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点李黑戈《告诉甘德怀,你不是网络时代的德雷福斯》   凌波女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正来学堂首发》署名李黑戈的《告诉甘德怀,你不是网络时代的德雷福斯》 一文,该文作者是以“意见领袖”的口气和教师爷的身份来教训“非理性”的、 “不注意查清事实”、“回避事实”,不“实事求是”的网民们来了!是“意见 领袖”给“导向”来了!这个视大众为群氓,利用几个洋人的只言片语来欺骗世 人的李黑戈,其思维的混乱和用语的阴险实为罕见,他公开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为 朱门辩护,这是一件大好事!其文确实是一份绝好的教材!真是妙极了!   告诉诸位,他所谈的语言哲学和逻辑分析,证明他的无知、可笑和狂妄。至 于他的北大精神之说,我真替他无地自容了!如果那位北京大学法学院长看到此 文,也感到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他会气愤地说:我竟然有这样的辩护者!还不 如我自己辩护,你那样说不就更坏事了吗?他会泄气地说,怎么搞的,为什么我 播下的明明是鹦鹉的种子,收获的却偏偏是只知乱叫的癞蛤蟆呢?   读者切记,他在文中所说朱院长所谓的“原则和平和”,那要看是对什么事 情和对谁,“平和”那仅是对李黑戈之类人讲的!绝不是对类似甘德怀那样的人 们的。至于“原则”嘛,其他姑且不谈,仅就他在甘朱事件中的表现来看,他讲 的原则到底是什么,大家不是越来越清楚了吗?   事实胜于雄辩!谣言千遍还是谣言!   为避免断章取义之嫌,李文全文专载于此。为便于点评和阅读起见,段落的 划分更加细了,即原来的一段有的变成了几段,请读者注意,这样做没有改变和 影响原文。   感谢云飞扬先生的“读李黑戈《告诉甘德怀,你不是网络时代的德雷福斯》 文有感对我的启示”,李文也是从该文转载而来。   笔者点评的话放在【】内。   关于甘朱事件,我们在耐心地等待着有一个合理的说明或解释。这是我们网 民们的权利,因为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每年有不少的财政拨款,同时也是国际 上有着一定影响的大学。我们坚信,北大在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之后,必定大 踏步地前进!   写于杭州西子湖畔寓所 2004年8月23日   [正来学堂首发] 告诉甘德怀,你不是网络时代的德雷福斯   李黑戈   2004年7月9日,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甘德怀将一篇题为《我的北大考博经历》 (下文简称《考博经历》)的文章贴到了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 上,质疑此次北大博士招生的公正性。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 [1] 针对此事的 讨论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发言角度不一,发言心态各异,但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 特点十分明显:这是一场多数人非理性话语对少数人理性话语的言论大战。【理 性话语?!你的话语就是理性话语?为朱的错误辩护就是理性话语?为甘鸣不平 就不是理性话语?你的理性标准完全是以你们个人需要和好恶为转移的。当着符 合自己需要的时候就是理性的,不复合自己需要的时候,就不是理性的。还谈什 么人数多少干嘛?】   (一)   按照常例,甘德怀的考博程序为:初试分数合格,复试及格,然后录取,甘 复试不及格,故不录取。但甘抓住一条:此间操作的程序不公正。有关程序公正 的问题,朱苏力在7月12日发表于新语丝的《关于甘怀德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 (以下简称《说明》)已经作了回应。笔者认为这一回应是足以说服人的。【按 照常例,是完全应该录取甘。只因为它违背了常例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不满。 对于那个“说明”,就朱门少数弟子们服(决不是全部,不信,你问问他们自己 吧!)】结合甘德怀的《考博经历》和朱苏力的《说明》来看,双方都重点提到 了复试的内容及其回答。【为什么朱偏偏没有公布或说出那另外两位同学回答的 内容?不是有句常识性的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吗?朱讲出另外两 个同学回答了些什么,好在那里,而对照甘的回答,他不好在那里,那么大家不 就服了吗?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你还不懂吗? 】   正是在复试的问题上决定了“甘德怀不予录取”的合理性,而且对双方也应 该是都可接受的行为。【呸!从此以后我国社会就再也没有任何纠纷了,甚至连 北京大学法学院也该取消了。法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其中很多人就是要解决 纠纷的。假如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应该是双方都可接受的行为,还要法学院干 什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 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 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5]博士研 究生考试强调综合素质,把希望仅仅放在“热情向往”上是不够的。