位,但在任28年,去世时能做到举国上下, 万人空巷,自觉悼念,却是空前的;在近代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南开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教学质量呢,从书中和其它有关材料看来,和他的 校长张伯苓的教学理念以及长期办学过程形成的校园文化密切相关。   张伯苓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出生北洋水师,目睹满清腐败,丧权辱国,于 是发奋教育救国。他认为大学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不仅要教学生学, 还要教学生行,行就是实行做人之道,南开的校训为“允公允能”,就是要培养 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提出南开要为国家培养振兴民族之领 袖。他非常注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多方延聘优秀 人才作为教师,严肃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外,还十分强调体育,自己为中国申奥 第一人。为了帮学生练习演说以为将来改良影响社会,他组织领导新剧团,鼓励 学生演剧,周恩来,曹禺最初就是这样在新剧团中得到了锻炼。曹禺通过这样的 艺术实践,后来写出了“雷雨”,“日出”,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戏曲家。   他为了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在物质条件不如其他大学的情况下,用 伯乐识才之能,请了很多年轻学者,予以适宜的学术环境,使他们得以发展。   据台湾中研院院长吴大猷回忆,在1948年国民党中研院举行第一届院士选举 时,共选出八十一人,其中南开师生就有9人,9人中姜立夫,饶毓泰,汤用彤, 萧公权,初聘时都刚留学回国,几年后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下即以教学或研究成为 大师。   而据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的回忆,后来中国史学名家范文澜当时在银行当统 计员,也是张伯苓请他来南开当了教员。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他自己以身作则,俭朴,诚信,爱国,抗战中他的爱子在空战中牺牲,他说,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狠,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谓 无憾”。   在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出来的学生爱国,自立,图强,合群,基本功扎 实,有创造性。因此很受社会欢迎,南大毕业生未离校园就被争聘一空。从南开 的成功之道可见,经费,设施,教师的学历,职称,教案,论文的规范,固然重 要,但办学的理念,学校长期积淀起来的文化传统可能比形式上的东西更重要。   下面就专门谈谈没有评估机制高校就不能发展?   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费用由国家,地方,社会财团和家长,学生分摊。 这就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高等学校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产品是知识,能力,和 世界观(健康的人格),用户是学生,家长。用户决定企业生存。   在美国,如果一所大学教学质量不好,学生出去找不到工作,很快就没有学 生来读,没有经费,这所学校就得关门,因此从大学本身来说就有一种办好学校, 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自发要求,这就像任何一个厨师都希望自己烧出来的菜好吃, 任何一个裁缝都希望自己做的衣服漂亮合身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   但是在大锅饭年代,公社食堂的厨师不论菜烧得好不好吃,对顾客态度好不 好,只要领导喜欢,位置就是稳稳的,由于厨师不用对顾客负责,只要上级满意, 因此不论如何评比检查,没有几个食堂炊事员会真正在厨房手艺上下工夫,国营 老字号的饭店也因此一家一家倒牌子。   现在高等学校发展也是一样: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需要几代校长几十年的 努力,创建一个好的校园文化。但是要讨好教育部只需要整理文件,应付检查,  成本不一样。如果评估得了优秀就能得到经费,哪一个校长还会真去关心学生 的质量。   另外造假被发现受的惩罚轻(现在责不罚众,至今也没听说哪个学校哪位领 导因造假被处分);不造假损失大(失去经费,撤消建制等);反对评估下场悲 惨。哪个校长都掂得出分量,像李达那样为了反对58年浮夸风不惜以命相搏者现 在很难找了。评估造假,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都会跟着来,只是程度不同。由 此看来这样从上而下的评估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是造假的原因。   现在的评估实际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加强了教育部对高校的管理和控制。这种 做法其实在38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就开始了,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80年代编 的“高等教育研究”中收录的曲士培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高等教育” 一文介绍:1938年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就着手统一文理法课程,该文认为这一 项工作起了一定作用,统一了最低标准,注重了基本学科,但也存在一些严重问 题,就是硬性统一课程使一些实力强,教学自由气氛比较浓,不同流派观点可以 争鸣的学校,如,西南联大等的特色和发展受到限制。    而从中国高教史和外国高教史来看,大学没有了特色,大学也就没有了活力, 抗战时教育部管的比较少,西南联合大学和浙江大学就办得很有特色。这些说明 大学不应该统得太死,如果清华和浙大拉平,复旦和武大一样,山无棱,天地合, 这些名牌大学就完蛋了。   现在的统一评估有同样问题。何况院系调整后,由于基本所有的大学都是国 有,本来各个学校的特色就不多,再要用统一的尺度来评,就会像张献忠治蜀, 一把尺子,杀尽蜀中英才;一个标准,毁掉名校特色。   评估浪费了资源,耽误了时间,败坏了学风,不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 作用,而且是反其道而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这样自上而下的评估应该 尽快停下来。   教育部可以像美国一样成立论证机构,对新成立的高校论证;也可以像六十 年代出的高教六十条,给出一个标准,让各个大学对照,自己去找不足之处;还 可以成立课题组向用人单位去调查,他们喜欢谁的毕业生,原因何在。但用不着 派浩浩荡荡的钦差大臣下到一个个学校去查教案,查试卷,看论文,中国每年高 校毕业生几百万,2000个评估专家怎么查?而且高校不是高小,论文风格不同怎 么算好?   与其用评估让高校对教育部负责,讨好糊弄教育部去讨奶吃,不如让高校 对学生家长负责,面向市场去竞争。自己按自己的条件,实力创牌子。教育部不 仅不应该去劳民伤财搞评估,对大学的生源也可以放宽,让高校(尤其是名校) 自主招生,现在虽然已经在改,但步子太小,可以30-50%自主,可以一年几次。 这样为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学生才能真正得到素质教育。   放大学走向竞争,还中学以素质,中国教育的盛世才会到来。 (XYS20070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