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答警长:清华不要“宽于律己,严于律人” 文/骆欣农   我写作《北大vs清华:年年招生明枪暗斗》一文的目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是把 两个学校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是随感型文字,虽然我保证文中的每一句话都不是随口说 说,而都有事实依据,但并没把这些事实依据都拿出来。   不料连这样的态度清华人都不满意。在人间仙境和水木清华两个BBS上、素以“北 大谣言制造机和总集散地”知名的“世纪清华”版上,众多清华学子都以为我是在偏袒 北大,对我的文章的攻击和谩骂比比皆是,令人叹为观止。对于这些攻击和谩骂,我本 来一笑了之,懒得理会,不过既然有人在新语丝上公开发文替清华辩护,而且在批判北 大的同时,却对自己学校招生中的荒谬视而不见,这就使我不得不继续写文章,摆出事 实,替北大辩护一下了。   由此想到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北大学生虽然不够团结,但往 往敢于批评自己的学校,而清华学生虽然比较团结,但碰到自己学校的不足,宁可不承 认也不愿去揭露,反而百般抵赖,打死也不认错。这使北大的丑闻似乎远较清华多,可 能也就是北大在招生时的名气一向不如清华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北大学 生的作风——因为他们多少是求真的——而对清华学生的宁要虚名不要现实的行为“不 敢苟同”。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首先,我自己纠正我的文章中的两个错误。北大学生跳楼的 地点是理科二号楼,不是理科三号楼,这是行文的疏忽。北大的招生主页确实应该是警 长文中指出的那个网址(http://www.gotopku.com),而我的文章中给出的仅仅是北大招 生主页的一个次级页面;这是一个严重疏忽,应受批评,但却绝非是我有意在误导“有 兴趣的读者”。   我的文章所揭露的清华招生小组造北大的谣的本末,据我了解的情况,简述如下: 今年四月份,北大在贵州的招生小组接到贵州家长的电话,询问北大新生是否要到昌平 住宿。北大的招生老师感到很震惊,在澄清了这个谣言之后,问这个家长是从哪里得到 的消息,答曰是清华的招生人员所说。北大的招生小组负责人感到事态严重,一面向校 招生办汇报,一面在全贵州做了澄清。不料一个星期后,辽宁的家长又直接打电话到北 大招生办,询问了相同的问题,也说系清华在辽宁的招生人员所宣扬。后来从浙江方面 亦传来类似的消息。迫不得已,北大招生网只好作了如下的声明:             关于北京大学新生住宿问题的声明   各位考生及家长:     针对最近在部分省市出现的北大2005级新生将住宿于昌平的不实流言,特声明   如下:     北京大学正在逐步进行宿舍楼改造计划,一方面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另一方面   扩大住宿面积。现在燕园(校本部)内已经新建成33、34A、34B、36、37、38、   39、45甲、45乙等一系列高质量学生宿舍楼,燕园学生宿舍41、42、43号楼的翻建   工程和畅春园(仅与燕园一路之隔)的学生宿舍楼新建工程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近   期内将完工并投入使用。     早在2000年,北京大学就将本科生全部从昌平校区撤回燕园本部。现在昌平校   区仅留有成人教育等与本科教学无关的部门。自2000年以后,全部本科新生入住燕   园内的学生宿舍,其中03、04级的全部男生和绝大部分女生入住新楼。05级本科新   生(本部和医学部长学制专业)将百分之百入住以燕园为中心的本部校区。今年   5月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大,亲自到36、37两座新楼宿舍看望学生,对住宿条件表   示很满意。招生网咨询论坛内有许多文章讨论新楼住宿条件并附有照片,欢迎考生   和家长搜索浏览。     另须补充说明的是,万柳校区是北京大学在京研究生的宿舍区。随着新楼的扩   建,在京研究生也正逐步搬回本部校区。从去年开始,已有两批研究生回迁。万柳   校区也与本科生住宿无关,请考生及家长不必担心。     近日部分省市地区有考生和家长反映,有高校在招生咨询时称“北大新生将住   昌平”。首先,我们对此虚假言论给予坚决地否定。其次,我们为这种言论对北大   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愤慨,并予以澄清。再次,我们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示强   烈谴责并提出严正地抗议,对其背后所包含的动机表示怀疑。     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事实真相。关于北大的一切信息,敬请咨询北京大学   招生办公室,这是发布关于北大招生及新生学习生活状况的信息的唯一权威部门,   我们保证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如若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虚假信息,使自己的利益   遭受损害而没有人为此负责,这是我们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     最后,欢迎大家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信息进行提问,感谢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北大   招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招生网也将一如既往地尽全力为大家提供服务。谢谢!                               北京大学招生网                                2005年5月9日 虽然因为北大招生办的负责人不希望把这件事情扩大化,所以并没有把这则声明放到北 大招生网的明显位置,但是在北大招生网的论坛和北大未名BBS(后者现仅北大校内IP 能访问)上,这则声明都被置顶(北大招生网论坛的这个置顶贴的地址是 http://www.gotopku.com/forum/forumdisplay.php?fid=1),用百度也可以搜得到。   至于警长故作聪明地说什么“我想这样的造谣者应该是很愚蠢的,因为此类谣言极 其容易被戳穿,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负责每个省招生的人应该有足够的经 验不这么做”,看似有理,其实大谬。