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不要扯考试的蛋!   作者:与苏子泛舟同游   关于最近的浙大法学院博士招生事件,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比如是 否存在黑幕(将优秀考生刷下而录取水平差的考生);是否说初试第一水平就高 (初试或许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在中国应付考试的高分低能者太多了);是 否教授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学生(有的学生很优秀,但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阶 段,导师们还是希望找到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有帮助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教授 更希望招到能很快参与项目研究的博士生生);是否说教授们对自己熟悉的学生 要更加相信些(如果导师熟悉某个考生,他是会占有一定的优势的,至少导师知 道那个人的人品水平)等等。   上述每一个理由,除了第一个,其他的完全可以被教授们大声地说出来。因 为它们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是这也导致了可能的疑虑,上面的各种理由最后的结 果都会导致淘汰某一个考生。我们如何区分淘汰的结果真的就是后面的某一个而 不是第一个呢?——我们可以看到考试、看到结果,但我们看不到教授们的内心 活动,也看不到可能的幕后交易(要不然怎么叫“幕后”呢?)。   其实上面的疑虑在某种程度已经透露了解决问题的道路。我们看不到那些 “无形的”东西(“内在的”以及“幕后的”),我们只能以可以看到的东西为 依据。笔试试题及考生的回答;口试试题及考生的回答,这些是我们可以看到的 东西(当然,被修改了的就不足为凭了)。要想让人们确认考试的公平性,只要 把整个过程原原本本摆在台面上。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东西,就算考生回答的不是“仁”(某一套理论解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它是 不是“智”(另一套理论解释)。   当然,我这里说的测试包括了教授对于考生的所有考察内容。在这方面教授 们完全可以多想想怎么通过测试的方式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教授们当然可以 有自己对考生的不同关注方面,一个教授可以说他喜欢学生基础扎实,另一个教 授也可以说他喜欢学生有创新性、探索精神。好,那么你就设置相应的考察途径 以区分、获得你想要的信息吧。当然,真要做好这个事,是很费神的。我们实际 看到的大多是博士入学考试命题随意,简单草率。   回到浙大法学院的这个事件,如果有自信,浙大的当事教授完全可以把考生 们的测试回答(初试、复试)拿出来,再给大家解释他们的评判依据。只要有健 全理智的人,大致上还是可以判断出其中的是非曲直。   教授们千万不要考完了试又说考试考不出水平。考不出来你就取消考试算了。   千万别扯考试的蛋! (XYS200607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