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原文后面有声明声称只要注明出处就欢迎转载,故转载于此,再让大家见识见 识朱苏力领导下的北大法学院学生的道德和智力水平。】 以上帝的名义?——警惕某种“公共知识分子” 作者:李晟(湖南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北大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硕士生) 来源:“思想的碎片”——岳麓法学沙龙   司考结束,有更多时间重回网上,发现所谓的“阿甘事件”仍然在喋喋不休 的被炒作。新近名列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列的方舟子先生发挥其新语丝的 “鲁迅精神”,不依不饶地攻击苏力教授。   本来,我已经没有任何兴趣来谈这个事件。面对被煽动起来的狂热者,和他 们耐心地讨论这个事件中的一个个细节,告诉他们法律硕士是没有导师的、北大 研究生院规定了可以降分并且法学硕士招生也同样降了分、周旺生教授所提的问 题的学术意义……这些都是让人郁闷的事情,难免要用“对牛弹琴”这种不恭的 比喻来对待许多网友。   苏力教授的学术观点,可以提出商榷;他的学术地位,在法学界也可以争议。 但无论如何,他从学术与人格上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在网上起哄的人,恐怕 大多既读不懂他的学术著作,也根本就不了解他的人格魅力。仅仅凭着甘德怀、 方舟子等人的一面之词就跟着煽风点火。   我不隐讳我作为北大法学院学生的身份,我也不掩饰自己对方舟子先生的反 感。之所以在这个事件已经炒了这么久的时候还出来写这么一篇显然是不讨好乃 至犯众怒的文字,是因为我或许是杞人忧天地感觉到对于这个事件的舆论炒作将 有可能威胁到整个中国学术界、损害学术尊严。   方舟子先生以“学术打假”之名闻之于世,过去没有很多的了解,只从一些 媒体报道中感到敬佩。中国学术界现在确实不好的风气不少,也需要这样敢言的 斗士来指出问题。如果都不愿唱黑脸、揭伤疤,中国的学术也必然会毁在天下太 平的风气中。然而,当方舟子先生的“打假”进入到我所熟悉的法学学科领域内 之后,我开始觉得味道不对了。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法学界就涉及到我本人的 什么利益,而是在下才疏学浅、术业专攻,除了法学上的事情还能懂得一些,方 舟子先生的其他打假领域都不甚了了。   方舟子最初对“阿甘事件”的介入,主要是基于考博本身的就事论事。虽然 态度并不客观、对于事实也不关注,但这些偏颇应该还是在作为一个关注学术界 公正问题的“公共知识分子”所难以避免并且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陈兴良教授曾 有言要“缅怀片面”,余杰也曾经说过偏激的价值。方舟子先生的偏激,应该也 是对于学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幸的是,很快偏激就变成了偏执。   大概在方舟子看来,其大旗所向,势如破竹,任何人无不在其面前望风披靡。 居然现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还不能将对手“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这个对手 还能够面对805名新生自豪地说“这里是北大法学院”,实在匪夷所思。所以, “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匪太狡猾”,必须使出旁门左道的招术。于是,方舟 子很快也将一篇盗版的《这里是北大法学院》炮制而成,随后又对苏力教授的学 历、学术思想等等一一开火,希望依靠一轮不讲章法的“组合拳”击倒对手。   质疑上升到谩骂的程度,就失去了任何积极的意义。荒谬的人身攻击,只能 是“桀犬吠尧堪笑止”。PH.D与J.D的区别,也论证不出方舟子所希望的结果。 而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断章取义,同样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只会让人 嘲笑作为生物学博士的方舟子先生居然自不量力地想挤入法学的“专业槽”。于 是,方舟子矛头一转,又指向了与其同列50位公共知识分子、并且具有法学学科 背景、与苏力教授学术观点存在不少差异的王怡先生,声称王怡对苏力的批评对 事不对人,形批而实捧,并不真批苏力,因此不愿意与王怡同列,“请辞公共知 识分子”。   好一个精彩绝伦的逻辑!是否批苏力居然成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条件。让 人想起文革中“划线站队”,批不批彭罗陆杨、批不批刘邓陶、批不批“二月逆 流”等等都是左派的条件,大家个个争先、唯恐落后。“公共知识分子”当到这 份上,实在叫人看不懂了。面对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及其煽动起来的人多势 众的跟随者,看似势单力孤的少数者需要有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陈少敏作为唯一不 举手的的中央委员的勇气,“虽万千人吾往矣”。   一个生物学博士可以对于法理学信口雌黄,随意地批评一位法学博导的学术 思想。是否做了“公共知识分子”,借助于过去积累的一些名声,就成了无所不 通的全才,可以对于任何学科指手画脚来进行所谓的“打假”、“反腐”,借助 看似正义的大棒“替天行道”?这种化身为道德权威、以上帝的名义东征西讨的 “学术十字军”对于学术的进步是一种威胁:今天,方舟子可以煽动愤青们攻击 一位法学家;明天、后天,圆舟子、扁舟子们也可以以同样的手段挑起对任何一 个学科任何一位学者的攻击。长此以往,某些“公共知识分子”们就会成为姚文 元式的“学棍”,随时可以挥起大棒攻击学者与学术,这或许是文革在某种形式 上的重演。   “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XYS200410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