在对北大和清华知之甚少的考生的家长那里,识 别这些谣言是十分困难的,清华的招生人员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及考生和家长一般不 会把他们的谣言录音备份以供日后对证的心理,才放心大胆地在暗地里造谣。可以想 像,如果受了清华招生人员蒙蔽的考生和家长没有多一个心眼到北大招生老师这里确认 一下,或者如果北大招生小组没有及时把清华造谣的信息反馈给招生办,清华所造的谣 一定还会蒙蔽更多的考生。现在揭露出来的,也只不过是贵州、辽宁、浙江三省,如果 清华在其他省造了谣,特别是在因为考生人数众多而引起了清华着重关注的山东、江 苏、河南三省,北大是绝对无法有效消除这种谣言的恶劣影响的。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种诡计是相当成功的。现在不正是有警长这类人,在大言不惭地 说什么“就象没有证据,我们实在是很难断定到底是陈水扁的政敌向陈开了枪/投了 毒,还是陈自己玩了苦肉计去攻击政敌一样”吗?“清华理科全国第一”这个谣言,至 少从1999年开始,就被清华的招生人员用这种传销似的方式造遍神州,直到引起了北大 方面的警觉,开始发动攻势进行回击为止。姑引一条旁证,可以让人看到清华这种阴谋 式的招生方式的效果:   (《访评2002年高考北京市文科状元史小楠》)   王极盛:北大文科全国第一,北大理科全国第一,清华工科全国第一。不少人   认为清华理科全国第一。这四年来,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北京理科   状元都投奔清华去了。   史小楠:对。(见http://edu.sina.com.cn/l/2003-02-21/38313.html) 更有甚者,据知情者透露,不久前,北大招生办曾接到北京某中学考生家长电话,说清 华大学为了拉拢北京的优秀学生,竟采用了每拉一个考生给其所在中学一万元奖励的办 法。尽管这几年北大也学了一些清华的宣传术,但这样赤裸裸的交易还是做不出来的。 我忍不住想问,堂堂清华使出这种欺骗和下三滥的手段来招生,莫非就是希望把招进来 的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造谣和阴谋诡计专家?   最后,我想再次重申,我的文章本来是对两校各打五十大板,所以尽管有北大学生 后来指出我的文章所提到的清华人所写的《北大招生宣传中涉及清华的言论摘抄》中有 大量断章取义的文字游戏,但我在此文中,并不想逐一批驳。北大校友如果愿意替母校 辩护,敬请出面。我只是想请大家看一下清华招生网上的一篇奇文《为什么文科考生更 应该选择清华?》(网址是 http://join-tsinghua.edu.cn/zbks/main.nsf/0/7050D9A994F5F55E48257013000FDE79。 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正是出自我上面提到的“北大谣言制造机和总集散地”世纪清 华版)。一个出了校长顾秉林、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江永这样的伟大榜样的名校,敢于 自吹其文科院系到这种程度,而且是丝毫不加掩饰地对北大和其他所谓“文科强而理工 科弱”的兄弟院校进行贬低,不是比北大招生的老师对“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进行的贬低更高明一百 倍吗?   可笑的是,警长居然还敢说什么“而清华招生网对于理/工、文/理选择的评论就 非常中性。相对于北大招生网,清华招生网的特点是虽然它也罗列自己的优点,但是不 会去贬低甚至诋毁对手”,真是自打耳光。在此奉劝警长和其他清华学子和清华拥趸, 做人不要“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如果这种只知拔高自己贬低别人的作风(并常常是 阴谋式的)不改变,不用说世界一流,清华就连中国一流的高校也排不上。 2005.06.03 【附】为什么文科考生更应该选择清华?     迄今为止,我国绝大部分省区仍然把报考考生分成“文科”和“理科”两大   类。对于在高中阶段是否应该进行这样的划分,各种见解见仁见智。但由此造成的   客观情况是,诸多在高中选择了“文科”的同学由此觉得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   与自己无关,甚至视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为“天书”,对带有技术色彩的领   域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有些文科考生认为,填报志愿时只要选了经济、金融、管   理、财会、法律、外语、新闻以及中文等“文科”专业,今生今世就可以跟自然科   学与工程技术告别了。有些文科考生因此考虑选择一个纯文科类院校,跟一群与自   己想法相同的人在一起,享受四年的浪漫时光。     然而,在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之后,很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发现事情并   非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而单纯。毕业生们最为向往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咨询公   司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著名媒体等机构,以及许多列世界500强的著名   外企和大型国企,不但要求毕业生们具有可靠、踏实、进取的性格和心态,还推出   了“行为面试法”(behavior interview)等“用实力说话”的方式,更侧重在真实   的商业场景中考查学生们对现代社会中相关产业的把握与认识程度,以尽量避免招   收那些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毕业生。这种转变并不奇怪。随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   的认识、态度和评价体系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天   之骄子”,而是能够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因此,在近些年来的毕业生   就业市场上,来自综合性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的经济、金   融、财会、管理、法律、新闻、外语和中文等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形势一路走   强,受到了很多国际级投资银行、咨询公司、新闻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   所的欢迎。     