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大学校园的开放与限制   2006年08月20日法制早报   □吴丹红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台湾“中研院”访问学者   那年去荷兰名校乌德勒支大学访问,一路上都很兴奋,想像宏伟的校门、高 深的庭院,以及规划有序的校园建筑。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发现这所有几百年历 史的大学连门都找不到,完全跟那个小城融合在一起,若不是因为校园相对行人 少一些,我们都无法判断已经到了大学内。这是一所典型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University without Walls),学生和市民融洽相处,游人进出大学如入无人之 境。   其实,大学没有围墙,在世界各国都蔚然成风、见怪不怪了。北美和欧洲很 多大学,连校园都没有,学校建筑与校外建筑并不泾渭分明,更别说要限制外人 出入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没听说过哪所大学正儿八经筑一圈围墙,搞 一群门卫日夜守着的。这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名校,大多建在远离市中心之所, 另外也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本来没有中国这么密集,所以尚无“游人如织”之忧。 有的名校甚至鼓励参观,因为这不但可以增加学校的友好度和支持率,还可以扩 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如此,何乐不为?据方舟子博士的观察,美国大学并没 有因为开放而有更多治安麻烦,即使游人相对较多的高校也从来没有想过要限制 大众出入或者“收门票”。自由进出大学,已经成为一个习惯。   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限制游人出入”的举措,并透露出一些大学已经不堪 游人之累的讯号。其实,关于大学是否开放,前些年已经有过一些讨论,但很多 情绪化的意见淹没了理性的商榷。大学是否要开放?两百年前柏林大学创办者洪 堡(Humboldt)就提出“大学要与社会进行持续不断的交流”,而象牙塔的开放, 正是这种交流的体现之一。一所禁止普通民众进入的大学,当然谈不上兼容并包 和思想开放,也谈不上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互相依托,而且会在社会民众和高 校之间造成人为的隔阂。但是,开放又不是一个绝对的原则,如果不考虑到中国 的特殊国情,一味不加限制地开放,又难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国是一个 人口大国,与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欧洲有所不同,北京本来已经人满为患,偏偏几 所名校都在闹市区,来北京旅游的人去“顺手”参观也是常理。我在人大和北大 早已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只是,很多旅行团特别把北大、清华等高校作为景点, 收取费用,在参观时又以高音喇叭大声喧哗,素质不高的游人随处丢弃垃圾或攀 折花草,种种不文明之举实在有破坏环境、扰乱校园清净之嫌,校方出于无奈作 出限制规定也是可以理解的。社会人士持绝对的“开放观”批评校方,或者校方 持相对的“排外观”限制外人出入大学,都难免有失偏颇。   因此,大学的开放和限制,是一个原则和具体情况的关系。国外的大学也不 是绝对的开放。例如,耶鲁大学是开放的,但耶鲁法学院却不是开放的,因为它 所在的那栋楼只是靠一个门进出,而且是有门卫检查证件的,不是随便就可以出 入。你可以去校内很多地方,但也有很多地方是不能进去的。公允地讲,北大等 高校即使限制旅行团出入,也没有违背开放的原则,因为它对个人还是开放的。 即使在特殊情况下限制个人出入(例如“非典”时期),也是一种权宜之策,所以 在适当的时段( 如上课时间)限制出入,或者特定场域(如教学区)禁止通行,都 是法律允许的自主权。绝对地保护游人的参观权利,就有可能对在校生的安宁权 造成损害。自由主义的观念在这里或许要对社群主义作一些让步。   近日到台湾大学参观,发现它是采用“半围墙”的,就是有一些是有高围墙 的,但有一些是只是用几乎低于膝盖的低墙围住校内的绿化带,而且游人进入校 园没有任何限制。陪同我参观的老师早年毕业于台大,他说很多年前这些低墙的 地方也是高墙,不像现在一跨就可以跨进去。当然,没有人会去那里跨,因为所 有的门都是开放的,门卫只是管制车辆进出而已。走在台大校内,感觉行人稀少, 与北大校内的熙熙攘攘相去甚远。不禁有一种“围城”的感叹:城外的人想进来, 不免是因为幻想城内的春色,如果一览无遗了,或许大家也视若无睹了。 (XYS200608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