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以公职为私器——也评甘德怀事件   dionys   本人在高校也混了一二十年了,虽不是博导,但对博士招生过程并不陌生。 我对甘德怀事件有三点看法。   (1)甘德怀面试的整个过程如同儿戏,毫无公正而言,这一点许多人都谈 到了,而且谈得比较深刻,我就不罗嗦了。我非常同情甘德怀,也十分理解大家 的愤怒。我也曾是无数考生的一员,十年寒窗,只盼金榜题名,也博得个出身。 如果我发现被人涮了,也一样会愤怒得发狂。   2)但我并不认为朱苏力教授(注:与他毫无私交)如有些人说得那么坏, 说实在的,我还有点同情他。从他后来与甘德怀的电话交谈中可以看出,他是有 些内疚的,他也没想到事情闹得这样大。说实在的,这事在今天中国的高校,实 在稀松平常。说中国高校硕士生、博士生招生是“近亲繁殖”,一点不错。不说 博士生,就是硕士生,招生也常是走过场,院系往往以导师最后拍板。导师都有 自己私淑的弟子,未招之前先已内定。即使导师主观上并无营私舞弊之心,但感 情倾向总会起作用,比如言谈之中不经意地露题,判分有松有紧。这一来二去就 有很大影响。更不用说亲朋好友各种关系来请托游说(注:据我所知,钱都是几 万几万地送)。中国国情又是如此,舆论不起作用,权力没有制约。我身边及我 所知道的一些导师招的博士生,几乎个个如此。我推测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招生 前,朱先生某个得意的弟子(或关系户)先来恳求,情真意切,甚至“声泪俱 下”。朱老先生先就心里有了一杆秤。及至初步笔试过后(笔试科目因为是国家 规定,导师难以干预),朱先生与其他博导互通声气,对彼此心仪者都心照不宣, 你帮我,我帮你,面试最后走一下过场就完了。也正因为如此,导师都拿面试不 当回事,有意无意地对内定者提简单的问题,有非内定者则有意无意地对内定者 提简单的问题,有非内定者则有意无意地刁难(说“有意无意”是指导师不一定 有刁难的主观),也因此会有强世功迟到种种的怪事——结果早知道了,毫无悬 念,自然很放松。如果是他的孩子面试,你看他敢不敢迟到。   3)甘德怀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事,过去有的是,现 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只要中国教育制度不改变。朱苏力老先生肯定也觉 得委屈——整个行业的惯例就是如此,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干。我甚至愿意相信 朱先生也有为国培育英才的良好愿望。这就用得上中国一句成语了:久在鲍鱼之 肆,不闻其臭。这个鲍鱼之肆臭在哪?——以公职为私器也!这些博导拿的薪水 是纳税人的钱,他们招生不是旧时代的私相传授,而是政府授权的公共行为。但 是现在,这种政府授权的公共行为却带上了浓厚的私人色彩,好像招什么学生是 我自己的事,想招谁就招谁,这当然也谈不到任何的公正、公开了。只是苦了那 些寒窗苦读、盼望金榜题名的考生了,他们成了牺牲品,成了权势者的陪衬。当 然,不能否认这样也能招上好学生,但肯定更多的好学生被漏掉了。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看看甘德怀事件,可知这种说法纯是笑话。 (XYS200407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