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有时我难过,但我还是个中国本土的高校老师   —— 读“我难过,但我还是个高校老师”同感   尼柯拉斯   来到西欧一个知名的工业研究机构留学、工作已将近一年,相对于国内那种 快马加鞭的紧张生活节奏而言,每天工作之余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了,于 是在新语丝、教育与学术等网站上的潜水时间也自然增加。从川大的魏于全事件、 到北大与邱成桐先生之间的争端、再到北大副教授阿忆公布了自己的收入情况等 一路全程跟踪下来,虽然偶尔也跟上几付短贴,但其实从内心里一直想系统地写 出一点东西来,至少也算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全面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正好读到京颜在新语丝上的“我难过,但我还是个高校老师”一文,产生了不少 共鸣,因此利用周末仓促成文。中肯或不中肯、正确或不正确,全在见仁见智之 间,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本人出生于70年代初,本、硕、博连续就读的那所本土工科院校学校 虽为行业老大,但按照武书连同志的排名,较之北大、清华则相差了30多位,而 工作之后所在高校的名声更是远远逊色于北大、清华。遇到有人开玩笑说“穷得 像教授、傻得像博士,年纪轻轻你都占全了”,此时我的感觉真有点哭笑不得, 有时候也夹杂着一丝难过和悲凉吧。   身居京城,好歹算是赶上了房改和福利分房的末班车,房子一家三代凑合着 住还行,稀里糊涂地将就着也就省却了一大桩心事。但至今学校也没有针对产权 拿出一个明确的说法,据说高校大院里面建的房子只有90%的产权,人离开学校 后的所有权交易只能与学校之间进行,以免产生居民混杂的不良后果。既然住房 就在学校里面,因此对身边日渐庞大的购车族也能心平气和,因为他们中的多数 人购车似乎也仅仅是为了圆一个西方生活模式的梦,每天上班时像遛狗一样将车 从大院一侧的住房前挪动到大院另一侧的办公室前。当然,世风似乎让那些事实 上有能力购车而不愿意购车的人成了一个另类,搜狐的张朝阳对于这种现象有一 个较为中肯的评价。   由于1999年以来持续几年的扩招浪潮,一时间各大高校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大 大增加(近来的需求已经开始趋于平稳),于是多数高校年轻硕士、博士们占教师 总数的百分比自然大大提高。虽然这些年轻硕士、博士毕业生们来高校是自己的 选择,但对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而言,这肯定不是他(她)们当初位居第一位的 选择方案,因此由各种因素而产生不满、并导致最终流动是迟早都会发生的。前 几天还有媒体报道,广东方面的几个学生辅导员岗位都有数百人竞聘,其中甚至 还有博士数人,这也许能算作一个明显的例证。在一个多数行业都已经开始市场 化的今天,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过于强调教师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而将其“妖魔化” —— 尽管知识分子确实素来带有清高的色彩!阿忆、京颜、我,还有其他的高 校教师们,都得经历成家立业、养家糊口这类食人间烟火者所必然面对的生活琐 事。因此,当我们高校教师之中间间或有人觉得每月的收入与其职称匹配的结果 不合整体国情、难以应付其自认为应该的各项开销而面向公众“哭穷”时,公众 们也是否能以较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前几年 国内盛行的教育产业化这一举措已经导致了诸多明显社会负面效应的今天,若极 力主张“从市场淘金越多则赢得的尊重越多”,则显然将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 的心态导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也算是“精英们抛弃了常识”一个有力佐证。人大 校长纪宝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较有说服力:“如果教育产业成了盈利性产业, 经济效益第一;学校成了学店,利润第一;教师成了店员,创收第一;学生成了 顾客,有钱第一;知识成了商品,畅销第一,那么,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我 们的社会又将走向何方?”   我国多数高校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投资,因此至少在京城里就有教育 部部属院校教师的基本工资比整体水平偏低的市教委院校少一些的说法。但多数 教师仍然设法往整体水平较高的部属院校里面流动,这说明钱的确还不是他们这 类人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博士学位教师的工资水平比其本科乃至硕士学位同学低 的事实和现象也比比皆是,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本科乃至硕士学位同学十年 或二十年毕业聚会时,有博士学位、身在高校的同学绝非属于生活在最底层之列, 有时这样“阿Q”一下自己,便仍然会使得自己继续安于高校的物质现状而踏踏 实实地工作。其实客观而言,切不论北美,即使是在西欧一些号称社会民主主义 的国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于该国的平均基准而言也绝对算不 上高收入阶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这种差距,进而能够 较为凝神定气地投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之中,没有国内高校日渐浓厚的急功近利 和浮躁心态,结果日积月累反而最终能干出不少杰出成绩。例如前不久国内有位 大学校长来西欧考察,听说巴黎11大(巴黎南大学)数学系近十多年里产生了三位 菲尔兹奖获得者:Jean-Christophe Yoccoz(1994)、Laurent Lafforgue(2002) 和Wendelin Werner (2006),因此就满怀景仰地去实地探访观瞻,结果该系破旧 的三层建筑让其大跌眼镜。