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   高校扩招之我见,兼答猪头看世界   作者:逢云   首先解释一下猪头看世界老师对我前文的误会。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猪头君 现在是一个高校在校生的话,那么是否会自己放弃学业投入社会,以便减少一个 毕业生的名额。这样猪头君便脱离了毕业即失业的可能;猪头君若是属于将来毕 业顺利找到工作的,也可以让出这个工作机会;总之是一人为“毕业而失业”的 问题做出了一份贡献。如果足够多的在校生们都愿意以身作则做出这样的贡献, 那么扩招带来的“毕业而失业”的问题就如此解决了。   希望猪头看世界老师不要再匪夷所思,认为我是要您放弃高校教师的职位。 此外,我写前面的文章时,误以为猪头看世界老师是这系列最初的发起者,因此 行文中的拟问对象都是猪头老师。自后来又回看前面的文章,知道发起者是笑笑 君而不是猪头老师,对此前文中加在猪头老师身上的“幸灾乐祸”等一段文字很 失当,在此表达一下歉意。但在支持与反对的观点上,我的表达应该足以表明我 坚持的与猪头老师的不同立场。   这系列讨论最开始发起在上月中旬,当时就很想说两句,但由于有事一直没 有时间。到有空了,见还有讨论的新贴,才加入了进来。由于本人对自己学识的 自知,一向对新语丝上的讨论怀抱“敬畏”之心,若非这个话题属于我切身特别 有感触的,也不敢妄发评论,与天壤之别的高校老师一起讨论。   本人内心一直拥有一个象牙塔情结,是由于年少时的梦想和一段正常完整的 高校履历的欠缺所造就的。这使得我的立场和着眼点或许更多地站在学子的角度, 和猪头老师相对。这种立场和着眼点的相对,使得一些基本事实认识相一致时, 观点根本对立矛盾。猪头老师在2008年11月8日的文章中的三个问题第二个我已 作答,下面就剩下两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第一个问题中,猪头老师指出:扩招使得生源素质降低。关于这一点,我来 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降低”在此语境中的实际情况。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 假定“生源素质”是可以量化的,大学之间也是可以量化排名的。看下面的示意 图。   扩招前:   AAAA BBBB CCCC DDDD   |||| |||| |||| ||||   aaaa bbbb cccc dddd eeee   扩招后: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 ||||| ||||| |||||   aaaab bbbcc ccddd deeee   这里大写字母代表学校,学校的优劣A>B>C>D,字母重复数量代表扩招前后 的招生量,为了方便假定都是扩招前为4扩招后变成5。小写字母代表生源,学生 的优劣a>b>c>d,字母重复数量代表同等级学生的数量,为了方便假定都是4。假 定扩招数量是20%,扩招前后都是择优录取,即好学生上好学校。   对比扩招前后可以看出:A校招上了一个比其他同学“劣等”(这里加下引 号,后面不加了)的学生b,B校招上两个比其他同学劣等的cc,C校原本的两个 cc走了,却来了三个ddd;D校更糟,只剩下一个扩招前水平的学生d了,而原本 扩招前不能进入大学的四个最劣等的学生eeee充斥了校园。   这是一个理想的情况,但应该不妨碍我们的讨论,相信这理想情况也可以解 释猪头老师生源素质降低的观点。的确每一个学校都招收了比扩招前的学生劣等 的学生,而且越靠后的学校情况越糟糕。这应该就是猪头老师看问题的着眼点所 在。   而换个观点,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会如何呢?可以看到四个最优秀的aaaa, 依旧在最优秀的学校A中,他们并没有受到扩招的影响;而四个良好的学生bbbb, 三个仍在学校B中,没有受影响,却有一个b进入了更好的学校A;而学生cccc, 两个进入了更好的学校B;学生dddd,除了一人外,都升入了更好的学校C;最幸 福的是原本无缘大学的eeee,也都升入了大学D。以此为着眼点来看,扩招过程 并没有影响原本有学可上的学生的入学,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进入更好学校的可 能;同时也使得原本上不了学的人有学可上了。   两个着眼点看同一个事实,其乐观悲观却完全相反,我想这正是猪头老师同 我与莫问前程君的相左之处,着眼点不同而已。着眼点的不同,带来的立场也就 有别。   