【难道就仅 仅放在“文字犀利,对事不对人”上就够的?】 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视野、逻 辑思维能力等,这些未来研究型人才的潜力素质(或称学术研究人才的“可塑 性”)的硬指标,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考察项目。【 想必,你大大具有这 种“可塑性”!】   由于甘怀德面试时暴露了逻辑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 你与甘根本不 在一个层次上,你的逻辑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甘有十万八千里呢!在为朱笨拙 和卑劣的辩护上,显示了你缺乏最基本的逻辑归纳能力。】而被北大拒绝录取。 换言之,在复试中他没有表现出具备足够的学术潜力的倾向,甘的面试应答既缺 乏宏观的理论思维,同时又不具备面对具体现实的学术敏感,【 学术敏感!? 甘确实没有这种你所说的敏感。你一定有!不过学人还是不要这种敏感的好。不 信,你问问北大或者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单位的学人,除了你外,又有谁同意你 的那种“敏感”呢?】 这是研究性人员的大忌。【 我却认为,这恰巧是研究人 员的最好品质!真正搞学术的如果有你说的这种敏感,那就无科学可言,那就只 有玩弄权术的学霸,而没有潜心研究学问的学者了。】   例如,甘德怀说对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可是 老师问及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给他什么学术上的启发时,甘德怀只能说出“翻 开书感到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感觉非常亲切,非常好”等等大而化之的感想 性话语,东拉西扯没有说出任何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对他有什么启发之类有 实质性的内容。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书都才回答出如此效果,那就只能是他思维 能力和表达水平的问题了。但就是这些基本问题,那些为甘德怀摇旗呐喊的人们 是没有多加考量的。【比甘好的那两位呢?恐怕还不如甘说得好吧!你不信,你 问问周旺生教授,再看看朱那个自问自记的什么记录,假如没有修改的话,对于 不诚实的人来说,记录没有改,大概是不可能的了。“法律人”办事,真叫绝! 弄得甘连个对于自己有利的证据也没有了!是陷阱和预谋?我只告诉你部分事实, 但我不告诉你全部事实,这就可以掩盖事情的本质,听众就会跟我走 。我只说 甘答的什么和不好,不说出另两位答的什么和如何。这点所谓传播学的小小伎俩, 你们谝得了谁?好象是美国罗斯福总统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某些人,但 是你不能在任何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事实展露主导事件进程这一点还是十分明显的。网络上的发生的其他一些热 点事件也说明事实之重要性,甚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比如赵燕被打事件、赵 饶事件,黄静事件等等,如何评判都与事实如何有关。【超等废话!】问题的麻 烦就在于,很多网络发言人对于弄清事实确是极度的缺乏耐心,这一点就是号称 “打假英雄”的方舟子也无法例外,【 耐心!?还是“极度”?除了麻木不仁 者外,稍微有点常识和良心者,就已经公诸于众(包括朱自己承认)的事实来看, 还怎么忍耐?你和朱反倒是有极度的耐心的。甘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最好什么 也不说,忍气吞声,那该有多好啊!胆小鬼才如此。如此胆小之人混迹法学和法 律界,正是我们民族的莫大悲哀!而甘的性格正适合在法律和法学界!如果连自 己的正当权利都不敢和不能维护,还能够维护其他公民的权利吗?看来,你本人 恰是漠视公民基本权利,为违法乱纪的权势者张目和狡辩之徒。】   在没有弄清参加复试的3名考生具体个人材料就匆忙发言,也因此遭到网友 诟病。【 你不是讲多数网民非理性吗?诟病方舟子的网友,正是所谓缺乏理性 的,而不是你讲的非理性。但他们一旦通过自己的脑子思考,马上就会变的,由 诟病变为赞扬,现在不是已经有人在改变或者改变着自己的立场吗?】 在大量 的回帖中,很多网民不注意查清事实甚至回避事实是本次讨论非理性行为的主要 表现。很少有人从学生素质与大学学术地位的关系、朱苏力本人的学术成就和法 律社会学的学术发展情况等基本方面进行讨论。【 现在不正是有帖子在公布 (揭露)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发展情况吗?你还嫌少吗?当然,开始朱也的确蒙蔽 了不少善良的人。法学博士,博导,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原来是假的法学博 士,不诚实的博导,违法乱纪和没有良心的法学院院长。基本方面——他的贡献 很大,为研究生招生制度完善和改革提供了的契机,为包括学校在内的人事制度 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归国留学人员树立了个另样的典型。还有什 么?总不能让网民们把那些凡是费劲心机爬上小土堆的侏儒都当作巨人顶礼膜拜 吧!】   《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认为,复杂的社会大背景导致了广大网民对朱苏力 的不留情面。【为什么?难道是无缘无故?北大那么些院长,为什么人们对朱院 长情有独钟?