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论浮躁与腐败 梁晓声   近年,出现在中国一切媒体中一个应用率最高的词便是“浮躁”。 纵非最高,亦必属最高之一。浮躁也就是心态失衡,不稳定,不落实, 悬浮感加躁动不安的意思。人一旦处于这样的心态感觉非常不好。这 样的心态具有病态的性质,而且具有相当迅速相当广泛的传染性。只 不过致病的不是病毒,而是社会诸负面现实施加于人心的负面影响。     我的看法是——最不浮躁的,也许倒数老百姓。因为老百姓 想不了那么多,看不了那么远,了解不到多少“不该发生的故事”。 只要自身现在时的生存状况比较可慰,没有诸如失业,供不起儿女上 学,生病了负担不起医药费的大困扰咄咄相逼,则就庆幸,则就知足, 则就不太浮躁,则就比较地安居乐业。好比哪座城市的大气污染超标, 水质污染超标,老百姓一般是不太能知道具体超标的程度的。不公诸 于众,老百姓可能就一辈子不知道。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好处。省心, 少虑。“天塌下来众人的头顶着”。当然这么比喻并非是在强调老百 姓反而生存的压力小。只不过老百姓主宰自己命运的主动性实在是太 小。生存哲学上往往也只有听天由命。听天由命也不失为治疗浮躁症 的一剂药。对百姓而言,是免费的药。老百姓其实靠长期自服此药而 不浮躁。或准确地说,不特别地浮躁。     我的看法是——在中国,心态特别浮躁的,也许首先恰恰是 某些官员。因是官员,对国家的艰难了解得深,情况掌握得多,反而 自己内心里首先生出悲观来。所以官员的浮躁与老百姓的浮躁很不一 样。     一名“下岗”工人明天又“上岗”了;或所在企业起死回生 效益又好了,每月工资由三百元而升至五六百元了,于是较容易地由 悲观而乐观,由牢骚满腹而心情舒畅。但官员的委屈感却不这么容易 消解。他往往自恃或自认为他对党和国家和人民特别重要。他的委屈 感和牢骚是由大的不满足产生的。他一旦为官,生活水平便似乎有了 最充分的理由横向比较或向上比,甚至一比比到国外去。结果,他认 为他当官吃老鼻子亏了。故老百姓的浮躁,相互劝一劝就会减轻。而 官员的浮躁,非提高待遇不可。公平地说,与国外比,中国官员的收 入确实是低的。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与国外比就反而高出一大截么? 中国目前还没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官员的待遇。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限 的。国家既难以解决,他就要开动脑筋自己解决了。而中国目前有不 少人愿意帮他们解决,条件是,他们得以他们手中的权回报。在这个 解决的过程中,腐败自然而然就滋生了。故某些官员心理的浮躁,非 靠党性和党纪教育、严格约制不可。所以,党中央才要求干部加强政 治学习。老百姓的浮躁首先是社会现象,官员的浮躁却首先是政治现 象……     我认为,看一个国家稳定不稳定,可看有多少人在想国家的 事。不是想的人越多越好。存在决定意识,想的人少,或可证明—— 他们对国家的前景很乐观,很放心。认为根本无需自己去想。想的人 太多了,则也许反过来证明——对国家的前景忧心忡忡。毋庸讳言,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前景,很难完全与国家发展前景截然剥离开。     官员是些会更本能地经常想国家前景的人。他们对国家深层 的艰难和危机了解得比一般民众多,他们对国家力有不逮的状况估计 得也比一般民众大。所以,倘身为官员而对国家前景缺乏信心,悲观 失望,他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国家的明天不定会怎么样呢? 苏联是例子,整个东欧都是例子,许多人都在抓住机会狠捞一把再捞 一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捞,不捞白不捞我还傻什么呀等什 么呀清廉之名不是有形财富足以供晚年奢侈、足以供后人继承,值钱 几分呢?所谓不捞白不捞,捞了便可高枕无忧了。即使明天国家经济 大滑坡了,我自己不是还“昌盛”着吗?     我的个人感觉是——许多中国人,包括不少官员,其实都经 常问自己:明天中国这条大船会怎样?