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一年多考、一试多卷就合理吗?   --质疑高考改革的形式化趋势   杨曾宪   每年七月,有关高考改革话题便多起来。前不久,有权威人士称,今后的 “大趋势”是要逐步用多次、多卷考试取代目前的全国统一高考形式,使学生 “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最好成绩”,改变“万人一卷”、“众口难调”的局面;同 时,要将“综合评价”列入招生评价体系,考分不再是惟一标准等等。这些说法, 我既诧异,又忧虑。诧异的是,我们至今搞不清高考的性质,及其弊端所在;忧 虑的是,高考改革可能步入误区,会愈加挫伤中学师生的教学热情,使高考的负 面效应愈加凸现出来。   我们的高考,是选拔考试,而选拔就意味着淘汰。像世界杯比赛,无论你踢 到门柱上几多球,或遭遇到怎样黑哨,只要比赛结果输了,便只能打道回府。你 可以抗议黑哨,却不能要求改变这一赛甚至一球定胜负的规则。因为这是惟一合 理且公平的比赛办法。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将各大州的比赛成绩统统拿来,再参 考各队的平日表现,“综合选拔冠军”,试想,这世界杯还有意义吗?高考同样 如此。只要高等教育没普及,无论你开考多少次,结果总要有一大半考生落榜, 面临着残酷的命运。而所谓学生自己“选择最好成绩”的“机会”,也根本没有 意义,因为当所有学生都进行这种选择时,这增加的机会只能给权势者带来腐败 的机会,加剧高考选拔中的不公平。   还有所谓多卷制改革。我就搞不明白,为什么上海、北京不能与全国同卷? 中国虽大,但基础课内容总是一样的,既如此,怎么会因为考试人数众多,就出 来一个“众口难调”问题呢?假若这理由成立的话,是否中国人也需要有自己的 托福卷子呢?高考,是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需要的就是权威性、统一性,根本 不需要满足“众口”,而恰恰要用高考指挥棒统一“众口”,并督促各地提高教 学水平。一旦多卷,高考就丧失其指挥棒的功能。依笔者狭隘之心猜度,这多卷 的惟一好处就是能掩饰高考录取中的不平等。去年笔者曾对“统一高考不统一的 录取”提出了质疑,而今年,卷不同,异类不比,批评者便只能息声了。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所谓高考改革方案,除去增加考生、学校及全社会的 负担(想想吧,连交警都在为高考服务)外,并没多少积极意义。联想到有关 “综合评价”选拔方案的设计,人们有理由担心,今后的高考录取将变成“权、 钱、学”的交易场,中国几乎惟一的一次公平竞争机会将因此变质变味,高考 “改革”的结果,将离公正、公平标准越来越远!   当然,目前的高考确有其严重弊端,但其弊在高考的内容而非形式上。学生 为应试而学而背的众多知识,一旦考完,便多数作废,不能转化为自身素质。譬 如语文试卷,那么多“科学化”的分析填空题目,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大多无 用。笔者的《鲁迅不能离我们远去》一文,2001年曾有幸进入北京某区的模 拟试卷,但面对设定题目,我却一片茫然。近两年出的“有命题而无命题”作文, 更是鼓励学生去大背各种范文,即便因此得高分的学生,也未必具备基本文体写 作能力。至于数理化教学更是如此,高中生普遍不会算股票投资收益账便是例证。 而这些综合素质能力,原本都是可以通过高考巩固提高的。包括人们常说的考生 因心理压力而临场发挥失常等问题,不同样也是一种素质问题吗?   所以,那种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认识是荒谬的。高考指挥棒同 时兼具指挥教改的功能,运用得当,是可以借“应试”这一最强大的学习动机来 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考落榜生也能以其良好素质贡献于社会且受 益终生的。这才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舍此而一味在高考形式上做文章,皆属 南辕北辙或舍本逐末!   刊载于8月7日《教育信息报》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