告诉你,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以往对于诸如此类人留的“情面” 太多了,才使腐败现象如此地蔓延和难以遏制,更加助长了那些寡廉鲜耻的人! 才便宜了那些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人。你们该如何做婊子那是你们自己的 “隐私”,但是立“牌坊”就不行了,那要给人看和见阳光的!不然,还叫什么 牌坊呢?】   学术腐败问题、领导干部的文凭问题、博士生考试中的灰色交易行为等问题 在近期的舆论中不断被关注。【这是好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对整个高 校和学术界还能保持着美好的印象吗?【不少的美好印象早已经在有正义感和有 良心的人们中丧失了。而对于这种丧失,你和正在为之辩护的那位朱院长是难辞 其咎的!看来,对于党和国家的美好印象的破坏,不应该有腐败分子负责,要有 揭发腐败的人负责了!这是什么逻辑!】在互联网提供的盲动空间中,人们不可 能实事求是,【那么符合朱和你意思的就是实事求是,只要违背你们意思的,就 不是实事求是!这才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也不可能给北大法学院和朱苏力先 生留情面。[7]这两个“不可能”决定了人们不愿回到事实本身。笔者认为该报 的分析是比较客观的。【客观是有一点,至于全面,那就抛到臭水沟里去了。】   (二)   在这次网络讨论中,不少人玩弄概念游戏是十分明显的。【说到玩概念,人 们哪里敢与朱和你比。“认识但不熟悉”,是玩什么?你本文后边的“自然冲动” “开放群众”“形而上学的恐怖”不仅是玩概念,而且还是拾着洋人的牙慧玩概 念。】讨论的始作俑者甘德怀提出的“北大精神”就是其中之一。   在甘德怀那篇战斗檄文式的“要说法”的文章里,充满了对北大法学院教师 漫画式的描写,比如“(面试)进行过程中进来一位男青年,对他没有作任何介 绍,后来我才知道他叫强世功。”这里人们不仅会产生疑问:作为法律界的专业 选手,法学界知名度较大的强世功不甚了解【这正好说明甘是正派的。那些真正 搞学问的,不会专程到京找到某个教授认识认识,就连你那个大名鼎鼎的朱院长, 人家也是凭猜测而认出,何况拿那个重要的面试也不当成一会事的,晚到20分钟, 既不道歉,至今也不认错的强世功。什么“专业选手”,是朱和你几个同伙自己 选的?】那说明你对北大法学院了解多少?【你了解多少?大言不惭。当然,甘 是了解得不多,但是不需要象你那样的了解。】对中国法学界又了解多少?【呸! 还谈什么法,什么学,什么界?我奉劝你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地了解一下吧!一旦 了解了,你会后悔的!先别自我膨胀了。】   可是凭着这些肤浅的了解,在被北大拒绝读博以后,他得出了一个“招集眼 球”和“引发共振”的结论:北大精神的蜕变!   在某种意义上,北大确实是中国学术的圣地,【可惜被朱和你糟蹋!】北大 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一个象征。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北大精神,【难道爱国 民主科学,不是吗?事实上也正如有人说的,不只是有一个,而是有两个,而你 和朱正是另一个的体现者!】 而且发生了蜕变,那无疑是中国学人和大学的悲 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所谓“北大精神”无非也是中国大学和学人一个心底 的号召,如果硬要找出这所谓的北大精神,或许会陷入科拉科夫斯基所说的“形 而上学的恐怖”。从先验批判的角度来看,“北大精神”作为一个能指,本身是 一个过于宏达的叙事,他本身就属于那种“道不可言”的东西,也就是从逻辑上 无法规定无法概念化的“未定型之物”。由于他可以适应于北大的任何事,所以 在逻辑上它也就可以不适合任何北大的事。以这样一种内涵上十分模糊的概念作 批评标准,只能导致批评本身的泛化和内在矛盾,也不可能解决任何现实问题。 【一派胡言!违背北大精神的人,当然就说没有北大精神了。正象窃贼偷了人家 的宝贝藏在自己身上,被捉住后,只好编造出那户人家其实没有什么宝贝的话来 为自己开脱,两者还有什么区别?】   其实“北大精神”和“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这些概念一样,本身是不可 实证的,而不可实证的东西本身是不可证伪的,因为“伪”本身也是一种“证” 出来的结果,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也就是逻辑意义上的“实”,因为“北大精 神”的既不可证实也不可以证伪,往往被很多人利用进行非法的“独断论”论证。 【这段话,一方面表明你无知得吓人,更可恶的是竟然用连自己都没有弄懂的东 东(时髦的概念)来唬人!对于“证实”和“证伪”的解释真是天大的笑话!看 来你是很熟悉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的(K.Popper),他若地下有知,对于你会说 你什么,你知道吗?在这方面,你竟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二百五!须知,波普的 理论是反对归纳法在科学上的应用的,它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借鉴,对于我们也有 启发之处,但是有着严重的缺陷。实际上有许多的命题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 伪的,但我们就不能断定说那个命题就是假的,是不科学的,如不拉卡托斯 (I.Lakatos)又何苦来个什么精致的证伪主义干什么呢?同时,你这是对于我国 光荣传统的诋毁!作为我国有一个北大精神,有一个五四传统,作为命题,难道 还需要你再去证明其真假吗?难道我们继承光荣传统是瞎说??难道继承传统还 不是指的精神传统?反而是继承穿唐装的传统或者继承穿旗袍马褂的传统吗?