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结 ·陈平原·   1954年4月,哥伦比亚大学举行二百周年纪念典礼,胡适负责 第六个讲演,题为《古代亚洲的权威与自由的冲突》(Authority and Freedom in the Ancient Asiatic World)。校方的这一 安排,等于默认胡适为哥大“最出色”的中国弟子。   专业领域不同,其实很难说谁的贡献最大,但称胡适为“最 著名的哥大校友”,一般不会有异议。除了适之先生确实饱领风 骚,更因其喜欢自述———包括出版《留学日记》,写作众多介 绍其文学思想及治学方法形成的文章,晚年更有《口述自传》, 读者很容易因此而对哥大有一种亲近感。其他哥大出身的政界、 学界名流,均不具备此魅力。可以这么说,哥大在中国的名声, 得益于杜威的讲学,更得益于适之先生锲而不舍的“追忆”。   唯一的例外是,1948年12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为纪念 校庆撰写《北京大学五十周年》,历数欧洲众多古老大学,轮到 美国时,提到了哈佛、宾州、普林斯顿和耶鲁,惟独遗漏其母校 哥大。大概为了表示客观与公正,作为一校之长,适之先生故意 压抑自己对母校的怀念。文中称,在世界大学史上,北大是个小 弟弟,可“这个小弟弟年纪虽不大,着实有点志气”。行文至此, 甚为自豪:对于这所大学及其奋斗成长的历史,胡适有强烈的认 同感。   从1917年归国,因提倡白话文及文学革命而暴得大名,到抗 战开始,受国民政府委托赴美寻求支持,二十年间,胡适主要生 活、工作在北大。抗战胜利后,出长北大的胡适,在办完五十周 年校庆后,因政治局势骤变而再次赴美。尽管有“驻美大使”及 “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显赫头衔,胡适的学术生命与盖世功业, 依然以北大为根基。   说来也是巧合,胡校长的生日,与老北大的诞辰重叠。 1958年12月17日,台北的北大同学会曾举行语意双关的纪念会, 事后出版了《国立北京大学成立六十周年纪念》。这本我所苦苦 寻觅的小书,访学哥大时方才得以晤面。书仅三十二页,所收毛 子水、罗家伦文又曾发表于他处,实无多少文献价值。不过,编 者的“献词”有意思:“适之先生象征北大精神,所以我们为适 之先生祝寿,也就是为北大精神祝寿。”话似乎说得重了些,可 也不无道理。其时内地正大张旗鼓批判胡适的反动思想,众多故 旧也都被迫表态,与“我的朋友胡适之”划清界线。出一本小册 子,安慰日渐寂寞的老校长,颇富人情味。如今尘埃落定,胡适 依然是北大人的骄傲。   对于北大,胡适同样引以自豪,而且深深眷恋。1957年春, 胃溃疡大手术后,胡适在纽约立下遗嘱,第一条谈葬仪及债务, 第二条便是:   确信中国北平北京大学有恢复学术自由的一天,我将我在一 九四八年十二月不得已离开北平时所留下请该大学图书馆保管的 一百零二箱内全部我的书籍和文件交付并遗赠给该大学。   这则让我深深感动的遗嘱,其实是多余的。因为,这批书籍, 不必胡适“遗赠”,北大校方早就视为己有。如今的北大图书馆, 不时可以借到胡适的藏书。曾建议馆方设立“胡适文库”,得到 的回答是:当年打散胡适藏书时,并没有编制书目,故根本无法 复原。   唐德刚先生曾提及胡适“对哥大的爱护绝不下于他对北大的 爱护”,并深为感慨:“胡适之的确把哥大看成北大;但是哥大 并没有把胡适看成胡适啊!”(《胡适杂忆》)读书至此,真想 补上一句:“但是北大也没有把胡适看成胡适啊!”几年前,有 幸被北大图书馆咨询:是否可以完全开放胡适的著述?批胡运动 虽则烟消云散,烙印之深,竟久久无法泯灭。   至于哥大的态度冷淡,为《胡适杂忆》作序的夏志清先生, 有精彩的发挥:   五十年代,胡适同林语堂先生(辞掉南洋大学校长之职以后 )大半时期留在纽约,而且经常来哥大借书,假如哥大有意聘请 他们为中日文系教授,他们是一定乐意接受的。但中日文系的主 管人哪里会有此度量,胡、林二人来了,那些美国汉学教授岂不 相形见绌?……哥大既是他的母校,胡适如能在中日文系开讲中 国哲学史、文学史的课程,一定特别卖力,很可能提起精神写出 一两本英文著作来。   其实,哥大校长此前曾致函胡适,邀请他讲授中国文学和中 国哲学史。不过,不是在其寓居纽约无所事事的五十年代,而是 在其风华正茂的1922年。那时的胡博士,正在神州大地呼风唤雨, 自然不屑于去国远游。没想到三十年后,曾任北大校长且著作等 身的适之先生,竟无法在美国谋一教职———从往来书信看,胡 适确有此意,且也有朋友代为接洽,可惜没有成功。   尽管世态炎凉,胡适对哥大仍一往情深。得知其东亚图书馆 经费不足,1958年8月,胡与顾维钧联名致函哥大的中国校友,呼 吁募集款项,充实母校的中文图书。此前四年,适之先生在纽约 发现陆西星的《南华真经副墨》,以重金买下,即送哥大东亚图 书馆收藏。此事,研究者言之凿凿(参见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 谱长编初稿》第1517页和2446页),大概不会有假。   在东亚馆搜寻了好一阵,没能“亲炙遗墨”,不免有点失望。 据说,此书作者自序后,有胡适的批注。这点我信。在北大图书 馆,见识过不少胡适藏书,上有其亲笔题写的文字,或说明来源, 或略加评判。影印本《南华真经副墨》其实不难找,之所以搜寻 胡适赠书,不外是想亲眼见见那几行题辞,体会体会唐德刚所说 的胡老先生关怀母校的“可敬可爱的孔门书生气习”。既然无缘, 那也就算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