猪头老师的立场站立在学校方面,认为“原材料质量”下降时,“生产技术” 不变下产出的“产品质量”必然下降。并由此类比说明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 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上段两句话可以看出来,前面一句有三个引号,后面一句有两个引号。若用 后面一句的两个引号代替前面的,那么“生源质量”代替“原材料质量”无疑, 而“教学质量”一词,猪头老师指的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质量”呢?这里 分别讨论一下:   假设一:   按我的认为,猪头老师这里的“教学质量”一词,应该指的是学生经大学学 习生活走向社会后的修养素质,也就是用来代替“产品质量”一词的。在此,先 将没有对应的“生产技术”,对应成一个“高校实力”,也就是使A>B>C>D这不 等式所成立的比较规则,这里假定这“高校实力”没有随着扩招而变。   在前面图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对于单个高校来说,的确存在这一点。最好 的高校A,由于招入一个b,高校实力同样情况下,毕业了的b也较其他同学aaaa 差;而走出最差的高校D的,则是四个完全低于原来“教学质量”的eeee,和一 个同扩招前一样的的d。   但换角度再看。原来最优秀的学生aaaa,由于所在的学校没变,按假设“高 校实力”没有降低,因此他们没有受到影响。而良好的学生bbbb,有三个没受影 响,却有一个经过“高校实力”更好的学校的学习生活,毕业时的质量更好了。 对于eeee四个原本无园校园的人,经历了高校过程,比起原本的零点,更是飞升 了。   在这理想化的模型下,两个视角的观点都应该不难理解。对于单个高校来说, “高校实力”不变情况下,扩招对本校毕业生的影响,要么没变,要么让有的毕 业生素质下降了。而对单个学生来说,扩招对他们的影响,要么没变,要么让他 们毕业时的素质增强了。   不知道这个矛盾拿了去搞些“辩证法”的实例探讨是不是很有意思,我是没 兴趣,我只想指出着眼点的不同带来了立场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也让许多人在争 辩问题的时候容易忽视其他一些隐藏的并不深的问题。   我们评判“教学质量”究竟是应该针对单独的高校,还是放眼整个社会呢? 我想这次“扩招”问题的讨论背景已经给了范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单独 高校的问题;而从社会角度来看,组成它的具体的人,有一部分接受了比扩招前 更好的教育,由此看来,社会是进步的,扩招是成功的。   假设二:   按猪头老师11月8日文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来看,猪头老师所指的“教学 质量”,似乎更应该是与“生产技术”相匹配,也即我在问题模型中提到的“高 校实力”,即A>B>C>D所依赖的比较规则。这时我们用“毕业生素质”一语来对 应“产品质量”。   如果高校实力变弱了,那么对于“毕业生素质”的影响,犹如“生产技术” 变弱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一样,是负面的。这种高校实力的变弱,影响的将 不再只是具体的各类学生的个体a或d,而是全局的影响。相当于在假设一情况中, 全部毕业生的水平都在整体下降。这种情况应该是猪头老师和众多指责扩招的人 最担心的,引用笑笑君在10月14日中文章的话说,这可能“完全可以抵消由于扩 招带来的任何好处”。(先不就笑笑君的就业率问题多谈。)   这时我的疑问就是,扩招真的会导致“高校实力”的下降吗?一个大学原有 的硬件设备,教职员工的学术水平,会因为扩招而“下降”吗?猪头老师在11月 8日文中所说:“没有金刚钻你去揽那瓷器活做甚?没有教学设施没有合格教师, 你把学生招进来还好意思说是教学质量不下降?”猪头老师这里指的“教学质量” 一词,应该是按学生人均分配的“高校实力”即教学设施和合格教师的资源。在 此我对“教学设施”和“合格教师”是否匮乏表示存疑。   这里必须联系事实了,我多年来来回国内各大学,不过是作为社会人的身份, 交往的多是学校在校同学,也有当老师的。如果说一些高精尖的学术前沿的设备, 一些真正杰出的一流学者国内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一般本科段的高等教育, 真的缺那么多设施吗?扩招了,现在没有的以前难道有吗?以前拥有的设备就那 么饱和到不能再为更多的人使用吗?一个教师讲课就真的不能多坐进去几个了吗? 