民 主,科学,爱国,在你们眼里那不是北大传统,竟然还以什么北大人自居!按照 波普的理论,有我们有一个北大精神,这既“证实”了,也“证伪”了,这话你 懂吗?李黑戈先生。】甘德怀当年曾是响当当的硕士研究生,又精习法律,这点 语言哲学逻辑分析对他应是小玩意儿了。可是他似乎并不在意概念内涵的周延, 而是用自己的一次“考博经历”就实证出了“北大精神的蜕变”,也真有足够的 资格领受某些网民授予他的“勇士”称号了。【 后面,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见识 下这位是如何讲“语言哲学”和“逻辑分析”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在分析了“北大精神蜕变”在逻辑上的不成立后。再来看本次讨论中的“学 术腐败”。我们认为分析问题应该首先分析前提。不能说当前存在着学术腐败现 象就一定可以在“甘德怀的考博事件”中找得出学术腐败来。【本身存在与否, 不在于找得出与否,你心虚什么?俗语讲,脚正不怕鞋歪。】很多参加讨论者对 此是没有清醒认识的。判断是否学术腐败,当以北大法学院(对北大校方而言) 或北大(对国家的高教法规而言)是否违背或践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传统,【在 你们那和朱的眼里,还有什么法律、法规和传统可言?对于学术腐败及其腐败分 子,你和朱们的态度,你们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并相互包庇遮掩捞取私利。 【为什么周教授和强副教授到现在还一声不吭?他们对于此事为什么至今一言不 发呢?还不是在包庇?又是什么?】就已经明了的事实而言,我们很难说北大法 学院及相关部门在制度方面那一点有腐败的迹象。【制度不腐败,是你们自己腐 败!】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北大目前录取博士的方式,也是建国以来,至少是文革 后恢复高考以来通行的制度。【通行的制度,你才知道多少?】学法律的人士动 辄引证柏克的《自由与传统》,怎么此时就忘记了呢。从部分网民的概念使用来 看,由于他们所强烈希望的是揭露“北大方面的种种负面的东西(比如学术腐败、 垃圾学校及其它贬斥性定论)”,【北大决不会因揭露这些而倒,越揭反而越好, 脓包不排除,健康尚且不保,还谈什么“圣地”,岂不变成了“坟地”了?】   同时急于将甘德怀立为“一个不屈服的勇士”,因此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采 用那种知识化的、可以用来把握对象的客观陈述。【就你采用那种“知识化”, 就你能“把握对象的客观陈述”?】由于已经在话语中消解了语言的客观属性, 因此它也就特别容易把主题再生产为一种情绪化的、欲望化的话语机器。 [10](P55) 【 请看,到底是谁在玩弄概念?】 他们急于把自己的主观好恶和私 人意见再现出来,却不可能使他们焦虑的主观情绪和欲望结构得到任何有效的遏 制。【太好了!你的“好恶”都是客观的,你的“意见”都是公共的?这不正是 这个名为李黑戈的自供状吗??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种非理性情形在很多网 络讨论中出现,也必然使很多讨论最终走向无果而终的必然归宿。【刘涌案无果 而终?宝马案无果而终?我倒听说刘涌确实而终!宝马一案的涉案人员得到处理。 告诉你,这次也绝不会如你说无果而终,只不过你是不想看到、无法想象和难以 接受的那个“果”而已!】   这里有必要看一下新浪网和博客网的网上调查。据新浪网民意调查显示,截 至7月29日18时,在参与回答“你认为北大是否应该录取甘德怀?”这一问题的 2547人中,认为应该录取的有1623人,占总人数的63.72%;而认为不应该录取 的只有591人,占23.20%。而博客网站的投票调查显示为:在2423人中,共有 1210人认为存在典型的学术腐败,认为“北大精神”不再的有573人,只有138人 认为甘德怀应该提高学术修养。   图:博客网站对甘德怀考博事件的网民意见调查(来自博客网站)   您对甘德怀北大考博事件如何看   [ 目前共有 2556 人参与本次调查 ] ( 2004年8月12日12;10)   典型的学术腐败 1266人 占:49.53%   甘德怀海得努力提高学术素养 143人 占:5.59%   北大对外校学生的严重歧视 344人 占:13.46%   说不清楚,需司法介入 182人 占:7.12%   北大精神不在,让人痛心 621人 占:24.3%   博客网民的意见也集中于三点:“北大精神”不在,学术腐败,两者推出一 个逻辑的必然:甘德怀应该录取。其中“北大精神不在”和“学术腐败”是同一 问题的两个方面,所占百分比之和保持在80%左右。如果排除网上调查“恶意点 击”的情况,网络调查的结果可以分析为:因为事情的起因源于甘德怀对考博的 结果不满意,出离愤怒到网上寻求支持和网络舆论对北大的审判,加上甘德怀的 “过程描述”和已经定性了“北大精神”的蜕变,所以大战中间充满了对“原告” 的同情性支援。只是,概念的混乱使用虽然可能制造讨论的热闹,但同时也内地 包含了讨论结果的无效。【无效?你说无效就无效?正说明网民多数是理性的, 少数是不够理性的。任何自以为比群众高明的人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三)   在“博客中国”网站上,“甘德怀考博事件”连续六周成为首页的重要要闻。 该网站近两个月来为“考博事件”造势,已经引起普通公众对网站的客观、公正 立场加以质疑,当然也引起了媒体研究者的注意【所谓普通公众是不一样的,须 知煤体研究者本身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一致的普通公众, 媒体研究者也不例外。】著名IT界人士沈阳认为有必要关注该网站的信息误导问 题。网站缺乏对公众负责任的媒体态度,出现对此事件的明显信息不公:1、偏 向性强, 【 没有偏向性是骗人的鬼话,越不公正的事情纠偏就越强。】 2、用 稿比例, 【在用稿比例上从来没有各个方面都认为是公正的,因为公正的标准不 同。】