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朱苏力的六根刺   liangliang   第一根刺   记者问到是否欢迎阿甘明年继续报考其博士生时,朱苏力直言“我不欢迎”。 联系到后面采访中朱院长的“为国为民”论调,俺斗胆问上两问:   一问朱院长,既然搞学术培训学生是为国为民,那朱苏力你有什么资格不欢 迎他明年报考?“士别三日当挂目相看”就不必说了,佛祖还鼓励人立地成佛呢! 就算阿甘此时真的不济,起码他也通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考试,起码他也让当今 中国的北大法学院院长出面“胡说八道”了。谁敢说明年的阿甘一定没资格接受 北大法学院更高规格的教育培训?还别说,我们的朱院长就敢,就敢一边喊着为 国为民为学术,一边直接否定掉一个年轻人的关于北大的未来。猖狂程度可见一 斑,学术忠诚度可见一斑!   再问朱院长,以兼容并蓄著称的北大,何以承受不了对已发生事实的质疑? 阿甘同志的叙述中如果有捏造成分,给朱院长“一生的追求和梦想”造成伤害的 话,那你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去捍卫你的信仰。如果没有捏造的成分,那到底是 谁在践踏北大,我看就难说了。言论自由是最最起码的人权,就自己的真实遭遇 发表合理合法的质疑评论,在民主社会,还有什么权利比这更基本么?朱院长显 然不这样认为,就 “我不欢迎”这四个字,足以显现一个法学院院长对于宪法基 本人权的理解,对于自己手中权力的理解!既然法律规定你可以说,而我又不愿 意让你说,那只能通过我手中的权力来对你进行特定范围内的“不欢迎”了!所 谓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在此一览无余,什么叫“说你不行就不行”?北大法学 院院长给全中国人民上了生动一课!   第二根刺   “《新京报》:处在事件中,你这些天又是一种什么心情?   朱:刚开始当然有些愤怒,但是我也理解这位学生的心情和网民的一些评论。   我一直坚守专业知识分子的道路,我从来不见记者,不上电视,我希望的就 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写作,推动中国的法制事业发展。但这件事情,实际上把我 变成了热点人物,而且这个热点人物不是我希望作的。不管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 都会给人留下疑点,因为无风不起浪嘛。   而且可能对北大,对北大法学院造成了伤害,这是我最心痛的,因为提升北 大和北大法学院的学术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在朱院长的理解中,不见记者,不上电视就成了专业知识分子的道路。本来 有这种理解也称得上一家之言,最大的帽子不过是“稍显保守”,但是联系到朱 院长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得不从学者的社会责任层面来分析他的动机。如何处理 与媒体的关系是每个学者的自由,知识分子专业与否,只凭曝光率来衡量是荒谬 的。依我看,在当今中国,很多问题恰恰出在知识分子太“专业”上,衡量是否 肩负起责任的标准应该是行为与结果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形式。我们这位四十 多岁的中年法学“才俊”,显然过于注重知识分子的外衣,颇有孔已己之风。   第三根刺   “《新京报》:据我所知,你有3个名额,3名复试的考生你都可以要。   朱:我可以全部录取,那么是皆大欢喜,后来的所有质疑和指控都不会有了。   《新京报》:那你为什么宁愿空着一个名额?   朱:如果都要,是我对学术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诚实。收了你认为研究能 力不突出的学生,自己当了好人,但花费的是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作为一个 学者,重要的是学术品格,学术上一定要诚实。”   目前有消息证实,朱院长所谓的对学术尊重,为国家省钱而空着的一个名额, 已经被朱院长的手下、未曾参加面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给 消耗了。   第四根刺:   “《新京报》:如果当时知道会有今天的后果……   朱:说老实话,如果真的考虑到今天,也有可能我们会手下留情。不过我觉 得这种“死脑子”也可能是优点,如果评分时都考虑到个人的得失,或少一点麻 烦,实际上也是某种形式的对学术的不敬。”   