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没有“文化”的散文 --读刘亮程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高水皮   刘亮程这个农民,写了些没有“文化”的散文。   刘亮程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被“文化”过多地浸染,倒使得多年种地的他能 够更为赤裸、更为真切地体验自身的生存状态,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看到了别 人看不到的,当然,想的也和别人不一样。   人畜在村庄里走动,风越过墙角撕走草垛上的一把草,一片树叶落在地上, 麦子拔节的声音……刘亮程听到了天籁。是他的农民父亲教会他怎样在自然中倾 听。静静地蹲在地边上,往下蹲时要闭住气,不能带起风,让空气都察觉不出你 在往下蹲。你听的时候其他东西也在倾听。这样,才能听出老远草滩边的一头牛 和一只羊,牛的喘气声要粗些。农民刘亮程所关注的,是路边的一根木头,觅食 的蚂蚁;老鼠摇落草籽,一只小虫的死;云彩在天上急速流动,地上却没有一丝 风……对人们熟视无睹的自然景观背后的生命景象及其微妙变化,他明察秋毫。 以令人吃惊的听觉和视觉,刘亮程和自然融为一体。   在刘亮程眼中,人、畜生、小虫,草木、道路和风,都是大自然生命的组成 部分,这一切的哀乐、生长、变迁,都体现着大自然的生命流程。对着驴小解时, 他看出了驴眼中明显的藐视和嘲笑,自己猛然羞愧自卑。听着树根被砍砸时发出 的声音,他会惊恐、震颤、屏息倾听。以为那一刻我们有可能听懂,这件事物的 神秘之门正向我们敞开。在《人畜共居的村庄》中,他感慨“人和牲畜相处几千 年,竟没有找到一种共同语言,有朝一日坐下来好好谈谈。”看着老鼠和鸟也在 秋天抢收,他觉得“丰收和喜悦不仅仅是人的。也是万物的。我们喜庆的日子里, 如果一只老鼠在哭泣,一只鸟在伤心落泪,我们的欢乐将是多么的孤独和尴尬。” 刘亮程的哲学就在这样的赤子之心和悲悯情怀中显现出来。   刘亮程喜欢“扛一把铁锨在野地上闲逛。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 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几年后,“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 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每个夏天都落在土包上的 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我挖的 这个坑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他在这种率性而为的活动中体会到“我改 变了事物”,并由此沉思时间和永恒:“人用旧扔掉的一只瓷碗,在土中埋三千 年仍纹丝不变;而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远的痛”, “所谓 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刘亮程把自然当作一 种秩序和圣殿,感受到了自然后面大生命的呼吸。对存在的奥秘,也就有了新的 体验和发现。   刘亮程的散文没有“文化”。他的思想没有被思想大师驯化,文字表达没有 被经典文本同化,他自己也没有文人化。在刘亮程的散文中,没有文人趣味,没 有被人们误以为是人文精神的文人精神。在被思想和技术、大师和文本不断文化 的过程中,刘亮程“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 走他乡的那一个”。刘亮程是独步而高迈的,他把日益商业化的文坛现状撇在一 边,也跨越了由文人精神主导的文学传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