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内地高校的名与实   作者:咸与维新   作为高校教师教龄已逾十载,虽不敢比拟长辈,但惶惶然也略有感受及困惑, 不妨记之。   名实之争古已有之,似乎还被作为关乎根本的大问题对待过。近年来内地高 校发展的脉络,大到并校风潮,小到岗位责任制的实行莫不关乎名实,故而突发 愿望试图记之一二,以为同感者识。但个人感想不免狭隘,且作为其中一员应有 “共谋”之嫌,所以也只能是姑妄听之。   一、名实之辨一 ——是学院还是大学?   笔者所在内陆省份某国内二流高校,1990年代末由学院升级为大学,上世纪 末本世纪初并系建院从而形成了校院系似乎有序的三级结构。不应该排除结构调 整合并带来的好处与便利,这里只将问题着落在名实之上。最早作为一所工科学 院,这所学校特色明显,升级之后近二十年,用来撑大学之名门面的文科及管理 类学科尽管不无起色,但始终难逃次级学科、末流专业之嫌。后来的并系建院的 效果是,对于从前的规模大的系(教职工200人左右)直接升格为院,其下按专 业拼凑出系,几年来各种考核评比仍多以院为单位,系的建制可谓有名无实。   二、名实之辨二 ——是大学还是工厂(或公司)的外设研究机构?   工科院校面向应用,这似乎不错。据我了解,在多数工科院校中横向课题的 经费比例都非常之大(粗略估计50%以上,还不算未经学校管理的部分,方家不 妨指正),有的人看来这应该无可厚非。从书本上知道国外对大学(一流的)的 定位是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处所,更是创造知识的地方。作为还参与过几个横、纵 向课题的笔者来说一直视“知识的创造”为至高境界,但实际情况之一是凭借横 向的应用型的项目去有所创造仅就本人而言能力确实欠缺,话说回来在合同签订 之后甲方的步步催迫之下,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对做出创造(粗浅地理解为发表 文章)毕竟是有所妨碍的。   三、名实之辨三 ——大学是不是教育单位?   听本校某老教授发表过如下言论:“上课能挣几个钱,不如多跟我做做项 目”。听本校另一更牛的老教授发表过如下言论:“上课算什么?我上课都是照 书念的”。此外,在我们的学校里还发生过博士(副教授)兼任自考课程时被学 生锁于门外的事情,更有甚之是事后听说这位博士发表的高见:“有的东西我也 不清楚我就照书念喽,书上说的总没错吧?”。以上这些均非杜撰!我也看过关 于国外名教授不愿承担课程请教匠代为之的报道,但国内大学中教学环节的的确 确已经成为了“鸡肋”,只是像上面那两位老教授那样“前卫”地直接发表歪论 的并不多。由此联想到国内某大型教学评估工程,虽算不上豆腐渣工程,但处处 难逃造假之嫌。   四、名实之辨四 ——人心涣散的所谓团队还是积极进取的个体户?   我所在的学院,几乎每一个已具备一定实力的教师都是一位“个体户”,他 们雇佣一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廉价劳动力(硕士生和博士生们)从事科研工作,这 样金钱和成果可以绝大部分地归于自己。在需要有团队表现时他们可以临时、不 太乐意地凑合起来表现一把,事后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步桥,井 水勿犯河水,生活还是要继续。这种气氛造成如我般不上不下之人也只能选择 “男儿当自强”的个人进取之路,因为大家都这样,你又能如何?   五、名实之辨五 ——博导是比教授更高级的职称吗?博士生是博士吗?   拟出这样两个问句不怕局内人笑话。博导当然不是职称,这我知道,但君不 见人们对博导的景仰和追捧,获得博导就意味着获得资源(博士生应该算作资源 吧!)。但本人冒昧的揣测以下:称为博导的人中间不称职的超过20%,这一比 例随着所导的级别降低而升高——即硕导中不称职比例更高。对上述后一个问句 的肯定回答属于普遍的故意“笔误”、“口误”、“名片误”,几乎所有的需要 博士来撑门面的场合,很多人都会故意失误一下,把若干博士生升级为博士,更 有甚之是这种去掉最后一个字的故意失误还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和宣传条幅之中。 新社会是不会有“欺君之罪”的,而且即使犯了只要大方地认了也不算什么,谁 敢杀他的头呢?以上感想,有欠全面,但就本人而言,积郁良久,书写出来稍感 快意。希望大家不要再以“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类的论调简单地搪塞这 些问题,我们需要实至名归,不需要有名无实和实名难付。 (XYS20060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