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易拉罐与爱国 李洁非   有套名曰“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的丛书,收入的著作都是 距今大约一百年前西方来华者记述他们有关中国的印象的文字。几 乎每本书里都可看到关于环境肮脏、不讲卫生的描述。比如J·麦高 温对街道上的气味留有难忘的记忆,他在《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里使用了“臭气熏天”的字眼。《穿蓝色长袍的国度》的作者阿绮 波德·立德似乎对垃圾更敏感些:“回通州的路上,我的遗憾变成 愤慨以至愤怒。通州的大街凌乱不堪,到处是垃圾,印满了杂乱的 车辙。”   中西方首次频繁接触之际,前者留给后者的一个主要印象便是 不爱清洁,而这又被后者当成了文明与否的一个标志。这样的印象 大约是非常强烈并一再被提及的,以致后来以中国文化卫道士自居 的辜鸿铭,不得不就此问题专门替国人辩解,说什么“中国人之所 以对缺乏优美和不甚清洁的生活环境毫不在意”,是“由于真正的 中国人太过注重心灵或情感的生活”。   中国人终于并未安于“对缺乏优美和不甚清洁的生活环境毫不 在意”的态度,而是慢慢地将讲究卫生和清洁的观念当做普遍的文 明标准接受下来。但这是否表示中国人真的洁净起来,仍须探讨。 数日前,中午时分,天气很是炎热,我在雍和宫外62路车站等 车。这时,走来一位模样不算粗俗的妇人,嘴里吸着可乐解渴,不 一会儿就听“当”的一声,令我一惊——原来是空罐子从妇人手中 抛出,落在地上滚得好远……我打量再三,断定这妇人不是生性邋 遢之辈,她应该属于那种把自己的居室收拾得相当仔细的人。果 然,汽车靠站时,妇人很敏感地躲到一定距离之外,以免蒙上掀起 的尘土,说明她绝对是爱清洁的。   许久,这情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一百年前,麦高温形容大 多数中国人的衣裳“就像是做好以后,就再也没见过肥皂和水似 的”,或许有些夸张,但参照着中国作家笔下人物(如阿Q、孔乙 己)来看,应相去不远,盖因当时穷人占绝大多数,连有没有衣穿 都成问题,更何谈洁净?现在就不一样了。一般的城市居民,我们 不拘到谁家看看,虽阔绰与清寒有别,论整洁却不致有多少差异。 但是,一旦越出私人生活环境的小范围,许多人就判若两人。   做人当爱国。从外国人笔下读到那些有关中国人如何不清洁的 叙述,虽然说的是一百年前旧中国的情形,仍很伤害我们的自尊 心。报载:被唐代边塞诗人每每作为抒发爱国豪情的凭依的古楼兰 城,“易拉罐、塑料袋、啤酒瓶、破鞋、烂帽、旧轮胎……现代垃 圾比比皆是,楼兰古城城区环境恶劣。”其实,将此类垃圾随身带 走而不乱加丢弃,不过举手之劳。如果举手之劳亦不肯为或不屑 为,而在一些郑重其事的场合却将爱国调子唱得老高,这种现象总 归是让人不解的。 (《北京青年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