可见“筑巢引凤”这几个字中的“巢”也不一定就是 要盖起恢宏漂亮的大楼,以及付出高出周围教师数十倍的薪水。   大约10年以前,大多数高校都还处于一个相对清静、缺乏良性竞争机制的安 宁环境,当时很多人尤其是女博士们选择高校首先相中的是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较多,每年还有寒、暑假,因此收入低一些也就无所谓了。但当到了国企下岗减 员风声鹤唳之后期时,有人就放出话来:“今天的国企,就是明天的高校”!实 际上,近5年多来许多高校推行纷纷推行了岗位聘任改革,在较大幅度地提升了 全体教职员工工资待遇的同时,每位一线教学科研人员 —— 无论其当初选择高 校是否仍然准备或者有潜质继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现在时刻都有一种心理压力 或者是危机感,因为年终会有教学工作量的考核、论文考核、科研经费考核等等 必须面对!那种对Nature、Science、SCI的执着和向往,有时真是让人产生一种 是否又在搞“××年赶超英美”的科研大跃进!新语丝网站上所揭露的那些学术 造假在让我痛心疾首的同时,有时候也不禁这样想:是不是我们国门大开之后, 举国上下认识到科技水平落后太多而希望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的愿望和想法太过 于迫切,从而产生了一些有违科研自身规律的政策举措和行为后果?毕竟人总是 生活在压力之下是容易铤而走险的!   看了许多神州学人关于国内高校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评价的帖子,感触也很 深。其实现在国内高校搞空洞说教的做法除了应付差事之外,平时应该还是很少 见,也较为尊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上国内外的交流日趋增多,对各种场合下的 海外神秘感也日渐淡化甚至消失。我们号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国 内一流大学可谓每年都是在全国上千万名候选者中筛选出来数千名顶尖级的“头 脑”,而西欧诸如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只有200人左右,但迄今却 已经培养出10位诺贝尔奖和7位菲尔兹奖得主!由此简单看来,我们的高等教育 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教育至少算不上成功。但如果就此而言必称海外名人牛校,高 等教育模式惟美英模式亦步亦趋,甚至出现国内的院士水平还比不上北美助理教 授水平之类的说法,未免有点以偏概全、打击面过大!   第一,提出者的理由无非是多数院士SCI文章数量与国外助理教授的SCI文章 数量接近,个别院士甚至还要少。以此论调类推,不少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得主 的学术水平恐怕也比不上现在北美一个大学助理教授的学术水平,例如2005年诺 贝尔化学奖第一得主生平撰写的学术论文数量就少于其主持或参与撰写的工业机 构内部研究报告,更谈不上能被SCI收录了!本人不熟悉北美的情况,这里仅引 用浙大校长杨卫近日所言:“美国的三流大学数论文篇数,二流大学数论文的影 响因子,一流大学则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在一 个起点较高的学术环境中,拥有语言应用手段上的便利,同时假借以名师的指点, 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可能性自然相应较高。此外,一个好的论文发表者与一个 “project leader”之间仍然存在不少距离,本人才学疏浅,国家级层面上仅先 后亲身经历过申请863重大、NSFC面上项目的苦与乐,深感二者不能简单等同类 推 —— 海外项目申请虽然“诗外”的功夫要相对较少,但其申请难度和竞争激 烈程度恐怕同样存在,因此那些真正在海外主持各类研发项目的专家学者确实拥 有值得学习引进的真才实学。很多海归回国之后在单位作为不大的深层次原因恐 怕也与此有一定关系,此时一味将其归咎于国内的制度体系甚至愤而重新走出国 门未免有失偏颇。   第二,对于“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多数神州学人恐怕都没有什么 异议,对于“科教兴国”的提法也会举手称赞。但是目前我们中国在发展社会生 产力、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过程中真正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是什么大家心中都很清楚,而这些东西往往是用论文数量甚至是部分Nature、 Science级别的论文质量所无法衡量和解决的!当我们面对需要出口数万件衬衫 方能换回一架大客机这样的事实时,若整日倾情谈论一些由“科技强国”、或者 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发展过程中方才玩弄的话题似乎有些过于“阳春 白雪”而在现实国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就好比在国人面前鼓吹北大的国学研 究水平世界排名第一无法给国人产生震撼效果一样!   第三,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人意之处,但中国的事情目前主要还是正 在靠生活在中国的各阶层民众来完成。本人博士毕业在国内高校工作的近十年期 间,身边至少有十个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因各种原因而远渡重洋。有时候想 一想作家王朔对某个西方国家“上吐下泄”全盘接纳的比喻也算较为妥当,一路 绿灯西渡的顶尖学子毕竟所占绝对比例较低,剩下的人士中不乏在国内工作时置 职业道德于不顾而专攻数年外语,也不乏当时在同样的环境下还为坚守国内的同 事所轻视其能力者。在出国留学的人员当中,国家、地方和单位公派留学人员学 成后回国工作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占相当大比例的自费留学人员应该尊重其 个人选择。