3、缺少中性评论。【你的评论是中性的??你还不是完完全全和赤裸裸 地偏向朱吗!】 在这样的非理性争论中,并没有出现问题越辨越明的良好迹象。 【胡扯,问题是越辩越明,不仅是迹象,而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了。任是黑戈, 还是白戈,原来是银样腊枪头!】   凡有较为客观的言论,往往被跟贴者界定为“和稀泥”、“同流合污”、 “无内容”等等否定行词语。例如我国现代化研究和知识分子研究的著名学者许 纪霖发表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的《“甘朱事件”的制度性反思》,提出了“问 题的核心,不在于所谓的‘程序不公正’,而是目前的博士招生和培养制度的内 在错位所致。”[13] 【在程序与制度的关系上,你这是在误导网民!我国现在 三部诉讼程序法的意义你想贬低吗?】但就是这样从严谨的制度分析和发展角度 予以反思的作品出现在“世纪沙龙”上,因为不符合甘德怀的“程序公正”,就 被贴上“和稀泥”的标签。另外邓正来、陈永苗的文章也因为“不合甘见”,贴 上了否定性的标签。【呸!造谣。邓正来先生第一个出来表示愿意招收甘作为自 己的博士生,本身说明了什么?这还不是在打朱和你的嘴巴吗?】   在博客网站、新语丝都可以看到大量“一棍子”打死的内容。为避免“越争 越乱”,在网民四面“非理性”的楚歌声中,北大方面已经决定不再作过多解释。 【现在“一棍子”能打死一个北大法学院院长?除非他是假的东东。你是北大发 言人?是许智宏还是闵维方?别自作多情了。他们谁也不买你的账,他们比你们 正派得多,也聪明得多。北大方面对于甘朱事件本身到今天为止没有公开作过任 何解释,还谈什么“多”解释?又谈什么“过多”解释??你代表北大??谁授 权的?】   著名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看,搬出洋人来了,也无用。】提出了网络中 的协同过滤现象(collaborative filtering)。【你好狠毒呀!!你们不但反 对群众上访,而且竟然不让网民们上网啊!妄图把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最需要的、 最重要和最致命的(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情!)那种信息 给过滤掉呀!我们只是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把涉及犯罪和色情的东东过滤 掉。我老实告诉你,“协同过滤”对于新闻来说在美国(因为朱门张口闭口是美 国,那么我也只好说美国了。)是违宪的!你还嫌外国敌对势力攻击我们拿不到 话柄吗??何况是对于网络中的论坛呢?那是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言论自 由的!你在引导政府犯错误!!你竟然想把我党和政府这条联系的渠道给堵死吗? 你还嫌社会不乱吗?至于协同过滤,你看,我与你就无法“协”,更很少“同”。 那就更无法过滤了。你想把所有关于朱的错误事实、情节和影响都过滤掉,是绝 对不行的?在甘朱事件中,我们同情甘受到的不公平遭遇,你却怕揭露朱的错误? 能“同”嘛?人们是真正在维护北大和法学院的形象,而你只是为了维护朱的现 象而继续败坏北大形象,而不顾及其他,能“同”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 古如此。看来我与你就不是一类的!】【另,就我所知,在信息爆炸和泛滥的时 代,面对太多的信息给人造成的麻烦和苦恼,为排除不需要和无用信息,而进行 的一项活动或者一种技术,叫协同过滤。它主要应用在电子商务推荐系统,即通 过参考与特定用户具有相似兴趣和需求的其他用户的选择来决定如何为该用户的 文件进行过滤的过程,又叫社会过滤。协同过滤技术对于新闻过滤是不合适的。 如果网络实行,协同过滤恐怕把最有用的信息给过滤掉了。而你们只想做买卖和 商务活动,把什么都看成是买卖和一种交易,又把买卖和交易中的一切手段和方 法都用在一切社会活动中。但是,你们最可悲的就是缺少应有的诚实,即使电子 商务活动,你们加入后也肯定要坏事。到现在我算真正理解为什么我国思想道德 建设和在市场上对于商品的“打假”为什么这么难,而且竟然“真货斗不过假货” 和“老实人斗不过骗子了”。】   即网站通过信息的同类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导致了信息“窄 化”。她进而指出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从而产生仇恨。[8](P16-17) 【 人们是疾恶如仇,如果都不疾恶如仇,那还叫人类吗?除了冷血动物,还有 谁对这种太不公平的事情不气愤?对破坏公平的人不仇恨的人,那就是地地道道 的昧了良心和鬼迷心窍之徒!】 由于本次讨论涉及多方“资本”的争夺,【 什 么资本?你们把包括良心在内都看成和当作了资本,希望借拥朱、护朱、保朱就 能捞到什么资本?妄想吧!】 因此争论的结果,恐怕就不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 以为将促进“制度建设”,【 不是一相情愿,而是众望所归。正相反,我们党 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没有你那么愚蠢,也不会上你的当。】 隔阂和积怨的相伴而 生倒是难以避免的了。【谁和谁结怨?我想,只要朱不与人家甘结怨,恐怕没有 什么隔阂和结怨之理。我反倒担心朱门弟子之间(在为自己导师错误的诡辩中, 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中立的)结怨吧?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但我还是奉劝你 们也不要结怨。没有好处!三种态度只是表示各个人掌握的信息不同和多少而已, 立场应该是一致的,师出一门嘛!】   