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地名与老店:一答沈弘教授 Archistory 沈弘教授能屈尊作答,本人非常感激。但沈教授把我的调侃理解为咒骂和诽 谤,却使我更加愤怒了。我不否认我和沈教授讨论的是学术问题,但这并不是一 个纯理性的学术问题,还真是一个关系到“讲政治”的学术问题。我说“讲政 治”,并不是要挥舞政治大棍来恫吓别人,而是想站在一个更高层次的视点来讨 论这个学术问题,提醒沈教授这样的头脑中充斥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思想的 “Peking”“卫道士”们不要“学术”障目,不见“政治”。不要骂我是党棍哟! 沈教授说我“有点像是胡搅蛮缠的愤青‘文科生’”,是不是“愤青”我不 敢说,但说我是“文科生”,沈教授绝对是高抬我了。您别忘了我的母校天津大 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我从学士到博士拿的可是一水的工学学位。沈 教授还说我是“调皮捣蛋,不听老师管教的那种”小娃娃,我不得不佩服您犀利 的目光!和老资格的沈教授相比,我当然是小娃娃了,而且确实是“调皮捣蛋, 不听老师管教的那种”。我自己知道,像我这种小娃娃是永远不会讨国内老师欢 心的,但我自己还知道,像我这种小娃娃是不会到处都讨不到老师欢心的。挑战 权威并且最终能够战胜权威(当然是在权威的学术领域里),哪怕只有一次,哪 怕只是关于很小一个问题,将成为我终身的荣耀。不过这次恐怕我的虚荣心还暂 时得不到满足,因为我发觉,沈教授在相关问题上还真算不得什么权威。 话说回来,我和前北大(还是照顾一下沈教授的面子)英文教授讨论北大的 英文译名问题,确实有“孔夫子堂前卖百家姓”的味道,因为不用说考托、考G、 考雅思,我连六级都没考过,因此我的英语(英语是我的第一外语,并且我也没 参加过其它外语的国家或国际考试)水平沈教授是可想而知的。但如果您跟我讲 圆明园、西洋楼、“冬宫”,那就只好也请您体验一下什么是“班门弄斧”的感 觉了。不过反正孔家店早已被北大打倒了,圆明园也早被洋鬼子烧过两回了,我 们也不妨就互相“卖”“弄”一番吧。 在讨论前先声明一下,也许沈教授不习惯我“愤青”的“文风”(自己也高 抬自己一回),但我想您肯定参加过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跟在论 文集里印刷的白纸黑字是会有区别的。我觉得这些不能印刷在论文集的文字,并 不妨在《新语丝》里发表,在不影响学术性的前提下,宣泄宣泄情绪,调节调节 气氛,以加强论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属于一种“技巧”,我称之为调侃,或 者叫“正理谐说”,请沈教授不要见怪。就像电视里播报新闻,既可以有“正襟 危坐”型的,也可以有“嬉笑怒骂”型的,只要不是“边播边脱”型的,您就不 必到中宣部那里举报不是。强调技术含量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忽视幽默感则对 一个位文科教授来说只能是一种遗憾。 我把沈教授及Peking的拥护者的认识归纳为两点:第一,“Peking”不是地 名,或者说“‘Peking’已经不再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地名”。第二,“你们怎 么能够强求一个“百年老店”来砸自己的“牌子”呢?” 关于第一点,我想首先澄清一下,我们先前所谓的“翻译”、“英译”、 “旧译”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就“北京大学”这四个汉字来讲,翻译的部 分只是“大学”两个字,而“北京”无论是写成Peking还是Beijing还是其它什 么别的形式,都是在将“北京”两个汉字进行拉丁化转写,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到 底采用哪种转写的形式。现在我们通常把英语中的university翻译成“大学”, 但在清末不是还可以叫做“大学堂”,现在在韩国不是还可以写成“大学校”吗? 为什么沈教授不坚持把现在校名改做“北京大学堂”呢?一曰时代不同了,二曰 有法律约束了。这两个理由对“北京”的拉丁化转写同样适用。 为什么对“北京”只转写而不翻译?因为在“北京大学”这个语境里,毫无 疑问“北京”是一个表示地名的专有名词。当年京师大学堂在马神庙创建的时候, 其所在地,从永乐元年明太宗把当年的元大都当时叫北平的这块地方改称北京之 后,直到现在,除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再度改称北平的21年之外,一直都叫北京。 虽然细说起来,在1921年北洋政府建立北京特别市政府之前,“北京”并不是一 个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地名”,但我想没有人,包括沈教授在内,会对北京是地 名这个命题提出质疑,其普及程度和影响力甚至远在顺天府、京师、京兆、京都 等更正式的称谓之上。所以才会有把中文的“京师大学堂”译为“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其中确实有“译”的成分)的情况出现。 “Peking”诞生在我们的天朝尚视欧陆为蛮夷的时代,大清国不可能也没有 必要主动地制订一套汉语拉丁化的转写方法(大清国倒是制订了N多的汉、清语 之间的转写规定),因此才会由洋人代劳,“喷”出一个“Peking”。只可惜这 个洋人马马虎虎、不求甚解,甚或带有些许的傲慢,以至这个洋屁“喷”得实在 蹩脚,并不能按日耳曼语系(因为德语也写作“Peking”)的读音规则准确地发 出汉语中北京的读音。在拉丁语系中,法语写作“Pékin”(音近“赔干”,虽 然上口,但也不够吉利吧)、西班牙语写作“Pekín”、意大利语写作Pechino, 形式并不统一。