通过对比各高校BBS的求职版面上的录取信息不难发现,清华等拥有强大理工   科实力的综合性院校的经管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优于一些毕业于文科强而理工科弱的兄弟院校的竞争者   们。     其实,这种差距并非仅停留在求职过程中,而同样存在于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   以及以其他方式的深造潜力上。而这一现象不仅是当前的中国独有的。今年年初,   光明网转载了海外报纸对近年来英国就业市场的分析,发现“专长于理工科并与文   科相结合的大学更能让学生有机会发展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如合作能力、表述能   力、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等等。学生也常常有机会去发展和积累一些管理、营销、   开发方面的经验。”这段分析或多或少地说出了清华与其他较为偏重文科的大学的   不同之处。在清华,从事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的师生占大部分,而经管学院、   公管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这六大文科院系   的师生,从人数上计算只占清华师生总数的30%~40%。而从事理工科研究的院系   占据了清华2/3的资源——这是否是一种不平衡呢?     其实,“平衡”不等于“平均”。所谓“综合性大学”,并不是简单地“文科   理科1:1”。高等教育所支撑的学科必须适应社会的大环境。正如生物群落中的各   物种结构最终需要符合自然界的平衡规律才能协调发展一样,不考虑社会的接纳能   力而一味强调数字上和比例上的平均,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和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   都很难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因此,清华在文科建设上从不贪大求全,而是完全从   各学科生命力以及社会的接纳程度出发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规模。对于一些社会需   要高层次人才的热门文科专业,例如法律、金融、管理和新闻传播等,清华采取   “小而精”而非“大规模放养、自生自灭”的发展策略,正是体现了对这些学科的   重视和尊重。     从作为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在清华学文科具有的优势更加独特。在这里我不想   泛泛地介绍“文理交融、中西贯通”,而愿意从较为民间的角度谈论一点个人的感   受。大学与中学不同,大部分时间并非在教室里上课,而是身处校园中生活、交往   和感受。相信很多在中学经历过文理分科的同学跟我有一样的感受:选择理工科的   很多同学决不缺乏文学和艺术细胞,他们坦诚、聪颖、灵巧而不乏味。清华的理工   科学生中更是有一批在文史、艺术和商业领域很有天赋和感觉的人。——毕竟,所   谓中学的“文科”和“理科”划分,无非是应对高考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而已,又   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判断人的才能呢?凡是能考入清华等顶尖学府的学生,都是   既有方法也有灵气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拥有的才能,怎么会因在高三时多看了几   遍历史教材抑或是多做了几本物理习题而产生根本的不同呢?     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风靡校园的歌手们大多是理工科出   身;BBS上那些引经据典谈笑风生的神秘ID背后,也常常是物理、计算机、建筑等   理工科的学生。这也并不奇怪。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有几个是靠“死读书”呢?   我们同学间私下里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清华最不缺的便是才子才女。在这   里既无须担心才华被埋没,更不用担心自己曲高和寡。在清华的四年里,我在理工   科学生中见识过太多太多国际象棋冠军、话剧狂人、钢琴演奏家、作曲痴迷者、古   典诗词爱好者或者艺术电影鉴赏家;而对孔孟、康德等古今中外各类话题、思想、   学派有所研究而又兴趣浓厚者,在清华更是比比皆是。校内的BBS上人文艺术类的   版面多达近百个,人气指数和讨论水平决不亚于一些公众网的学术论坛,各类协会   等社团组织则使你的任何爱好和兴趣都能在清华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我个人的   体会而言,有时与这些并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一起交流,反倒更能给我们这些   本科念文科专业人以启发。也正是给予这种考虑,清华在国内率先借鉴美国普林斯   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模式,建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在这一研究院中,既有   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为代表的理工科学者,也有来自   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艺术史学者方闻等文科大师。可以说,文科和理科相互启发、   协调发展,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与理工科的学生们“亲密接触”,能给我们这些念文科的带来什么好处呢?要   知道,我们绝大部分文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除了极少数将躲在书斋里进   行纯粹的学术研究之外,绝大部分将投入到各行业的工作中,其中又有绝大部分将   从事财务、金融、新闻、法律等专业性服务业中就业,或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等综合性机构中就业。