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福州制造”及其他 □邱志杰   福州在最近三两年内忽然变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界经常被谈论的地名,这不能 不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从1996年开始,福州市先后举办了《单称陈述:福 建当代艺术展》、《漂移:中国当代艺术联展》和《’98亚太地区当代艺术展 》,最近开幕的《’99中日当代艺术交流展》已经是第四次盛会了。从福建展 到全国联展到亚太展,胃口和气势是越来越大,应邀到过福州的当世大侠各路英 豪也越来越多。这可不是靠着好酒好肉的招待像小旋风柴进那样落一个好客的口 碑,重要的是人们在福州感受到了一种与北京、上海那样的文化中心截然不同的 清新气息:尊重和谅解、公开性、合法性、坦诚、温和、财大气粗,这种现象是 作为北京艺术界的圈内、地下、边缘和穷酸色彩的对比物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 。   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们按照观念分野、贫富程度、从事的媒体不同等 分成了若干个圈子,圈子里面又分成若干个小圈子,这已经是成为“圈内人”所 需的基本“世界图式”。比如说油画中分传统和前卫的,前卫中又分抽象的和具 像的。新媒体艺术中又分观念摄影、录像艺术、电脑艺术之类,录像中又分短片 和做录像装置的,短片中又分纪录片和更接近MTV或电视片头的艺术片……分 来分去,大家都分到了一块自留地,对别人也得放尊重点,因为隔行如隔山嘛, 一来二去,艺术就好像变成是专门做给圈子里的人看的,你每年出场几次,联展 或者个展,证明你还“在场”,在写历史或者有什么“走向世界”的机会时别把 你拉下。这样的机会总是由同样圈子里的各路买办分配的,又通过这些渠道导向 收藏、购买之类更现实的利益。这种从生产、促销到消费都在一个封闭圈子里运 行的艺术已经把艺术界弄得不太对劲了。有时你去看一个展览是为了让人看到你 去看了这个展览,展览的是什么东西慢慢就从你的期待和视线中淡出了。而在展 览里你千万别指望见到一个外行一点的艺术爱好者,展厅里的每个人都是个人物 。艺术爱好者都去中国美术馆里看老干部书法展或某某六岁儿童的水彩画展了。 中国美术馆坚持认为录像装置之类是洪水猛兽,虽然全世界都在玩这个。这有点 像当年坚持认为牛仔裤是奇装异服一样。可是这不能全怪美术馆呀,你们那么圈 内,大伙儿看不到,看不到就陌生,对陌生的东西感到神秘,对神秘的东西感到 恐惧,这是人之常情。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你越没法公开展示,就只能很边缘 地找了地下室叫些内行朋友来看看了事,这就导致越神秘,越神秘外国记者们就 越爱在那里钻来钻去,外国人越多你就越显得有鬼,就越会有满腹狐疑的警察在 那里转来转去,警察一来老外就越关心,为了怕太多人关心就只能越圈内,越圈 内就越无法沟通就越无法公开展示,越无法公开展示公开宣传就越拉不到赞助! 我的天啊!北京艺术家陷在这样一个怪圈里,到底是谁的错?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在福州完全烟消云散?   福州的每次当代艺术展好像处处都和上述现象相反:同样一些艺术家的东西 就堂而皇之地摆在了宽敞明亮的画院展厅里;电视报纸都有预告;展厅门口会有 巨大的升空气球挂着大广告条幅;省里的领导会来剪彩,上次亚太展美国副总统 都发来了贺信。最让人高兴的是展厅里有真正的外行!有福州的大学生,有来散 步顺便进来溜溜的老头,有带着小孩来熏陶的三口之家。展厅的工作人员告许我 每年那么多画展,每次都是“当代展”来看的人最多。因为影响大,福州的组织 者们每次都能拉到赞助,而对于赞助人来说也并不是纯粹的公益行为,除了媒体 报道提升企业形象之类的软广告效应,收藏下来的一批当代知名艺术家的赠送作 品,那可是只升不贬的保值货呢。因此“福州制造”的效果就是良性循环,是双 赢。   文艺的作用,旨在提高国民精神素质与创造力,这一点已成为二十年改革开 放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一些来自艺术界内部的保守力量,或者出于无知与误 解,或者出于落伍者的阴暗心理,努力地在大众与实验艺术之间有意无意地制造 隔阂。是时候了,应该有人告诉大家一个起码的事实:实验艺术是和芭蕾舞、交 响乐一样的严肃艺术和高雅艺术,是和京剧一样需要国家文化政策大力扶持大力 倾斜的文化精华。在中国,没有一座当代艺术馆,没有一个重要的当代艺术双年 展,其实是比踢不好足球还要丢脸得多的事情! 南方周末1999.5.11.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