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民众需要媒体的理智和良知 □何谓 南方周末2002-12-19   《大追寻:美国媒体前沿报道》   刘勇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11月,35.00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不像从前那样关心对错好坏了,媒体也不再热 衷于以“社会良心的代表”相标榜了。在近几年中国媒体不乏泡沫的新一轮繁荣 浪潮中,不少新兴媒体都把目标锁定在了为新生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提供与其 生活方式相对应的资讯消费上,要么时尚,要么财富。所谓的“新锐”,“新” 不过是包装上的新,“锐”最多也只是在观念和时尚的创造上表现出了一些想象 力而已。   媒体怎么就成了这样一种逢迎配合的角色?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 然,需求决定供给,媒体亦不例外。果真是这样的吗?按照这个逻辑,在市场经 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传媒应该更加消费品化、更以迎合大众趣味为主旨才对。但 从本书介绍的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本书是作者对去年一次美国之行的总结。作者访问了《华盛顿邮报》、《纽 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重要媒体,每一次访问,正如作者所说,都是带着 中国媒体的叩问进行的,这种叩问来自中国传媒内在的困惑———我们是否能够 凭借梳理美国的媒体发展轨迹、了解美国媒体的价值体系和运作机制,为中国传 媒的发展找一条便捷的路径?   虽然作者最后并没有提供一个确切答案,但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可能性,即 大众传媒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对社会进步产生影响。这种进步不仅仅是指生产 力的进步,而且也包括社会道德水准、大众思维能力的提高。《华盛顿邮报》、 《纽约时报》数十年来坚持以维护正义为宗旨,直到现在仍是全美最有影响力、 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客》从创刊开始就坚持以精英文化视角探讨政治、 经济和文化现象,不媚俗也不随俗,坚持宣扬“高级文化”,坚持做“可以呼唤 出人的崇高感情、激发人的创造性”的有影响力的杂志,而非那种“因仅仅迎合 于人的低级需求、麻醉人的智力生活而获得成功”的杂志。   但我不知道这些美国精英传媒的成功范例有多少能够在中国成功复制。因为 一个媒体若想影响民众,首先要为自己赢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反观中国的一些精 英媒体,是否存在足够的精英读者的支持还是个问题。不少媒体在业内叫好,但 在市场上却备受冷落,可以说就是这种现状的反映。   不过,这并不应该成为媒体自甘堕落的借口。恰恰正因为社会整体知识水平 偏低,民众更需要媒体的理智和良知。正如本书所提到的多项调查表明,虽然美 国资讯发达,媒体环境开放自由,但美国民众的眼界并没有因此而比发展中国家 或不发达国家的人们更开阔。事实上,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精英媒体对自 己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深刻的认识。读者需要的不只是貌似客观公正的 事实披露,不只是不偏不倚各打五十大板的论述。   正如《时代》杂志宣称的,“它不想做到不偏不倚,而宁可把公正作为它要 达到的目标。不偏不倚与公正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对在他 看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事实进行分析时,是有偏向的。他只要不是为了说明自己 的观点而歪曲事实,只要不隐瞒说明一个不同观点的事实真相,他就是公正的”。 这种不回避判断的责任感,正是时下中国媒体最缺乏的一种精神。   当然,在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商业化的国家,媒体不可避免也要成为强大的商 业体系中的一分子。信息消费带来的巨大利润成为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大动力 之一。在美国杂志销量排行榜上,《时尚》、《电视指南》这样的“成功杂志” 并不见得在《时代》、《新闻周刊》或是《纽约客》这样的“有影响力的杂志” 之后,而且精英传媒同样不能忽略商业上的成功,同样要为赢取生存空间而与时 俱进。1985年,《纽约客》女主编蒂娜·布朗给这本老牌知识分子杂志引入了流 行时尚诸多新媒体元素,使其更具生气和活力。   美国媒体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业利益和道德信念不见得就是水火不容。在几 乎一切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所有的价值观念都面临考验,所有的人都不要对错 只要Happy的时代,媒体是不是应该在考虑如何赢利的同时,也想一想自己的责 任和使命?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