明天我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有 什么赖以保障的?于是皆有危机感。一个时期内,我们的主流宣传, 每每警告国人增强自身的生存危机意识。也许这非是主流宣传之目的, 但给人以那样的印象。这也好也不好。好处是,号召人人首先自己对 自己的生存负责任;不好处是,人们仿佛从中读解出一种潜台词,一 种暗示——仿佛你的困境,纯粹是你个人的问题个人的错,与国家无 关,国家并不对你负什么责任。试问,一个人会爱这样的国么?会对 这样的国抱有信心么?     我以为,国家与最广大的民众之间的话语似乎更应该是—— 无论国家遇到什么困难,国家在理念原则上不抛弃任何一个国民。尤 其不抛弃生存竞争能力最弱者。国家有义务有责任关怀他们。倘国家 一时做不到,不是国家的理念认为做不到有理,而是力有不及,而是 一件内疚的事。我们前几年真是几乎难以听到这种国家性的声音了。 近年这一点有了改变。     朱镕基总理是威望很高的。为什么?因为他每每敢言人所不 敢言,而讲真相。据我所知,在某一场合,几个听过朱镕基总理报告 录音者哭了。这又为什么?长期以来,只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讲共产党是亲爹娘。我们的某些官员,似乎仍习惯以亲爹娘的口吻 对百姓说话。仿佛百姓无论何时,只有一味儿感恩戴德群呼万岁的份 儿。若反过来想一想,老百姓也同时负担着一个多么庞大的官员阶层 啊真的快压趴下了,负担不了啦。而朱镕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 承认了这一点。这真相此前为尊者讳,为言者讳。并且,人们看得出 来,也听得出来,朱镕基总理承认这一点时,心情是沉重的。泪因此 而流,人心因此而感动……     少年时我到过一位区委书记家——他儿子是我小学同学。一 幢旧的俄式平房而已。只不过三间。那是60年代初,他家的饭桌上 也摆着冻菜团子……     青年时期我到过哈尔滨警备部队一位副司令员家——她女儿 是我的知青战友。一幢旧楼的一层,也不过就四间。给我留下的最深 的印象,是地板用油漆刷得彤红,仅此而已……     陈赓大将住过的小院儿,现在是一所肝病治疗所。我去求过 医。那院子并不大,房间也都很小。出乎我意料,并非什么里三进外 三出的深宅大院……     现在,在有些省份,甚至很穷的省份,一位县长住的往往是 豪宅,坐的往往是高级进口车。而周边是一片贫穷景象……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我认为已不仅仅是中国问题。而 是世界1/4人口面临的问题。我们中国的人口委实太众多了,连孩 子都知道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现在的世界经济,已不再是国对国的 强弱问题,而是世界这一个地区对另一个地区,这一个洲对另一个洲 的多边连锁关系。21世纪亚洲经济中心的神话,受到了亚洲经济风 暴的重挫。故中国人之人心的浮躁,某些官员人心的浮躁,以及由此 浮躁催生出来的腐败欲念,正是在以上种种人口的、历史的、体制的、 经济的、现实的与心理的大背景下凸现的。     由于我们做不到高薪养廉,也做不到像西方国家那种优越的 官员离退休保障,故在将退未退的官员中,牢骚之多,怨气之盛,绝 不亚于“下岗”工人。这对在任的官员产生相当不良的影响。“到头 来两手空空”——在任的以卸任的为前车之鉴。清廉之名反而似乎具 有了讽刺意味儿……     自身从政,子女从商;自己表面上做清官,子女以其职权背 景大牟暴利,此种现象颇多。老百姓能对这样的一些“两面派”官员 心怀敬意么?由于体制的问题,官员每每处在行贿者包围之中。方式 方法,举不胜举,简直可编一部行贿大宝典。生丧嫁娶,逢年过节, 小病微疴,皆可成为行贿良机。据说我国法律中已加进了行贿罪一条, 果若如此,十分必要。行贿当然也是罪。既是罪,也要按数额大小而 判。     在高层,在大都市中,由于监督力度加大了,行贿受贿,较 隐蔽。有“黑匣交易”的特点。越往下,似乎越明目张胆,越肆无忌 惮,越公开化,越腐败有理,越黑社会化。     纪委书记在地方的三四把手地位,有时很尴尬,较难正常发 挥作用。所以一种现象是——地方重要经济案件,往往由揭发检举信 直呈中纪委,再由中纪委派员下去立案审查。于是百姓不禁会问—— 当地的纪委书记究竟在干什么呢?长此以往,必影响中纪委反腐的角 色职能的权威性。诸如电视剧《黑脸》中所反映的那样——纪委书记 办一件案何其难也!