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我赞成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壑林   看了新语丝上刘海峰的《为科举制平反》(XYS20050125),我很赞成他的观 点。前几天碰巧买了一本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刘海峰文章中也提到),我就 感到八股文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选拔人才是任何一个政府的重要任务,如何发 现真正的人才,如何避免作弊,是制度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国汉代是推 荐,魏晋是门阀,宋代开始有科举,八股文的做法到明清走向成熟。考试的最大 好处是公平,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我曾经在大学里做过班主任,主持评三 好学生。智育好办,用考试成绩即可。德育就麻烦了,只好让班上学生投票,不 够客观。其实学校不用这么虚伪,直接说“德育就是人缘好”倒显得光明正大, 不给有些人做手脚的机会。) 但考试答案一定要有客观评价的标准,否则又给 人以可乘之机,出现甘德怀之类的事件。   认识到以上两点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真的设计出一套办法。现在的学 生可以考数理化,2+3=5,答案只要不是5就错了。古时候可没有数理化,经史子 集,全是纯文字的,哪里有绝对的对错?这里才显出我们祖先的智慧。八股文有 一整套格式,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两段之间严格对仗,读音 平仄都有要求。甚至还要求有相当的创造性。邓云乡书中举了一些怪题,如四书 每一段落以O起头,有一次题目就是一个孤零零的“O”,仍有人作出漂亮文章。 有严格格式要求,增加了难度,才知道谁比谁强。不遇盘根错节,何以显利器?   当然谁也不会傻到认为会做八股文就会经世致用,但如果一个人聪明,大概 做起八股文也不会太费劲,所以八股文做得好的,基本上应当是比较聪明的人。 我们想选拔会治国的人,但谁知道谁是人才?在现代经济学中,这叫信息不对称。 一个解决办法是screening,就是找另外一个素质(比如会做八股文),它与一个 人的治国能力正相关,而且可以客观评价。这样即使八股文对治国能力没有任何 帮助,以八股文选拔人才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这种逻辑,它的提出者获得 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中国几百年前发明的八股文对他 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我认识很多中国人,在国际上各个领域做出色的科研。这些人绝大部分出身 贫寒,甚至不在大城市长大。他们靠什么出的头?唯一办法是考试。八十年代初, 大家开始知道出国是好事,但不知如何申请,又没有钱。结果,在物理有Caspia, 在经济学有邹至庄项目,在数学有陈省身项目。不问出身,不问专业,只要全国 考试通过就能出国。经济学不考专业,只考数学和英语。我猜如果考政治这样的 废话,这些人也不会差,只是会混进去很多没有真正本事的人。所以考政治不如 考数学有效。现在回过头看看当年选拔的这些人,是不是人才?这些还只是做科 研。邓云乡书中和刘海峰文章中提到的经世致用的大家,文天祥,林则徐,曾国 蕃,李鸿章,……哪一个不是考试考出来的?八股文作得好并没有禁锢他们的思 想。   当政者和大学校长院长们应当认识到考试的公正性,客观性,有效性。有院 长说,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得高的都是素质不好的学生,我猜这话不是一点道理都 没有。只是,你总不能说分数越低就越聪明吧?关键还是题目没有出好。你可以 出一些活题,那些死记硬背,化几年时间准备考试的人,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照 样不会做。一个考试,如果题目出得好,有客观标准,就可以有效地选拔人才, 还可以避免因主观评判带来的腐败。这最后一点在当今中国尤其有现实意义。 (XYS200501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