从“甘德怀北大考博事”的网上讨论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阵营划分。 [9]【你们那也称得起阵营?一个是广大的同情甘的网民们,一个仅仅是包括你 在内的几个朱门弟子而已,人数少得可怜哪!即使“对影成三人”,跟相当年胡 传魁起家时的十几个人马七八条枪相比,差老鼻子哩!何况已经处于十分狼狈的 境地呢。】   本次讨论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阵营:拥朱派和护甘派。拥朱派发言不多,【这 叫理屈词穷。】 且多从学理和制度上讨论问题。【 这叫王顾左右而言他,转移 视线嘛!当然,以后肯定还要从学理和制度上讨论,只不过时机尚早一些。】 护甘派则人数众多,而且发言时明显采取了双重标准,对朱苏力尽力打击,而对 甘德怀则任意拔高。【 对于甘的行为应该赞扬,没有人拔高,即使拔高,那又 有什么害处呢?扬清降浊正是一种社会有正气的好现象。】 大部分网民,把一 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认为朱苏力是小人,甘德怀是勇士。【而你不是在本 文中把甘说成“小人”吗?网民们是从言论和行为来判断这个人是什么人的。光 认为就行吗?有人认为你是什么东东你就果真是什么东东吗?】   在讨论中很多网民采用了“道德理想主义”的标准要求朱苏力。道德理想主 义的道德是一种高度超越的、理想化的道德,不是日常生活的伦理准则或人机交 往准则。【又是在自我拔高!如果前段人们对朱的行为是从什么高度超越的、理 想化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话,那么人类就再也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了。难道人们不 正是以最基本的伦理准则和人际交往准则来衡量朱的吗?撒谎,不诚实,傲慢, 这还没有违背日常生活的伦理准则或人际交往准则吗?那么你所指的又是什么道 德?】他不是建构一种切实可行的,用以规范普通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世俗性道 德,而是把目标指向一种高标准的、超越的、准宗教化的道德,一种所谓的终极 关怀、终极价值。[8](P206) 【 什么道德理想主义?最起码的做人的一点诚实 都没有了,还谈什么道德和理想。恬不知耻!】   平心而论,朱苏力无论是作为法学院长、博导还是普通人,在对待甘德怀都 是颇富“人情味”的。【对甘德怀还颇富“人情味”?假如没有人情味,那该怎 么办?难道把甘给活埋了不成?】在甘德怀网上发表《考博经历》之前,朱苏力 并没有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子,【人家笔试第一名,按照晚接到的通知 去复试,还要被拒于千里之外?】对甘也是一视同仁的。【 这是谁和谁呀?朱 对于那两个同学与甘是一视同仁的吗?为什么在口试的时候,有的没有问问题? 几个人同时在考场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先问别人,后问甘呢?好一个“一视 同仁”?】而且朱苏力还还明确表示:“如果对国家、学校利益重大的事情,比 方说港台学生、外国学生、高校师资培养、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等,我也会按照学 校的规定“开恩”。但这实际上都得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完全不是我个人能够决 定的问题。”『11』足见朱苏力的为人是讲原则而又平和的。【“平和”自然是 对于你这样符合朱的标准的人的,而对于甘是不平和的。原则?什么原则。程序 和惯例是否是原则?在口试中,自问自记是什么原则?三个缺一个评议是什么原 则?作为研究法学的,亏得你说得出口!】   但是很多站在甘德怀一边的网民只是在谩骂,盛气凌人的谩骂,毫无教养的 谩骂,【 你正在辱骂、是道貌岸然的辱骂,是“文明”的辱骂,本文中“小人” 是什么?如果不是辱骂,那又是什么?我不提倡骂,无论什么骂都不好。但是, 为什么首先去追问骂。而不去追问为什么骂呢?】 北大教师、法学院、研究生 院和整个学校是挨骂的主要对象。【别把朱一个人当成北大教师、法学院、研究 生院和整个学校。你这是在挑拨离间!北大的教师们自己是会分辨的,那能上你 的当!你也太小瞧北大老师们了。】 比如骂朱苏力“猪角兽脸皮真厚,道貌岸 然的伪君子,不配混在教育战线上”等语言,以及许多难以在此复述的污言秽语, 既说明发言者的出发点本身是意气用事的发泄而非建设性的思考,同时也暴露出 发言者自身的人格缺失。【人格缺失的不是发言者,反倒是网民们出于对人格缺 失者的行为的不满,才发言的。】   美国网络专家埃瑟·戴森认为,网络并没有改变人性。[4](P302)网民的行 为在生活中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网络生活还是一面镜子。没有现实的人,就没 有网络中的“镜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网民的非理性行为,实为很多公 民的自身修养较差、缺乏冷静周密的思考所致。【看!理性的、自身修养较高的、 富余冷静周密思考的教师爷在教训我们来了!】现象所反映的问题,也就不仅仅 是在一个考博事件才会有这种表现的问题。朱苏力们在程序上如果有问题当然是 应该被批评的,【 请网民们听:都到什么时候了,他还在讲“如果”,在李黑 戈们看来,在甘朱事件中朱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就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揭露和批 评了。这不是在堵网民们的嘴吗?】   岂不知这样无端的人身攻击行为同样是对公正的践踏。【请问,到底是你们 无端地攻击甘,还是网民们有理有据的批评朱?是朱践踏了公正,网民们为甘鸣 不平,反倒成网民们践踏了公正。