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作者惠寄新语丝刊登) 带着舌头去旅行 熊培云 A:舌头是个大问题。比如强奸犯,在强奸的过程中,为了享受人生,可能被贞 烈的女子咬去舌头。于是便有《丢了舌头又被捉》的丑闻。可以看出,舌头有时 就是个惹祸的东西。 B:舌头这东西,还常被人惦着。 在古代,对待死刑犯有割喉刑,行刑家为了让这种刑罚能归类到艺术的范畴,便 将割喉的刀位上移了些,目的是能在割破喉咙的时候,顺便也把舌头割下来。亨 利四世就是这样做的。 弗朗索瓦一世似乎要麻烦些,他在1525年颁布法令规定:实行割喉术时,得 用烙铁伸入喉咙,“把舌头揪出来”。不过,这都是中世纪的事了。 C:4月19日,《滇池晨报》发表了一篇《20岁农民告状在牢中被割了舌头》 的通讯,报道了一起发生于山西某县的断舌案,《晨报》的记者“站在该村小学 惟一一座校舍———三间旧土坯房前”,“了解到李绿松不停地上访、反映村小 学校舍建设问题的原因”。李绿松后来以不确切的“犯罪事实”被拘了起来,出 来时竟少了半截舌头。理由是“老子让你永远不能唾和骂”。 D:无疑,有人在败坏我们这个国家的名声。这不仅是腐败,还有暴虐。但“此 事至今仍未讨到一个说法”。和舌头的安全比,话语权已微不足道。 E:对于拿着劁刀的“割舌者”来说,在践踏共和国宪法的同时,也掀起了舌头 的“革命”,只是自知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留了舌根,所以不敢彻底。为明哲 保身起见,不如给舌头进行改良,像倡导和平的人铸剑为犁,将枪管打个结一样, 执刀者放下劁刀,立地成佛,可以学着给乱说话的舌头打个结,因为这样不伤及 肉体,承认错误时还可以将打结的舌头熨平,可以不怕“说法”,不怕乌纱不保。 F:有关舌头的书很多,有本小书叫做《带着舌头去旅行》,这是就舌头论舌头 的书,写的是游遍四方,尝尽佳肴。《书屋》也有谈舌头的,即话语权的问题, 在《天火》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仍然仰望星空\点燃启蒙的火炬\毫 无目的的残酷\永远的歧途\该说话时就说话”。 ———如果舌头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带着舌头去旅行就更实用些。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