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女人本可以像男人一样剽悍 周筱赟 71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女人未必多说谎》,指出时论所谓“女人讲谎 话要比男人来得多”,实际只是男人为自己的无能推卸责任,还不如说“女人被 人指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的时候来得多”。说得真是痛快淋漓!不过, 先生对时论以为“说谎的原因由于弱,故而女人多说谎”却未加驳斥,想必认为 “女人即弱者”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吧。在视鲁迅为精神导师的舒芜老人那 里,这一观念表露得更为明晰。单看他为新近出版的收录他60年来为女性权利执 著代言文章的文集取的书名“哀妇人”,便可一目了然。所谓“哀妇人”者,即 为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而感悲哀,呼吁应保护、尊重作为弱者的女性。舒芜 在书中用了历史和现实中无数例证时刻提醒着读者:女性较男性体力为弱、易受 性侵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常识似乎告诉我们这确乎是事实:新闻报道中被拐卖、 被强暴的总是女性,因为她们缺乏与施暴者对抗的力量。可这果真是一个事实吗? 大多数人都熟悉刚当上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他在银幕上总以满身健硕肌肉 的硬汉形象出现,但很多人未必知道贝芙·弗朗西斯(Bev Francis),她是一 位健美运动员,而且看上去似乎比施瓦辛格更强壮。但就因为她是女性,她在生 活和事业上都遭到不公正待遇。她经常被要求接受染色体检验,以确定她是否真 为女性,还经常被要求接受兴奋剂检查,以确定她是否服用了促使肌肉发达的违 禁药物。当然,每一次她都通过了。通过训练,许多女运动员体力强大、肌肉发 达过于男性,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男女力量差异巨大的神话 是如何产生的:强调并维护女性体力上的弱小可以让男性不在心理上感到威胁, 从而维持“男强女弱”的男权社会结构。还有许多统计表明女子的肺活量较男子 为小,这也一向作为女性比男性体力弱小的重要证据。但早在19世纪末英国性学 家霭理士就通过严格的对照实验得出结论:“在文明种族中发现的呼吸方面的两 性差异,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是自然的第二性征,而仅仅是女子人为束腰的结 果。”今天当然不存在维多利亚时代那种用钢条和鲸骨制成的束腰装,但女性依 然在用紧身衣、美体内衣、高跟鞋、减肥药等按男性的审美标准要把自己塑造成 画报上的模特身材,由此导致的生理指标差别能说是纯粹自然的结果吗?近一百 年来的大量人类学考察就发现,众多原始部落中女子与男子一样彪悍,力量过于 男子极其常见。更何况今天所谓强者、弱者取决于经济、社会地位,女性整体上 成为弱势群体,关键不是体力,而是男权社会中,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男性手中。 在性活动中,女性总是被动接受的一方,似乎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但接 受的一方即意味着被动、弱势,这只是男权社会强加的定义而已。生理学上的施 和受本无强弱主次之分,低等动物中的蚁王、蜂王都是雌性,高等动物中普遍存 在母系制,诸多现存原始部落中母权制也广泛存在,这些都与我们惯常认可的男 权文化恰好相反,她们的性别使她们在性活动中也是被进入者,却并不妨碍她们 首领地位的确立。如果把性侵犯定义为“违背对方意愿与之强行发生性关系”, 则女性同样也可以对男性进行性侵犯。一切性侵犯行为发生的关键不在生理性别 上的强弱,而在于社会权力掌握在谁手中。美国大片《叛逆性骚扰》就讲述了一 个男下属遭受女上司性骚扰的故事。女性更容易遭受性侵犯,并不是由于她们生 理上的弱势,而是她们在男权社会中被定义的社会性别处于弱势导致的。女性性 欲的强烈程度上不亚于男性、女性强奸男性在生理上完全可能,这早已为人类学 和生物学证明,但在男权社会中,将性行为视为男子的享乐和女子的屈辱,因此 这两点事实往往是不被承认的。例如一位在某女性研究刊物任职的女性研究者就 曾极为惊讶地质疑我:“你指的是女性能在精神上强奸男性吧?”其实,著名人 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20世纪初赴特罗布里恩群岛考察,就观察到岛上原始部落 中的土著女性性欲强烈,有时甚至会埋伏在草丛中对经过的单身男子发起性攻击! 在没有男权文化压抑和束缚的原始部落,人的生物潜能的发挥应该更接近于自然 状态。 男权社会中的男强女弱的性别对应关系,并不是生理差别的结果,而是社会 文化依照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理想范式”塑造而成的。我们的社会一直强调男 性应该体力强壮、意志坚强,是社会的管理者,女性应该体力纤弱、感情细腻、 依赖性强、需要男性保护。尽管个体之间必然存在潜能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 按性别截然两分,要把千差万别的个体纳入上述那一种刻板模式是极端荒谬的。 今天的女性在整体上仍然是弱势性别,但存在未必即是合理,这种弱势地位是由 于长期性别思维定势下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与生理性别无关,这才真正 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作者简介:周筱赟,男,1975年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分部学术著作编辑 部编辑(showing@sohu.com),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在《文 史》、《江汉论坛》、《学术界》等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史学及女权研究论文十余 篇,有多篇论文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两种,其中《历 史学是什么》(合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另有学术随笔散见于《中华 读书报》、《书屋》、《万象》等。 原载《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5期(2月3日出版) (XYS200502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