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道德扭曲与规则泛滥   ——评布丁《规则扭曲与“道德泛滥”》   野叟   苏力的朋党终于又跳出了一个。对于既得利益集团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他们 所不愿看到的。终于在网上的争论刚刚有所平息的时候,他们开始要反击了。反 击就反击吧,却又将自己置于裁判者的位置,露出狰狞可恶的面目。我本是一普 通看客,这些时日对甘朱事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看完这篇文章后,如鲠在 喉,不吐不快,便也按捺不住要站出来说几句了。布丁《规则扭曲与“道德泛 滥”》(2004年8月9日)中国青年报文中观点全失客观公正,我只摘取其中两段 驳之,以抒心中不平。   该文说:“总有一些人,就是考硕士、考博士的某些人,为了考上,极尽阿 谀奉承之能事,一旦考不上,就来‘揭发导师’,即使是研究生招生中有一些不 正常的情况,客气一点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人自己做了导师又会怎么 样呢?”这句话让人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如同吃了苍蝇般恶心。我怀疑中青报编 辑的文字水平和能力,这样的垃圾写的狗屁文章居然也堂而皇之的登在这样的大 报上,作者的逻辑思维之混乱和观点之荒谬让人作呕。你们掌握着青年学生的前 途命运,生杀予夺,便居高临下站着说话不害腰疼说出这般让世人唾骂与鄙弃的 话来。掌权者的嘴脸竟是如此的丑陋,是他们制定了规则,却不按规则游戏,当 一个青年学子在意识到自己的勤奋与心血即将因与苏力大人是陌生人而付诸东流 时,他本能地选择了恳求得到苏力的认同,这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不能对甘同学 做圣人般的苛求,他所追求的无非是程序的公正、公平和正义。而所谓的“揭发 导师”,则是不平则鸣,寻求权利救济,而不是逆来顺受。毋庸置疑,大多数人 考博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或更高的职称,但这也是青年学子基于对学术的追 求,对知识的渴望,况且这也是人之常情,是制度在发挥他自己的激励功能,是 社会得以发展,学术得以繁荣的重要路径。学术是一种理想,同时也是一个职业 的平台,人都向往自己有更大的发展,想必布丁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行尸走肉,你 们想必也是教授\博士\博导,你们读博的目的真的就那么崇高吗?那你们能为 了真正的学术而放弃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吗?   该文又说“朱苏力一度想去给甘德怀改成绩,从道德角度看起来是一个忠厚 的做法”,的确忠厚啊,朱大师改分数是什么动机呢?是说明自己认识到复试时 压制一个优秀青年学子的错误而良心发现呢,还是感觉阿甘同学不收为己用实在 是可惜啊?这种“忠厚”到底是说明了人性的善良还是丑恶啊?我们不得而知。 关于面试与笔试哪个更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朱苏力们的遁词, 也是“制度所给予的权力”。对苏力道德水准的追问在这里的确是一个二律背反。 对道德的扭曲,使朱苏力们将自己倡言的学术理想和学者人格推向万劫不复的深 渊,也使曾为广大青年法律学子敬佩和爱戴的形象在轰然之间倒塌。苏力曾给学 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其研究方法委实给衰败的中国法学研究注入一针强心剂, 苏力的思想影响着众多的法律人,尤其是年轻的法律人,影响了他们尚未成熟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假以时日,朱苏力再登高一呼,麾下定当车鸣马嘶,热闹非凡, 一代宗师朱苏力或许可以彪炳千秋。但随着事件的发展,苏力苦心孤诣经营的事 业遭到重大打击,人们在怀疑他人格的同时,也反思他对中国法学的贡献亦或罪 过。红色法学家朱苏力与时俱进,最终却被中国法学所抛弃,这也许就是他的宿 命。   公众对甘朱事件即使保持沉默,心中也早有了价值判断,布丁等人的辩护之 词实在是自取其辱。有的人质疑网民都不懂法学研究,不知学术为何物,只知就 事论事,实在是低估了广大网民的素质。比起某些自命不凡如布丁般浅薄的“博 导”、“学者”们来说,网民中是有许多可以做你们的导师的。而这些博导教授 的个人素养的确是太让国人失望了啊。我直想说,布丁,摘下你神圣的棉纱,在 你那里只有道德的扭曲与规则的泛滥! 附: 规则扭曲与“道德泛滥”   ——也评甘德怀考博事件   布丁   2004年08月09日中国青年报   ■当程序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谁想过它的不公正呢?   ■“问心无愧”不能够消解“程序有错”。   ■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是道学先生们的做法。   考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象征,社会上,特别是参加考试的人对它的强烈关注 是很正常的。但是,主考的人和参加考试的人对考试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尤其 是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规则相对宽松,就更容易引起争议。往往是被 录取的认为程序是公正的,不被录取的认为程序是不公正的。甘德怀考博事件的 焦点其实是朱苏力等主考方认为是考生自己的能力决定了他不被录取,而甘德怀 和大部分网友认为是程序不公导致了他不被录取,规则在不同的行为主体面前已 经被扭曲了。而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规则没有明确笔试是资格考试还是选拔考试, 导致了不同的理解,说明规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但是,通过甘德怀的自述,复试后他曾多次找朱苏力“帮忙”,假如他被录 取了,很可能一切程序都没有问题了。法学院没有主动通知其“甘德怀复试”, 有的主考教师迟到20分钟且没有介绍,没有达到复试标准的学生参加复试,都是 有问题的,都是可以抗议的。如果甘德怀发现程序不公就表示抗议而不在乎录取, 大家可以无保留地支持他。