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正和《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 贫困生 最近杨曾宪老师在新语丝上发表一系列关于“高教大跃进”的文章,重新引发 关于高校扩招的讨论。杨老师的文章篇幅较长,我没有时间仔细斟酌,但主要观 点我都是赞同的。而对于其他几位的回帖,我非常同意天山童姥《也评“上学难” “就业难”》一文中的观点。今天又看到正和的文章《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 感觉有必要说几句。 我是96年上的大学,如今在高校里已经混了11个年头。大学四年我的学费都 是1500元/年,而比我早一年入学的学长他们四年的学费都是500元/年,比我晚一 年入学的学弟他们四年的学费都是2500元/年。我来自农村,家里没什么收入,但 我还算是一个乐观的人,我就常常觉得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候,假如晚一、二 年考上大学,面对高昂的学费没准我只能遗憾。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点评正和的文章《杨曾宪“高教大跃进”的盲点》。 1、“高教产业链上存在两个主要的供求市场:就业市场和求学市场。杨曾宪的文 章重点分析了前者,那里的尖锐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社会观注的焦点;但对后 者的忽略却导致了杨的文章产生了盲点,失去了说服力。” 杨老师的文章有提到求学市场。即便忽略它,顶多文章有些不完美,未必就失去 了说服力。我个人觉得“求学市场”相比于“就业市场”不是决定因素。大家之所以 上大学,都是希望能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将来毕业之后能够安身立命, 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如果在大学里学不到足够的知识、增长相应的能力,或者 说虽然学到了屠龙之技但毕业之后无用武之地,那么上大学就没有意义了。很少 有人会为上大学而上大学吧? 2、“高等教育服务的供应出现了“大跃进”,但为什么供应的增加没有导致高教 服务价格的下降?反而是价格大幅上升?为什么价格大幅上升没有导致需求量的 下降?高教质量的大幅下降为什么没有导致对高教的需求下降?” 呵呵,问得好!这些问题让我想到了北京的房价。这几年北京的房价一路飙升, 短短几年的时间几乎翻了一番。可是该买房的人还是在买,即使拿棺材本也要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房子是生活之必需,要想在北京长期居留,没有房子会有很 多麻烦。同样,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必经阶段,如果不想落后 于时代的话。明白了这些道理,我想上面的那些问题自然也就有答案了。 3、“因此,不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体制内的文凭崇拜,导致了畸高的高教求学 需求,是“不顾一切上大学”悲剧的根源。而传统文化中的“唯有读书高”和 “范进情节”,只是一个辅助因素。”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好像还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知道这二十年 来中国的变化。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 建立和完善起来,目前计划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很小了。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分 流已经让“不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崩溃,所谓“体制内的文凭崇拜”也逐渐被 人们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取代。高等教育巨大需求的产生,应该说是随着经济的发 展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 4、“深思高教“大跃进”,它只是把整个社会就业难转化成大学生就业难而已, 它是更大范围社会问题的结果,是病症而非病因,如同人体的发烧;而整个社会 就业难问题不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隐性失业和隐性保障变为市场经济中的显性失 业和无保障而已。” 恕我驽钝,这段话我看了几遍,还是不知道作者想要说什么。高教“大跃进”明明 是指政府和教育部门不顾高等院校能力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容量,肆意扩大高等教 育规模的错误举动,它怎么就成了病症呢?如果这也是病症的话,那么病因应该 是政府和教育部门没有良心没有脑子才更对呀!政府和教育部门完全可以放慢扩 招的步子,或者先扩招一年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继续扩招。到底是我没有逻辑还 是这个作者没有逻辑? 5、“而高校治理结构存在的严重问题,是独立于高教大跃进的,不管有无大跃进, 都在严重降低着高教的质量和效率。扩招是对社会需求的响应,本是积极的,而 扩招使高教体制、高校治理本就存在的问题提前浮出水面,这也可说是一件好事 ——虽然对身当其冲的几届学子而言是坏事。” 我从来不反对扩招,但我坚决反对大跃进。自然现象是有内在运行规律的,同样, 社会问题也有内在运行规律,不全盘考虑、谨慎操作而任由某些人胡来势必会造 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我个人感觉,中国高教体制、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本来就再清楚不过了,尤其对 于从事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只是大家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多说罢 了。我猜想,可能在作者眼里才刚刚“浮出水面”。 如果只“对身当其冲的几届学子而言是坏事”也就罢了,可惜的是,作者没有给出 对以后的学子不是坏事的理由。 6、“优先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制,消除最根本的社会不公,使民众在基本安全保 障的基础上理性地进行教育投资;高教要政校分离,更加市场化,国家对高校的 投入应更多地采用课题合同方式,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的评价体系要转化成市场 对高校的评价体系;革除“体制内”的文凭崇拜,必须改革公务员人事制度,但 公务员只是“吏”,吏治改革却需从“选官”改革开始,那就是推进民主建设。” 前面已经否决了作者关于高等教育巨大需求原因的论述。这些解决办法对目前争 论的问题基本没什么用,就算有用也远水不解近渴。实际上作者提到的这些解决 办法早有人注意到了,有些都已经或正在付诸实践,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 展没那么快,效果没那么好。作者还生活在过去,希望尽早回到现在。 7、“而保障贫困生上大学,根本不是真正任务,虽然这种事件很能煸动民众情绪 吸引媒体眼球。真正优秀的贫困生用奖学金来解决根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那些 数量一大把但算不上优秀的贫困生(像孙俪资助的哪种贫困生)、在有公正社会 保障体制下根本不会选择进大学的贫困生。” 我曾经看过我所在学校的一些统计数据。从1998年到2002年,我所在学校招收的 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由19%左右下降到17%左右,大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数据大概如此,相信不会差很多,如果谁有更准确的数据,欢迎提供,谢谢!) 为什么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会下降?我想原因不用多说。其实高校里的贫困生, 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即使这个国家不保障贫困生上大学也没什么,因为占 贫困生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嘛,即使这些人都不上大学,顶多也就 是多几个民工罢了。中国八亿多农民中,有机会上大学的有几个,大家不一样在 为社会做贡献么。我当年就曾经有过当民工的打算,因为不想降低尊严,还好总 算苦苦撑过来了。 “真正优秀的贫困生用奖学金来解决根本不是问题”。呵呵,作者并没有给出“优秀” 的定义,那么我斗胆揣测,在作者眼里凡是不能用奖学金解决自己经济问题的贫 困生都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这样看来,我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因为我在 大学期间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做了很长时间的家教,浪费了很多时间;北大清华有 相当多的学生也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因为即使在这样的名校,虽然奖学金很 多获奖的人也多,但也不是每个得奖的人都拿的是几千元以上的高额奖学金。作 者估计曾经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因为他说话底气十足,都可以不用去调查。 为什么在公正社会保障体制下大把的贫困生根本不会选择进大学呢?这是又一个 作者没有给出理由、让我始终想不明白的问题!贫困生难道就不能有更高的追求? 贫困生难道就不能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的奇谈怪论真是让我头痛! (XYS200701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