那些拼了命盖起的高楼大厦科研楼宿舍楼,那些更新换代频频的机房难道是我看 错了吗?   就算是教学质量下降,我相信也绝非是硬件设施的下降,也不大会是因单个 教师学术水平的下降。而是一些软性的学术氛围,社会风气,规章制度等等的影 响下作用的(这里面有好有坏有合理有不合理)。这些由包括老师在内的,诸多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所成就的高等教育现状的既定格局,和即将投入到其中的莘 莘学子尚未有任何关联。要知道他们就算入学前的素质再差,就算抱着是混文凭 混名声混关系的心态,他们也是达到了进入的标准的,他们毕业前也要通过考核 的(那些达不到标准通不过考核的入和出,以及怎样的标准怎样的考核的问题就 先不讨论了吧)。将教学质量下降归因于生源的质量变差是不合理不公平不负责 的,更是不符合事实的,只能算作搪塞许多难以解决、难以面对、甚至难以开口 提及的许多其他问题其他现象的敷衍的推托。   以上是针对猪头老师8日文章问题的看法。这里我要说明,我并不是要与猪 头老师或谁争论什么,更不敢说自己是在全面看问题,只是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1999年第一波扩招我刚好赶上,现在回想起来,未果的学业和学校对扩招政策的 “执行”应有直接关系。那段荒谬经历粉碎了少年时的梦想,至今仍留了一个未 完成的象牙塔情结,多年来的履历也被禁锢在这个情节左右,半个多月没详看新 语丝而把猪头老师误以为是最初的话题发起者,用在前文作拟问对象也缘于此。   在这里不想多谈自己什么,略提一下也不代表我拥有什么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的精神,能在新语丝和众位达人探讨问题是多年来希望的,但一直不敢开口生怕 贻笑大方,现在心中的象牙塔情结得到初步弥补才稍有些信心,粗陋之处还望多 包涵指教。   (下面再谈一下我的一些观点。不期望说服谁,只是说些什么,将自己的认 识都言尽。)   1:首先,在扩招政策上,我表示支持。   我认为高校扩招是必然的,这是前篇文章的观点。许多问题,属于扩招政策 下具体执行的问题,但就扩招政策本身来说,我认为这是符合当下需要的,而且 面向未来,扩招进程还应继续。我认为:这种趋势是主观上人们的要求,不管源 自对知识的向往,对利益的追逐等等,结果都会直接和间接使全社会得到进步; 这趋势也是受某种相对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因素的作用的,那因素或 许是经济发展需要,或许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   2:扩招是否真的使教育质量下降了?   在本文中我已作了一种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得到的结论正好相反。现实情况 当然没有这么理想。由于自己对如何衡量教育质量的上升和下降全然不解,也没 有接触过真正的学术,不知道现在的科研成果、论文质量是否真的不如以前,在 这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只能按自己的一些直观认识提出些质疑,我质疑的便是那 种“今不如昔”由来已久的悲观论调。不少人发出这样的论调时,多是在表达对 现状的不满,而忽视了过去往昔的真实情况。我的质疑有两方面:现在就一定那 么差吗?过去就一定是好的吗?   从高教的大众化层面,我认为扩招是达到了目的的。我们责难现在的毕业生 欠缺某些素质的时候,应该追问一下这种素质过去的毕业生是否真的有过,是否 真的强过现在的?耳边太多的声音,归纳起来都好似长辈教育晚辈一般,晚辈待 熬成长辈之后再教育他们的晚辈。如果真是这样一代不如一代,难道近年来经济 的发展什么的都是西北风吹出来的吗?   精英化层面,由于本人没接触过,不谈,只说一句:诺奖现在国人没人得, 过去也没有过。   扩招是否真的使教育质量下降?这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真的”。今不如昔 的老生常谈谁都会说,但多是主观感觉上,而不是在可量化的客观层面上做出的 科学比较。   3:在谈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上,我认为将这问题归罪于扩招政 策是片面的。   失业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并非扩招而带来的。扩招的直接结果是提升了许 多人的学历,使得这面对失业的人的知识层次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原本的问题 变得显著起来。