也就是说Peking University在法语里就会被写成“Université de Pékin”,虽然按语法来说比Peking University严谨,但却失去了“Peking” 的形式,不知道沈教授对此是否会左右为难?尽管现在英语是强势语言,但法语、 西班牙语同样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假设联合国在某一天讨论能否把北大纳入 “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问题,会场上肯定会同时出现“Peking University”、 “Université de Pékin”、“Universidad de Pekín”等多种文本,所以有 什么必要非死抱“Peking”的大腿不放呢?事实上,类似这种情况以前会经常发 生,以至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误会,所以才会有联合国统一用汉语拼音转写中 文的专有名词的国际标准,还是大家都写“Beijing”好! 以上的文字,尽管啰嗦,不外乎在说明北京是地名这样的事实。相应的有关 汉语拼音转写的国际和国家标准既适用于中国大陆所有的汉语人名和地名,也就 应该包括北京在内。除非沈教授能够证明“Peking”这个地方在中国大陆境外, 或者北京是一个满语词,而“Peking”是对满语中该词的标准的拉丁化转写。我 不明白为什么北京大学的北京在汉语里是地名,“Beijing University”的 “Beijing”在英语里也是地名,而偏偏“Peking University”的“Peking”在 “沈氏英语”里面就不被承认是地名了?沈教授说“‘Peking’已经不再是一个 现实意义上的地名”,也就是说沈教授承认至少还承认“Peking”是一个过去意 义上的地名。事实上,作为地名,北京并没有过去和现实的区别,不能因为行政 区划的调整和城市面貌的改变而否认北京这个地名自明代以来的传承关系。变化 的只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Peking”早已被“Beijing”取而代之,并被 无情地扔进了历史的屁坑中。北大人应该以自己的学校能以首都所在地命名而感 到骄傲,而不该为能否顺理成章地继承一个蹩脚的洋屁而大“发思古至少幽情”。 如果上面的文字仍不能使沈教授放弃对“Peking”的钟情的话,那我只能感 叹“Peking”这个洋屁其大无比的后坐力(非物理学中的概念)竟然能够冲击出 一个如此巨大的屁坑,以至于50多年了还没有被填平。 关于第二点,无论是“百年老店”、“牌子”还是“品牌”的说法,借用的 都是商业用语,这只能说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其文学色彩明显重于法律依据,没 有人真会把北大当作“店”来看待,除非在比较学费,尤其是什么MBA一类的学 费的时候。在全社会齐声大骂教育产业化、学历商品化的潮流下,用这种比喻只 能是自取其辱。但既然有人愿意这么比,我也就奉陪到底。 同仁堂是一家地道的老店吧,而且岂止是百年老店,人家是“N百年老店”。 看看人家的域名“tongrentang.com”。我没有查到同仁堂的“旧译”,揣测着 如果按韦氏拼音应该是“T'ung Jen T'ang”。不管同仁堂有没有“旧译”,反 正人家比北大还老N倍的老店是很遵纪守法的,也许这就是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 的行业差别? 日本的松下电器也是一家老店吧,在日本国内销售的商品,商标写的是“ナ ショナル”,向中国、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地出口时,就都改成了“National”。 但当它想进军欧美市场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欧美早已有“National”商标 注册在先。怎么办,不砸“National”这个牌子,就不要进军欧美市场,来硬的 就只能等着吃官司。结果日本人选择了砸,因此新创了一个“Panasonic”的品 牌。松下是很注重对“Panasonic”品牌的推广宣传的,所以我们会在所有的松 下的广告当中看到“National, Panasonic & Technics (注:松下音响产品的专 用品牌) are trademarks of Matsushita Electric.”的一行小字。但从前年开 始,松下在实行了多年的“National”和“Panasonic”双品牌战略之后,再次 自砸老品牌“National”,决定使用“Panasonic”作为全球海外市场统一的品 牌,“National”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丰田汽车最近在中国市场也上演了几出自砸品牌的趣事。如果说当年的“考 斯特”(COASTER)改称“柯斯达”是迫不得已,那么将“霸道”(PRADO)改称 “普拉多”,将“凌志”(LEXUS)改称“雷克萨斯”,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 其中的奥妙,恐怕只有商家自己知道。 再说说新店,我们的海尔、联想,应该都是在国际上比北大还要知名的中国 品牌吧。海尔最早合资的时候叫“琴岛-利海尔”,后来去掉“琴岛”,只称 “利勃海尔”,洋味不可谓不足。没想到张瑞敏偏要滤掉这个洋味,砍掉“利 勃”,只留“海尔”。张瑞敏砸自己洋品牌的勇气怎么样?结果也不必用我多讲 了吧。关于联想,沈教授不会没听说过联想自砸“Legend”品牌改称“lenovo” 的消息吧。砸了之后,结果又怎么样?联想以蛇吞象的气势吃下了IBM的PC部门。 沈教授说联想砸Legend,砸的好不好? 海尔和联想的案例应该使北大人鼓起砸烂屁坑的勇气了吧。当然了如果北大 非要把自己的“品牌”向宇宙牌香烟看齐,我上面的话就算没说。(未完待续) (XYS20060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