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周 作 人 文 选 ·之 八 中 国 新 文 学 的 源 流 庾荷之扫描 肖毛校对 第一讲 关于文学之诸问题 四、研究文学的预备知识 所谓预备知识者,也可以说就是指高级中学内的各种功课而言,我 时常听到一般青年朋友说,他是爱好文学的,科学对他没有用处,尤其 是数学,格外使人讨厌。将来既是要研究文学,自然可以不必去学这些 东西。这实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对于训练思想说,科学,连数学在内, 是有很大的用处的。现在,要从高中的普通课程中,提出和文学的关系 比较[密切]①的几种,向大家一说: 1.文字学——这是不消说的,研究文学的人,当然先须懂得文字。 现在国文系里也都有这种科目,不再多说。 2.生物学——有人曾问我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回答说我也 说不出,如必欲要我回答这问题,那么,最好你去研究生物学。生物学 说明了生物的生活情形,人也是生物之一,人生的根本原则便可从这里 去看出来了。文学,和生物学一样,是以人生为对象的东西,所以,这 两者的关系特别密切,而研究文学的人,自然也就应当去研究一下生物 学了。 3.历史——历史所记载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经验,是现在人类生 活的根据。比如文学史,是以前人生行为的表现,在文学上所能看得出 [的]②。其他讲政治经济之变迁的,也都有研究的必要,有如人的耳目 口鼻,每部分都各有其作用。几年前,郭沫若就主张诗人必须懂得人类 学,——即社会学,亦即我所说的历史,不过我所说的历史的范围是比 较广些。当时很有人以为郭先生的主张奇怪,何以诗人必须懂人类学呢? 其实这是很容易知道的: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形体精神两方面的学问,对 于研究文学的人,帮助的确很多。 近来治文学的人,也有应用历史方法的了,然而有时又过于机械。 近来在某杂志上见到一篇文章,说隋代的中国文学是商业时代的文学。 其实,中国的社会,在隋以前和隋以后,并没有多少不同,前后都是手 工业时代,没有变北,工业上既没有变化,怎会有了不同的商业时代呢? 这是因为没有看清中国和西洋近代的不同,说来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了。 五、文学的起源 要说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先须有说明的根据,这便是关于文学起 源的问题: 从印度和希腊诸国,都可找出文学起源的说明来,现在单就希腊戏 剧的发生说一说,由此一端便可知道其他一切。 大家都知道,文学本是宗教的一部分,只因二者的性质不同,所以 到后来又从宗教里[分化]③了出来。宗教和政治组织相同,原为帮助人 类去好好地生存的方法之一。如在中国古代的迎春仪式,其最初的目的 就是要将春天迎接了来,以利五谷和牲畜的生长。当时是以为若没有这 种仪式,则冬天怕将永住不去,而春天也怕永不再来了。在明末刘侗所 著《帝京景物略》内,我们可找到对这种仪式很详细的说明,大体是在 立春之前一日,扎些春牛芒神之类,去将春神迎接了来。在希腊也如[ 是]④。 时候也是在冬春之交,在迎春的一天,有人化装为春之神,另 外有五十个扮演侍从的人。春之神代表善人,先被恶神所害,造成一段 悲剧,后又复活过来,这是用以代表春去而又复来的意思。当时扮演春 神的人都要身被羊皮,其用意大概在表示易于生长。英文中之Tragedy (悲剧)原为希腊文中之Tragoidia,其意义即为羊歌,后来便以此字 专作悲剧解释[的]⑤。 在化装迎春的这一天,有很多很多的国民都去参加,其参加的用意, 在最初并不是为看热闹,而是作为举行这仪式的一份子而去的。其后一 般国民的文化程度渐高,知道无论迎春与否,春夭总是每年都要来的。 于是,仪式虽还照旧举行,而参加者的态度却有了变更,不再是去参加 仪式,而是作为旁观者去看热闹了。这时候所演的戏剧不只一出,迎春 成为最后一幕,主脚也逐渐加多,侍从者从此也变为后场了。更后来将 末出取消,单剩前面的几出悲剧,从此,戏剧便从宗教仪式里脱化出来 了。 文学和宗教两者的性质不同,是在于其有无“目的”:宗教仪式都 是有目的的,[文学]⑥则没有。譬如在夏季将要下雨的时候,我们时常 因天气的闷热而感到烦躁,常是禁不住地喊道:“啊,快下雨吧”!这 样是艺术的态度。道士们求雨则有种种仪式,如以击鼓表示打雷,挥黑 旗表示刮风,洒水表示下雨等等。