在将失业问题归罪到扩招的许多观点中,似乎认为缩减入学人数 使得毕业生数量减少是解决这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这里我也承认,单就解决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来说,的确这是再有效不过的手段了。   但是,如果按这个方法解决之后,新带来的问题是怎样的呢?那些为解决问 题失去了入学、学习、毕业资格的人,就会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带来其他问题了 吗?   许多社会问题,尤其在中国,其隐藏的时候比其被重视的时候带来的危害更 要大。如果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是一个热门的显问题,那么利用上面的手段 解决之后,将要带来的更多的隐问题。这些隐问题不如显问题那么抢眼,但其严 重性往往要强于显问题。好比一个人在路边看见一个乞丐饿得奄奄一息,话都说 不出来。这个人给了他一些水和食物让他服下,不久后他虽然还不能行动,却可 以说话了。他向救助他的人道出了“我要求生”、“我要吃饱穿暖”、“我要吃 好穿好有家住”、“我要结婚要社保要接受高等教育”。需求越来越高,正如我 国基本矛盾的设计者说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生产关 系?)之间的矛盾。   越是高级的矛盾越容易夺得媒体的关注进入人的眼球,低级的矛盾往往被掩 盖了。笑笑君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高校扩招是一种社会矛盾的转嫁手段。我对其 观点表示赞同,而且对政府将经济问题转嫁到教育领域的这种初衷表示深恶痛绝。 但以“调整”的字眼疯狂飙升的学费,已经是一个“怎样扩”的问题了,单纯就 扩大招生规模本身来说,决策仍是适应了社会的需求的。如果硬说社会不需要那 么多的大学生,那么别忘了还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要上大学呢!从源头上入手,将 来的大学生少了多少失业的,他们中间就会多多少名落孙山的。如此看来,将那 些落榜生面对的问题推大学毕业生身上,的确是一种社会矛盾的转嫁手段,但这 种手段是成功的,他让社会上面对问题的人知识层次提高了。   以上都是承认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的做出的分析。而对于大学生的失 业问题本身是否真的像一些声音说的那么严重,我从我自身的耳闻目染出发,还 是很存疑的。我更同意前面五匹君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不是完全找不到 工作,而是找不到以前心理预期的好工作罢了”。   行文至此,我所能言的也都言尽了。最后,说一些杂感。当下,许多问题不 缺少各方面的建议者,而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校的扩招给了大众接受高等教 育的一个解决方法,我对其支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这方法的立竿见影效果。其立 竿见影性在于:有人想上学,没有名额了,学校扩招,这些人可以上了。解决得 就这么干脆利落!   而对于失业问题,失业者想工作,想要理想的工作,解决这些,难有立竿见 影的方法,只有通过或短或长的时间,同社会相互磨合了。如果做一个选择,在 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者和没受过的失业者之间,谁该怎么选择?   最后,为了让刚才上面列出的对比图再利用一下,给一个可能更贴近现实的 扩招情况。   扩招前:   AAAA BBBB CCCC DDDD   |||| |||| |||| ||||   aaaa bbbb cccc dddd eeee   扩招后: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 ||||| ||||| |||||   aaabb abcdd bccde cefgh   这情况更符合现实吧,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扩招问题了。或许这问题本身就 不单纯,但我就“扩招”两字的字面认识,已经表达尽我的观点,其他的问题暂 不多碰,先歇歇了。 (XYS20081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