只有朱门弟子才有这样的混帐逻辑。】正如一 位网民所说,“当我看到一些严肃深刻的文章和肮脏的口水文章并列在一起时, 总觉得正剧有了喜剧的味道,一场神圣的正义之战弥漫着乌烟瘴气。”[9] 【 这位网民说的没有错,但是你却把主体给弄颠倒了。看来,真是“朱门酒肉臭, 弟子口水脏“了!喜剧必然有小丑,那么这个大丑角是朱,你们只不过是小小丑 角。你想把水搅浑,办不到!】   另一方面,在对北大和朱苏力大加批驳的同时,论辩者对甘德怀的个人行为 却未作应有的检视。【个人行为?难道甘的行为是国家行为?一切与本事件无关 的事实,网民为什么去检视,又凭什么检视?而朱的招博行为,倒是需要和应该 受到人们的检视的。人们对于朱为什么会如此行为,却需要和必须了解其动机、 目的和相关事实,才能揭开迷团,以免伤害了你们那个朱院长,同时也还公平于 甘德怀。这就叫做相关性。这个你该比谁都懂,怎么轮到自己的时候就犯糊涂? 是你在装傻吧?】 首先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甘德怀网上发表《考博经历》是一 种典型的报复行为,是一种“你不让我读博,你的日子也休想过好”心理造成的。 【 我却肯定,有人会按照这样逻辑行事:谁要说我导师头上有虱子,我就打他 个鼻青脸肿。你甘德怀叫我导师难受了一阵子,我作为朱门弟子就叫你小子难过 一辈子!好厉害啊!】   从甘德怀的自述我们知道,复试后他曾多次找朱苏力“帮忙”,假如他被录 取了,很可能他所谓的“程序问题”,包括复试通知、主考教师迟到等甘一直纠 缠的细节就都没有问题了。如果甘德怀发现程序不公就表示抗议而不在乎录取, 大家可以无保留地支持他。事实是,甘德怀的抗议是他自己想尽办法而没有被录 取以后才爆发的。他真正敏感的是他自己会不会被录取。而且还去纪委告状,说 明他的眼界和抱负是狭小的。甘要求朱苏力更改复试成绩。“因为朱老师本身是 北大法学院院长,又是学术权威,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他的程序原则又 体现再哪里呢?只要对自己有利,程序就是好的,对自己不利,还可以打出程序 不公的旗号博取同情。所以有人不无讽刺的说法倒不无道理:“在网民中有一些 人,就是考硕士、考博士一旦考不上,就来“揭发导师”。”[3]可是甘德怀却 将朱苏力在考博过程中对他的一些关心(比如电话上的多次联系,甚至据甘《考 博经历》说“朱答应找学校改复试成绩”。)理解为朱苏力的“示弱”和心虚。 通观甘德怀的《考博经历》,总给人一种“抓辫子”的印象。一味将昔日的私人 交往上升为他日讨说法的证据,难道这就是学习法律出身的甘德怀的专长吗?如 果甘德怀这次被录取了,他会不会向有些考研考博成功的网民一样,同样要“控 诉”一番考研的“种种腐败”呢?想必这也是有可能的。【按照你的逻辑:我要 杀死你,你开始向我求饶了,我拿着刀子向你追过来,你跑边边求饶,我后来还 是把你杀死了。结论是:我没有杀人。为什么?你为什么开始不举报我杀人,等 我杀死你以后,才说我杀人。这是哪家的逻辑?请问李黑戈,这是黑格尔逻辑吗? 别玷污了伟大思想家的名字。至于甘得知自己面试不合格时候,还是希望朱能改 正和采取补救措施的,而朱毕竟与一般市井无赖不同,他发现自己做得也太过分 了,不得不去做一些表面文章(所谓的“关心”)。难道依此就可以推论甘无原 则,而朱反而有原则,能成立吗?】   甘德怀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说:“考博士确实能够解决一些实问 题,但这些问题我并不是很关注。如果我特别关心世俗的东西,那么当年我就不 会从法院调到高校来。”“我到法院工作以后,的确有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我 书生气重。”如果我们要反驳甘德怀,我们不妨反问:法院就一定世俗了?学校 (河海大学)就不世俗了,调到不世俗的学校你就不世俗了?如果不是他的自辩 和自欺,那么从他这个30岁的人对学校和社会的“世俗观念”的认识来看,他的 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真的有些问题。【这是在强奸民意,和颠倒黑白。难道谁 不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学校与社会比较来说是不世俗的,如果学校与社会一样 世俗,那么这个国家还有救吗?你把学校当成什么了?为什么我们精神文明建设 和净化校园的工作难度这么大,原来是有你这样的东东存在呀!社会的最后一块 净土你也要来玷污啊!】   据《南京日报》的报道,查甘德怀在淮阴市中级法院担任书记员工作为1年 后,其它媒体一般说是两年,在这1年(两年)里他就可以摆脱书生气过得很好 了?就可以底气十足的说“后来我在工作中发现,只要一个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那么它与理论的结合也不是很难,甚至可以说很容易,那么我的思考就回到司法 程序和制度本身的问题,相对来说,实体的法律和案例本身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里笔者不妨猜测,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都不过如此,因此自觉 “书生气重”,重新回到学校,以为找到了温床,却发现只能教授一些电大生的 法理学课程之类(参见网上可查的甘德怀的任课表及教案)。【你把人家甘说得 谦虚些的话拿来说事,你说这话,还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吗?你说这话,实 际上表明你是一个连电大生的水平都没有的所谓什么东东。——你也太小瞧电大 了啊?你朱老师教得了象你这样的什么生,但是教不了电大,你不信,问问他 去!】   从这些“猜测中的甘德怀”来看,尤其是结合甘德怀考博后的一系列行为来 看,他属于物质和精神上都处于困窘状态的人,因而不时暴露出自己内心的阴暗 面。当然这里只是猜测,而且仅仅是根据有限资料的猜测,不足为确信。