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从“甘德怀事件”看中国文科硕博招生的困境   夏增民   自从七月中旬甘德怀老师发言以来,“甘德怀事件”讨论了这么长的时间, 似乎并没有转向深入,大多数的言论好像存在“一边倒”的问题。前天徐无鬼兄 提出欢迎博士生导师发言以及不应再“以事论事”而应当转而讨论整个中国硕博 招考体制的问题,鄙人认为,这个意见是值得考虑的。   前面诸位仁兄谈到考试的程序。的确,现在硕博的招考体制在操作上存在很 多弊端,而且,这个体制本身也存在着很深的问题。首先是笔试。招考博士生的 目的,就是培养各个专业的研究人员,重在选拔具有本学科深厚的基础知识及具 有研究能力和潜力的学生。在这方面,笔试有其缺陷。因为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 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意志力等等,这些素质的考察,必然有待于面 谈。   但是,在现今的招考体制中,笔试定终身的现象最为普遍。笔试一过,就基 本上意味着录取了。因此,大多数的考生就开始“备考”。一般各专业都指定少 量参考书,这些书就成了考生死钻的对象。据鄙人所知,有些办学水平比较差的 学校的某些院系,到了大三,就打乱正常的教学体系,专门组织学生针对某些 “名校”备考研究生。山东南部某师范学院,竟被称为上海某综合性大学的考研 预备学校,而山东某滨海师院,也成为北京某大学的考研预备学校。由于“备考 充分”,笔试成绩很高,不得不录取。从北大人大复旦等学校的研究生生源可以 明显看得出来。但这些学生(不排除一些学生是优秀学生),从其本科教育来看, 其专业知识都是不完整的,遑论进一步研究?!   而且,就文科尤其是人文学科而言,具备研究的素质,不仅仅在于多看几本 专业书籍,还在于本校的人文环境、师资配备、资料提供等方面上。一般而言, “名校”文科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学科认同及学术领悟上,各胜一筹,他们 更具备进一步研究的潜力。因此,很多导师更乐意招收“名校”的学生,也是可 以理解的。   现在,一些高校如复旦大学,已经逐步在开放、加大导师的招生自主权。但 是,在中国“人情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一部分导师乐于“傍大款”、“傍官员” 的现实面前,如何保证导师不是为了私利而行使招生自主权,却又是一个严肃的 问题。实际上,中国文科硕博招考存在这么一个困境。   鄙人个人认为,加大导师招生自主权,从未来着眼,仍是一个好的趋势,有 利于选拔更具有研究能力和潜力的学生。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如何能让天下导师 为“公器”而为,是诉诸制度变更,还是诉诸道德完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 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讨论“甘德怀事件”的核心。   学术空气的净化,或许,至少需要两三代学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XYS200407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