他们是想用这种种仪式以促使雨的下 降为目的的。《诗序》上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的意见,说来是无异于这几句话的。文学只有感情没有目的。若 必谓为是有目的的,那么也单是以“说出”为目的。正如我们在冬时候 谈天,常说道:“今天真冷!”说这话的用意,当然并不是想向对方借 钱去做衣[服]⑦,而只是很单纯的说出自己的感觉罢了。 我们当作文学看的书籍,宗教家常要用作劝善的工具。我们读《关 雎》一诗。只以为是一首新婚时的好诗罢了,在乡下的塾师却以为有天 经地义似的道理在内。又如赞美歌在我们桌上是文学,信徒在教堂中念 却是宗教了。这些,都是文学和宗教的差异之点,设使没有这[种]⑧差 异,当然也就不会分而为二了。 以后,我便想以此点作为根据,应用这种观点以说明中国新文学运 动的情形和意义,它的前因和它的后果。 六、文学的用处 从前面我所说的许多话中,大家当可看得出[来]⑨:文学是无用的 东西。因为我们所说的文学,只是以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满足的,此 外再无目的之可言。里面,没有多大鼓动的力量,也没有教训,只能令 人聊以快意。不过,即这使人聊以快意[的]⑩一点,也可以算作一种用 处的:它能使作者胸怀中的不平因写出而得以平息:读者虽得不到什么 教训,却也不是没有益处。 关于读者所能得到的益处,可以这样地加以说明——但这也是希腊 的亚力士多德很早就在他的《诗学》内主张过的,便是一种祓除作用。 从前的人们都以《水浒》为诲盗的小说,在我们看来正相反,它不 但不诲盗,且还能减少社会上很多的危险。每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者, 都想复仇,但等他看过《水游》之后,便感到痛快,仿佛气已出过,仿 佛我们所气恨的人已被梁山泊的英雄打死,因而自己的气愤也就跟着消 灭了。《红楼梦》对读者也能发生同等的作用。 一位现还在世的英国思想家,他以为文学是一种精神上的体操。当 我们用功的时候,长时间不作筋肉的活动,则筋肉疲倦,必须再去作些 运动,将多余的力量用掉,然后才觉得舒服。文学的作用也是如此。在 未开化或半开化的社会里,人们的气愤容易发泄。在文明社会中,则处 处设有警察维持秩序,要起诉则又常因法律证据不足而不能,但此种在 社会上发泄不出的愤懑,终须有一地方去发泄,在前,各国每年都有一 天特许骂人,凡平常所不敢骂的人,在那天也可向之大骂。骂过之后, 则愤气自平。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没有,但文学的作用却与此相同。这样 说则真正文学作品没有不于人有益的,在积极方面没有用处的,在消极 方面却有用处。几年前有一位潘君在《幻洲》内曾骂过一般作文章的青 年,他的意见是:青年应当将力量蕴蓄起来,等到做起事情来时再使之 爆发,若先已藉文学将牢骚发泄出去,则心中已经没有气愤,以后如何 作得事情。这种说法,在他虽是另有立场,而意见却不错。 有人以为文学还另有积极的用处,因为,若单如上面所说,只有消 极的作用,则文学实为不必要的东西。我说:欲使文学有用也可以,但 那样已是变相的文学了。椅子原是作为座位用的,墨盒原是为写字用的, 然而,以前的议员们岂不是曾在打架时作为武器用过么?在打架的时候, 椅子墨盒可以打人,然而打人却终非椅子和墨盒的真正用处。文学亦然。 文学,仿佛只有在社会上失败的弱者才需要,[对于际遇好的,或 没有不满足]⑾ 的人们,他们任何时任何事既都能随心所欲,文学自然 没有必要。而在一般的弱者,在他们的心中感到苦闷,或遇到了人力无 能为的生死问题时,则多半用文学把这时的感触发挥出去。凡在另有积 极方法可施,还不至于没有办法或不可能时,如政治上的腐败等,当然 可去实际地参加政治改革运动。而不必借文学发牢骚了。 (第一章完) 肖毛校记 ①[密切]:此处初版本写做“更多”。 ②[的] :此处初版本写做“者”。 ③[分化] :此处初版本写做“化分”。 ④[是] :此处初版本写做“此”。 ⑤[的]:此处初版本写做“了”。 ⑥[文学]:初版本在“文学”前有个“而”字。 ⑦[服]:此处初版本写做“裳”。 ⑧[种]:此处初版本无“种”字。 ⑨[来]:此处初版本无“来”字。 ⑩[的]:此处初版本无“的”字。 ⑾:[对于际遇好的,或没有不满足]一句,初版本写做 “在际遇好,没有不满足]”。这种句式与下文统一, 故应该是这种句式才对。 庾荷之扫描 肖毛校对 9:31 00-5-30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