【 你 正属于这种人,而我这不是猜测,而是有确凿的证据——仅这篇署名李黑戈的文 章就够了。这个证明体系逻辑是严谨的,证明链条是环环紧扣的,并排除一切合 理怀疑,无须其他任何旁证!】   毫无疑问,就讨论问题的公证性而言,朱苏力、甘德怀的个人行为时一回事, 网民在论辨中抬高一人贬低一人又是一回事。【本来就有高低,抬谁和贬谁就高 了或低了?矮子再抬也高不了,巨人再贬也不会成矮子。】 无论朱苏力作为北 大法学院长还是甘德怀仅仅是河海大学的一个电大讲师,【 你这不是正在贬低 甘,而抬高朱,又是什么呢?甘是电大讲师吗?这与你本文开始说的为什么矛盾 了呢?即使是电大讲师又怎么啦?你们这些精英啊,自以为上了个有名气的大学, 多读了点书,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以为高人一等了。教授、博导一定比讲师人 格就高多少,院长就比一般教员一定高多少吗?不管是什么“法”学院长或什么 院长。都不一定。】 都不构成我们抬高或贬低他们的理由。【请看,这不正是 二十一世纪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吗?】   不顾事实,采取“为我所用”的双重原则,无疑是庸俗实用主义的恶劣表现, 这是在网络讨论中应该注意的。【到底是谁在采取“为我所用”的双重标准?须 知,朱门弟子都熟悉,即朱自称是实用主义者的。不过,这次弟子们有所发展, 变成了庸俗实用主义!庸俗实用主义的恶劣表现之一,评选《庸俗实用主义的恶 劣表现》优秀论文,李黑戈此文无疑获得头等奖!当然,实用主义也吧,庸俗实 用主义也吧,反正都是实用主义。既然你们的那位导师早已经自认是实用主义者, 可我们是反对实用主义者的,并耻于与之为伍,那你又何必把我们网民也往你们 那里强拉硬拽呢?】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可以在心理上 丢下“责任的包袱”,痛快发言。借用卡内题的说法,作为匿名的“开放群众”, 他它听任自己的天赋的自然冲动。[12](P6) 因此网络讨论也使许多网民失去理 性的控制,情绪化倾向严重。其意见很多停留在社会心理的层面。【 你就是一 个这样的典型。】 二、比起报纸等普通大众媒体,网络讨论的“事实根据性” 相对较差。为什么大众媒体没兴趣参与的题材会在互联网上炒翻了天?究其原因, 就在于大众媒体做报道是需要深入调查的,必须掌握全面的事实才能说话。但在 互联网上,凭借一个难以核对的ID帐号就可以随意说话,基本不需要为自己的发 言承担责任,可以极尽口舌之娱。【是你正在实践着呢!一切善良的网民们与你 绝对不同!他们绝不是随便说话,也不是为享口舌之娱,而是具有很强的社会责 任感、有良心的人士。】   其实很多人参与讨论的人对朱苏力和甘德怀本人,以及博士生招考特点都不 是很了解【就你了解?】在“事实与价值”的问题上难免有失偏颇。【惟你公 正?】三、对网罗讨论的作用我们不应过分忽视亦不应过分夸大。网络讨论的非 理性决定了讨论价值的有限性。尽管网络的空间向度区别于广场的活动场域,但 是“为了群众的继续存在,导向不可缺少”这一点依然没变。[12](P13) “意见 领袖”的参与和引导显得极其重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在网罗上 有自己的声音,从而澄清事实以正视听。【“意见领袖”李黑戈导向来也!有关 部门是指什么部门?是朱家的?还是国家的?你怎么老是在想引导我们党和国家 有关部门犯错误!你休想得逞!】   多年以前的一个法国军官的的误入冤狱,引起了众多知识分子的抗议。因为 他们相信德雷福斯无罪。今天有个小人【 应该换上朱苏力加李黑戈两个。】甘 德怀梦想博取知识分子的同情,但他本身确是一系列卑劣行径的执行者。历史如 果有两次重演之所以变得滑稽,是因为第二次出场的主角是一个小丑。【弟子正 在给自己的导师画像。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大小丑带领几个小小丑一起出场,表 演仍在继续着。】   李黑戈2004年8月14日夜写于成都九烟桥。   参考文献:   1.  规则扭曲与“道德泛滥”--也评甘德怀考博事件【N】中国青年 报.2004-08-10 .   2.  李斌·“公平”争议叫板博导招生扩权:现行博士招考制度为权力寻 租留有空间【N】中国青年报.2004-08-1 .   3.  甘德怀:我的北大考博经历——北大精神的蜕变【N】。博客网站: http://forum.blogchina.com/viewtopic.php。新语丝网站: (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4.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6. 网民00218053:关于规则和人情[N] 博客论坛2004年7月13日 2:09。   7. 童天一·为朱苏力辩护:朱苏力的困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07 月29日。   8.【美】凯斯·桑斯坦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3。   9.阿Q将军·从甘朱事件看网络交战特点[N]·世纪中国网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   10.刘士林·先验批判[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11.朱苏力:这次面试我问心无愧 [N]·新京报2004年7月27日。   12.【德】埃利亚斯·卡内提著,刘文光等译·群众与权力[M]·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3。   【写到此突然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XYS200408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