同样,对于文科类专业毕业生而言,比较抢手的工作都大都   围绕着电力、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技术等领域展开。这就是为什么前些年的   网络泡沫的破碎使得众多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也叫苦不迭。我们这些文科毕业   生组成的服务业者向理工科毕业生组成的各产业提供各项高质量的咨询和专业服   务,各施所长,构成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和谐体系。这些产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依   存和高度渗透,已经使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对并网发电和电力传送缺乏基本概念的律   师能够为一家外资电厂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也无法想像一个对电信产业缺乏了   解的投资银行分析员或战略管理咨询师如何进行融资设计或管理咨询,更无法想像   一个对相关产业没有概念的记者如何进行采访、撰写报道。     在清华读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相对其他一些较为单纯浪漫、崇尚精神交流的   兄弟院校,这里更注重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多学科合作与了解。在每年的创业大赛   中,都有相当多的理工科学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文科学生的财务、市场、法律以   及宣传方面的技能相结合,形成已初步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更有许多来自不同专   业的同学通过在校园里多年的相处和了解,不但对彼此的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的感受   和了解,还成为了毕业之后的搭档或合作伙伴。我们很多从清华经管学院、法学   院、人文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的同学都发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将与相当多   的来自理工科院系的清华校友合作。这些校友有的将成为自己的客户,有的则是工   作中需要打交道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在毕业之后的几次聚会上,我们谈起这一点都   有颇多的共鸣:清华校友遍天下,清华校友最亲。在越来越强调信任、沟通与合作   的今天,这种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合作的环境,恐怕要远远好过在一些偏重   文科的综合性大学中那种相似专业比比皆是、竞争多于合作却又对现代社会各产业   缺乏基本了解以致满腹经纶却不知世事的情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更加善于   交流、沟通并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恰恰是清华这样拥有强大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的   毕业生,而不是一些只侧重基础学科研究的文科类院校或者偏重文科的综合性大学   的毕业生。     洋洋洒洒地谈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还没有了却一部分考生心中的   牵挂:如果本科毕业之后不选择立刻就业,而是选择出国或留在国内进一步深造的   话,在清华读文科同样是最好的选择吗?     之所以将这一问题留在最后谈,原因有二:其一,不管是选择在本科毕业还是   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清华四年的历练所赋予的气质都将是文科生适应社会最好   的指引;其二,相对于那些需要仔细阐述的能力、气质、经历与感受方面的优势,   清华文科毕业生在深造比例、保研数量、出国比例、海外名校录取等这类有目共睹   的“硬指标”上,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分析就是国内院校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清华文科各专业保送研究生的比例,每年都要超出其它任何国内顶尖大学一倍以   上。而出国深造的比例和录取学校的质量,只要注意看一下国内几个著名的出国论   坛上的录取情况分析就能发现,虽然清华文科毕业生的总数不多,但每年都能收到   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等英美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其质量   和比例都在国内各高校中傲视群雄。     为什么文科考生更应该选择清华?当你看完上面的这些文字,可能已经有了自   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未来。有人选择追逐,有人选择漂   泊。有人希望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主流而被认可、被接纳;也同样有人更愿意选择边   缘化生存。厚重、内敛而又追求卓越的清华能够提供给文科生什么呢?通向成功的   捷径,还是连接社会的平台?在我看来,也许更为准确的概括是一个认识世界、社   会和自我的窗口,一次褪去激进与颓废、习惯理智与客观的成长历程。在这里生活   四年之后再次面临选择时,你不但将依然享有选择的权利与自由,还将增添许多在   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资本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将前所未有地理解自己、理解社   会,无论对四年后的未来如何设计,都将拥有最充分的准备和最自信的起点。这,   就是清华能给文科生的全部。 (XYS200506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