事实是,甘德怀的抗议是他自己想尽办法而没有被录 取以后才爆发的。他真正敏感的是他自己会不会被录取。而且还去纪委告状,说 明他的眼界和抱负是狭小的。甘德怀没有复试资格,抗议是很正当的,有复试资 格而自己表现不好,也应该反省一下。只要对自己有利,程序就是好的,对自己 不利,还可以打出程序不公的旗号博取同情。当程序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谁想过 它的不公正呢?   总有一些人,就是考硕士、考博士的某些人,为了考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 事,一旦考不上,就来“揭发导师”,即使是研究生招生中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 客气一点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样的人自己做了导师又会怎么样呢?   从北大法学院来讲,这样的安排在主考者看来无碍大局,但是,被考试的人 显然会认为不公平。在这次事件上,主考者所暴露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度 自信也需要反省一下。主考者迟到,没有人专门做记录,也没有复试成绩的评分 记录,只是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一方面认为北大的博士生应该有比较高的 水平,而实际上录取的学生当中也有相当的随意性。另外,对同样参加复试的其 他同学没有问问题,甚至有的考生没有参加复试,也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对他们 比较了解,而忘记了对于陌生的考生,了解更需要时间。   朱苏力一方面说:“如果收了你自己认为研究能力不突出的学生,你自己当 了好人,但花费的是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这就是浪费国家资源。作为一个学 者,重要的是学术品格,学术上一定要诚实。你要独立地对你所热爱的学术事业 负责。这是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替你分担的。”一方面又说:“但如果对国家、 学校利益重大的事情,比方说港台学生,外国学生,高校师资培养,西部地区人 才培养等,我也会按照学校的规定‘开恩’。但这都得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完全 不是我个人能够决定的。”这样“圆融”的说法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开恩”开脱。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失误和软弱都归结为外部的环境和制度,比如导师,或者一个 学校完全可以公开宣布不接受“在职研究生”。我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可以去经商, 去从政,但是已经有钱,有权的人,想要读研究生,一样要接受严格考核。水到 渠成,一个国家的制度也可以改变。如果一方面很清高地谈论学术尊严和程序正 义,另一方面又借口学校或者国家利益而放弃原则,把招生的权利作为交易的资 源,实际上是更有害的做法。   在甘德怀考博事件以及其他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一方面发现信息的全面性和 迅捷性,大部分的人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了社会公正的提升。另一方 面,也需要注意信息混乱所导致的误解。比如,朱苏力把甘德怀当成了甘怀德, 有的报纸则称他为“苏院长”,很多人不清楚“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区 别。更多的人根本不了解朱苏力的学术抱负和学术成果,而只在乎他是博导、北 大法学院院长、著名学者。也不了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只是一哄而上,一骂了 之。   大部分网友,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认为朱苏力是小人,甘德怀是 勇士,或者相反等等,以为这样才抓住了根本,才“解气”。朱苏力他们在程序 上有问题,而且没有明确检讨,是应该被批评的。但是很多人只是在谩骂,盛气 凌人的谩骂,毫无教养的谩骂,无非是认为网络是匿名的,可以肆无忌惮,这样 的人同样是公正的践踏者。这样恶劣的舆论环境不能不使人担忧———骂人的人 都是对大学有所了解,很多还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不管怎么样,甘德怀提出了署名的、书面的、有条理的质疑;朱苏力给了答 复,而且答复也是书面的,有条理的。你可以继续批评他们,但是也要拿出论据。 而且,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为道德问题是道学先生们的做法,需要被摒弃。   朱苏力一度想去给甘德怀改成绩,从道德角度看起来是一个忠厚的做法,甘 德怀却将这一项公之于众,且作为朱苏力的罪状,又有不厚道的嫌疑。但是,朱 苏力去改成绩完全是一个出于感情而不是出于程序的举动。他自己后来说“问心 无愧”,也是我们常见的表态。问题是,“问心无愧”不能够消解“程序有错”, 程序有错就应该检讨。自觉不自觉地把一切问题规约为道德问题,朱苏力和大部 分的网友犯了同样的错误。   朱苏力说:“不管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都会给人留下疑点,因为无风不起 浪嘛。而且不单是我个人,更可能对北大,对北大法学院造成了伤害,这是我最 心痛的,因为提升北大和北大法学院的学术这是我这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就 我所知,北大没有。但听说社会上有这样的情况(招生腐败)。”这是典型的 “北大人”的思维方式,以为自己是北大的代表,而北大是天下的模范和表率, 不会也不应出问题。试问一下,招生腐败发生在北大以外就不值得痛心吗?每一 个人首先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XYS200408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