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人类的老朋友 □李 旭 (摘自《遥远的地平线》,李旭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ISBN 722202879X 本书是“写真西藏”之一种。 由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进入世界屋脊是不 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有个茶马古道,古道上活跃着马帮。作者于 1989、1990、1993、1998年先后四次以徒步加搭便车、赶马帮和骑自行车沿当年茶 马古道的线路穿越世界屋脊,长期收集研究一切与西藏、马帮有关材料,并走访当 年马帮成员。在本书中他对那一条道路,对那艰苦卓绝的马帮生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走茶马古道的马帮自古以来就用有名的丽江矮种马作为脚力,没有这些骡马,就不 会有什么茶马古道。其实,直到50年代,云南全省交通运输的大部分份额都是由骡马 完成的,人们把这种交通方式称为民间运输。 跟内地和北方大为不同的是,西南许多地方的骡马由于山高路险,只能驮而不宜拉 车,所以才形成了马帮这种特殊的交通运输方式。驮和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输方 式,驮更为原始,而人与骡马的关系就更为密切。因而,骡马就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的 主角之一。 骡马虽然不会说话言语,但它们生性很通人性,尽管有时它们也会调皮一下,但做 起事来一点都不含糊。只要一上路,它们就严格按照马帮的编队行走,一个跟着一 个,形成秩序井然的队伍。 骡马行进的队伍有自己的核心,那就是头骡和二骡。她们是一支马帮中最好的骡 子。也许你会奇怪我用“她们”来指称头骡、二骡,这是因为做头骡二骡的都是母骡 子。马帮们的说法是:母骡比较灵敏,而且懂事,警觉,能知道哪儿有危险,而公骡 则太莽撞,不宜当领导。 头骡、二骡不仅是马帮中最好的骡子,而且她们的装饰也非常特别,十分讲究。头 骡二骡都要带花笼头,那笼头用细皮带结成,笼头上有护脑镜、缨须,眉毛处有红布 绸做的“红彩”,鼻子上有鼻缨,鞍子上有碰子,尾椎则是用牦牛尾巴做成。头骡脖 项上挂有两只拳头大的“大铃”,二骡则挂9个核桃大的“二钗”。这些铃的响声成了 整个马帮队伍的号令。讲究一点的马帮,头骡和二骡往往要同一个毛色的。有些财大 气粗的商号马帮,将整队骡马都配成清一色的,每次出门上路,齐刷刷的一线,那气 派和势头,大概不亚于现在开出一溜儿黑色奔驰轿车。 头骡和二骡也有分工,头骡要胆大而灵敏,二骡要紧跟头骡。“头骡奔,二骡 跟”,将整个马帮带成一条线。头骡上插有马帮的狗牙“帮旗”--一般是黄色的三角 旗,用绿色的锯齿状的布条镶边,所以叫狗牙旗,旗上书写着该马帮的帮名,让人一 看就知道是哪一家的马帮。这些旗号有相当大的作用,有些有名的马帮,挂上帮旗就 可以畅通无阻,连土匪强盗都要让着几分。这也很像现今挂某种特殊牌照的车子。二 骡跟头骡的区别就在于所挂的铃铛不同,而且二骡身上不插帮旗。因为身上佩戴的装 饰太多,头骡二骡一般会少驮一点货物,一般也就是少个10多斤。头骡、二骡一威 风,整个马帮就有了气势,一路浩浩荡荡,连赶马人自己走着都有了精神。 走西藏的马帮平时很少让头骡二骡戴那么多装饰,只是在路过村寨的时候才特意将 她们装饰得花枝招展。 在整个马帮队伍的最后,还要有一匹十分得力的尾骡,它既要能紧跟上大队,又要 压得住阵脚,使一大串的马帮行列形成一个整体。 上路后的骡马跟人过着差不多一样的生活,只不过它们几乎不用睡觉,把晚上的时 间都用在吃上。骡马一天也是吃三餐。早上赶马人把它们从山上叫下来,随便喂一点 料,上上驮子就走路,中午要比早上喂多一点,晚上喂的料就要更多。有谚语这么 说:“马无夜草不肥”,所以晚上就要让骡马多吃。其实它们一天到晚,尤其是从晚 到早都要哇啦哇啦的吃,晚上很不睡觉的样子。但睡不好觉就不会长命,大概就是这 个道理,所以骡马到了十七、八岁就不行了,因为它们一天到晚驮东西走路,夜里又 要吃东西,连躺都不会躺一躺,比人辛苦多了。除了身上发痒在地上打个滚,它们从 早到晚都是站立着。真到它们躺倒的时候,那就说明它们快不行了。骡马很喜欢吃精 料,但吃多了也不行,会胀肚子。草倒可以随它们吃,吃多了也没关系。 给骡马喂水也有讲究。由马脚子用专门带着的大铜锅把水背来,--他们能将装满水 的大铜锅放在背上,两只手向肩后抓住,稳稳的一点都不会泼。水拿来后,在里面撒 一点糌粑和盐巴,搅在一起喂马。喂马是绝不能喂热水温水的,一定要喂冷水。有时 候它们渴了,就自己在有水的地方饮上一气。茶马古道一路有的是水,经常要从水里 过。 一到晚上的宿营地,赶马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骡马卸下驮子,把它们放到山上 自己去吃草。有时怕它们吃着草走远掉,赶马人还得到山路两头的狭窄处,砍倒一些 树木拦住骡马们的去路。有时,贪嘴的骡马也会越过警戒线,跑到很远的地方去,那 只有辛苦负责它们的赶马人跑去寻找了。不顺利的话,那会耽搁掉半天的时间。放野 到山上的骡马都戴得有叮当作响的铜铃,那样就便于赶马人找到它们。懂事的骡马到 天亮就会自己从山上下来,回到马帮的营地,它们的脖铃倒成了赶马人起床上路的闹 钟。那些铃都是丽江的铜匠用很好的响铜做成的,而且很大,有的有小碗那么大,骡 马一吃草一走动,就訇訇作响,有的回声很大,小的嗡隆嗡隆响个不断。 骡马们都有各自的名字。这些名字一般都是赶马人根据骡马们不同的毛色给取的。 每天早上要上路时,赶马人一喊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噉噉噉”地叫着,像答应 主人的呼唤一样从山上下来,回到马帮们的宿营点,由赶马人再次给它们捆上驮子, 继续又一天艰难的行程。 有时为了赶路,骡马就不放到山上去,喂一些饲料,晚上就将它们12匹一组、12匹 一组地拴在一起,每匹骡子只要拴住其左前脚就行了,它们就会乖乖地在原地站上一 夜。在组与组之间要留有一条空隙,以便给骡马们上草喂料。 这些骡马之所以这么听话懂事,一方面在于购买它们的人要慧眼独具,在骡马大会 上选出素质较好的骡马,另一方面就在于赶马人的训练,在于赶马人与骡马之间的感 情沟通了。 马帮选购骡马无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有时它直接关乎到马帮运输的成败,在滇藏 茶马道上就更是如此。如果骡马不得力,在滇藏路上就意味着你要“陪了夫人又折 兵”。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