朱院长一说“老实话” 就露馅。“如果考虑到今天”,今天怎么了?不过 是一个学生就自己受到的程序不公正进行了合理合法的阐述而已,客观上给朱院 长造成的舆论压力,是没有超越任何道德与法律底线的。如果朱院长在考虑到这 种压力的前提下都有可能“手下留情”,那我们真不敢想象,各种托关系走门路 的压力曾让朱院长留了多少情?真正问心无愧、耿介正直的学者,会用这种态度 与措辞面对的舆论监督和质疑吗?   第五根刺   “《新京报》:在你了解到的招博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腐败的现象呢?   朱:就我所知,北大没有,但听说社会上有这样的情况。过去一些年间,市 场经济对学术制度的冲击是挺大的,在有些高校,违规的现象确实存在,还有些 现象引起社会议论,比如说招领导干部或老板。但就我而言,十几年来我没有招 收过一个在职生或者领导干部。”   朱院长十几年来没有招过一个在职生和领导干部,姑且不说今年招收的北大 法学院副院长是否属于在职,仅从培养国家栋梁的责任来说,我们很自然要怀疑, 在职生或者领导干部中难道没有可造之材?难道身份竟成了曾发起五四运动的中 国北大的一道槛?是北大出了问题,还是朱院长出了问题?我们不禁又联想到另 外一个问题,一心为学术,全力为国家的朱院长,既然你自己的标准是如此统一 且经得起推敲,那么自你有资格带研究生博士生那一刻起,是否曾有那么一年, 你一个学生都没有招?一个名额都没有放出去?因为按照您的标准,以我们通常 的逻辑来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总会有那么一年,学生素质或者其它方面不尽 如人意,您为了对学术负责,对国家的钱负责,本照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而没有招 或者只招了半数不到的学生。有那样的情况没有?   第六根刺   “朱:如果要说假话,我会说我欢迎,不然太得罪人了。但我也是普通人, 说心里话,我觉得他不大能正确面对面试的失败。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考 了全班倒数第一名,我没有认为这就是失败或老师不公。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别 人,他很难做到成功。”   我们的朱院长混淆视听的本领实在不高明。用自己如何来面对倒数第一去类 比阿甘,起码先要把条件都交代清楚。朱院长的倒数第一,是不是在程序不公正 的前提下得出的?您所面对的失败,其过程是否是值得推敲的?如果是公正的, 那么你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因为阿甘质疑的要点在程序公正,而不是您的学术水 平;如果不是公正的,那我们倒要怀疑您对您所忠实的学术与法律是否让您拥有 了起码的抗争勇气!如果今天阿甘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如您这般“专业知识分子” 的“不上电视不见记者”,您的日子当然好过一些,但是存在着十几年的问题和 不良态度却失去了纠正的动力!不要说博士,即便一个法律专业的业余爱好者, 如果甚至没有勇气去评论其所遇所感的不平事,又有什么资格再打开任何一本法 律书?又有什么资格再挂着花花绿绿的头衔去给自己立牌坊?!“不大能正确面 对失败”,多含蓄的一句讽刺啊!能正确面对失败的北大法学院朱院长,今天就 有资格坐在那里去随意否定一个年轻人的未来,而“不能正确面对失败”、把这 失败过程捅出来的年轻人,今后恐怕在圈子里再难有出头之日,毕竟北大的院长 都说:“他的学术修养有待提高”啊!!   这就是我们的北大?这就是我们北大法学院那浑身是刺的院长!连起码的自 圆其说的逻辑能力都不具备,还敢打着为国为北大而谨慎选择学生的旗号,标榜 着自己“不上电视不收在职生”的“专业”程度!其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可见一 斑!其能“正确面对失败”的勇气可见一斑!   综观上述,苏院长不见记者、不上电视、不收在职生,究竟是为国为民“专 业”到这个程度,还是见不得记者、上不得电视、收不得在职生以求自保,相信 看官们自有评说。   虽然我不信教,但此时此刻,我想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为理想中的那个北大 祈祷,为那些以身犯难、推动实实在在北大精神的人们祈祷。   当然,也不敢忘了为那个现在有资格代表北大的法学院院长大人祈祷,否 则,…………… (XYS200407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