近几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外宣传其公派留学回国率高达97%,其实 这一数字更大程度上应该首先归功于其管理措施更为规范严密!很多人都知道, 在早些年公派出国时,政府没有采取实质性的经济担保抵押措施而仅仅签订了一 纸协议,就如同到美国使馆签证承诺今后会如何而日后实际上并没有如何一样。 近些年则是将与全额公派费用等值的人民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申请人自 身交纳现金作为无息抵押,第二部分则是由国内两个有固定收入证明者到指定的 公证处进行担保公证,承诺分担被担保人不回国时的经济风险。曾经碰到过一位 号称国内第一数学系本科毕业的当年国家公派人员(现在身为西欧籍高级研究员), 当他轻描淡写地说那时候国家其实也没有给他们多少钱 —— “每个月也就才相 当于现在600欧元左右”时,说者无意,听者虽然无从考证其数字的准确性和当 时的物价水平,但仍不禁有点愕然:不同于现在外汇储备雄厚,国家在当时外汇 较为匮乏的年代拿出一笔钱来送其出国留学应该还是对其寄予了厚望的!   归纳而言,海外学人当前在多数中国本土高校教师的眼中可分为以下几类: 那些冷静旁观然后提出可行帮改措施并身体力行者,可敬!那些心系本土但因各 种原因尚在异国埋头积蓄力量者,可亲!那些隔岸观火全盘否定鼓噪得口干舌燥 甚至唯恐天然不乱者,可恶!那些打着报效国家却私下内外勾结挥霍纳税人血汗 者,可诛!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高水平海 归,若需要数十倍于土鳖的待遇外加气势恢宏的大楼方开始考虑是否能彻底启程 回国全职者,还是暂时主动缓一缓、不予迫切考虑为好,以免给大多数将要在同 一栋里工作的人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带来极端的贬抑!   曾经在教育与学术网站亦明撰写的“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一文中 看到了如下文字:“中国政府把国家的兴亡寄托在了中国学术界的身上,寄托在 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上。2002年,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经济总值 的1%以上,超过一千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三位。再加上接近国民经济总值4%的 教育经费有很大一部分进入了高等教育界,中国的学术界近年来真可以说是富得 流油。但是,伴随着国家资金的大量涌入,中国的学术界却出现了几大令人不解 的现象:博士越来越多,教授越来越多,院士越来越多,可是中国的整体科技水 平反倒越来越低下”。我想,先不谈文中的数据是否准确,但该文至少代表了相 当一部分海内外局外人士对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界乃至知识界的心态和看法,似乎 也给身在高校的教师们平添了不少心理压力和社会负面效应。事实上,由于规模 扩张和发展速度过快,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依然没有得 到根本解决,除了国家重点倾斜的部分一流或者是准一流高校之外,大多数高校 的办学条件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自1998年起至2002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但与199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200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4%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04年甚至一度跌落到3%以下,一直低于发展中 国家平均4.1%的水平。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国政协2005年的第3794号提案:“确 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争取到2007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目 标”。如果真有一天该目标得以超额实现,我认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还不是增加 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也不是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工资待遇,而是明令统一废除 所有高校现行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以减轻多数在读学子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   多数高校教师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尽管肯定并非人人都希望能够都成为 大师级的人物,但也许希望做个教授的目标和动力都还是有的。当不少教授因室 内放满了仪器设备而将办公桌放在走廊上的时候,当一个基层教研室十来号人拥 挤在一个办公室并间或有本科生来往答疑的时候,当“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 仍然深得人心的时候,当部分高校在待遇上出现类似“教授<副处级”不等式的 时候,真正被公众称为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人员阵营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那种 所谓的“大学精神”也就难免显得有些虚无飘渺!   最后,本着爱生活、爱学生、爱自己的心态,许多人和我一样以后还是会继 续努力做好中国本土的高校教师。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XYS200610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