他的同级官员一旦暗中阻挠,他又将以多大的决心 和多大的精力排除干扰呢!     我认为,官员要摆正自己与商人,尤其与私营大老板们的关 系。官员与他们的合影,被他们堂而皇之地挂在办公室内、客厅内、 家里,甚至印在吹嘘自己的书中,更甚至印在广告宣传单上,使他们 得以拉大旗作虎皮,唬那些他们将要贿赂将要利用的小官小吏。这在 百姓中影响极坏。不是说连照张相都不可以,而是强调应防止被利用。 在这一点上,对官员也要有纪律忠告,对对方则要有相应禁令……     我主张官员任职要宣誓。不同级别的官员,应有不同的宣誓 范围。如电台、报纸或某种方式的宣誓仪式。不同级别的官员,似乎 也要有不同而又统一的誓词。中国自古以来有太多形式主义的陋习, 很多人很尖锐地去反。我也是个主张尖锐地反对形式主义的人。但某 些形式,也未尝不是较有效的戒律。据我所知,现在农村基层,比如 村里、乡里,不但由农民们自发地推行了体现“全民公决”的“海选”, 而且中选者也被要求宣誓了。当众宣誓,也等于公开承认——谁的眼 睛都有监督自己的权利。现在官员上任,也往往被恭请“说两句”, 当众表表决心。这“说两句”,才是形式。不庄重,不郑重,过场而 已。此亦形式,彼亦形式,莫如庄重地郑重地来宣誓……     当前的贪污、受贿,似乎有一种紧迫的、时不我待的意味儿。 有一种抓住了算我倒霉、抓不着是你没能耐的意味儿。正是他们身上 体现的紧迫感,使老百姓每每觉得——他们如果对国家尚有信心他们 会那样吗?他们自己都首先没信心了,我们的信心又根据什么?如同 流行性感冒,从官到商,再至庶民百姓,交叉传染。     当前的腐败,又有以下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妻子和子女,首先被腐败污染源所蚀,进而对其担任官 员的丈夫或父亲进行反面说教。最终使丈夫或父亲理念自律工事彻底 瓦解,同流合污。或对妻子儿女利用自己职权背景从事经济犯罪活动 的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开绿灯,甚而充当高参及幕后主谋……     二、行贿之人,通过对官员亲眷及秘书的收买,于是对官员 的喜好、弱点、心理顾虑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 稳操胜券。而官员,往往上了“贼船”,还不知究竟是谁把自己推上 去的。更有甚者,秘书替行贿之人出谋划策,实际上充当了近乎“卧 底”的角色。官员身处此境,细细一想,也着实地可悲……     三、一起腐败案件,可能首先以本位性质的经济利益为开端、 为序幕。此时官员的想法是——反正我是在为众人谋利益,只要自己 不多往腰包揣,算什么大不了的错呢?而且,官员又往往以此作为凝 聚部下的方式。今天,谁不拥戴能为单位谋利益的官员呢?官员此时, 或许还会有种为了大家的利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感。 行贿者们揣摩透了这一点,先并不急于让官员个人尝甜头,以免其警 觉。往往以感激官员职权所辖某单位大力支持与协助的名义,赠财赠 物。于是行贿者、官员的部下便都会劝官员——我们都有份儿,您也 别例外呀为此您很操心,担责任,只我们拿了,您不拿,我们于心何 忍啊!几番之后,官员松懈自律之警惕,终于下水——被自己的拥戴者 们帮着行贿者拖下水……  设身处地,将人比己,倘我身为官员, 陷于腐败之“市场需求”的重围,简直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能“拒 腐蚀,永不沾”啊……     四、一名官员一旦下水,心虚种种,为了获一份心理安全感, 便要从职务更高的官员那儿寻求庇护。因而他采取的手段,也不外乎 别人推自己上“贼船”的手段。这时的他,已经成为腐蚀过他的人们 的“自己人”了。经他投其所好而腐蚀的官员越多、职位越高,他的 心理安全感似乎越大。经由他渐渐织成一张腐败的关系网。此时,他 自己实际上也成了腐败的病原体。腐败半径,由他而环环扩展,像投 石入水激起的涟漪,一环波及一环。于是腐败每呈多米诺骨牌现象, 一倒一片……     五、对公检法的预先拉拢腐蚀,可以认为是腐败的前期投资。 没有败露,起唬人作用。暗示公众——甭揭发,甭检举,没用。那一 套对我不灵我是谁?看,公检法都是我友党撼山易,撼我难在偏远之 地,这暗示往往起作用。因而那些地方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甚至 也根本不敢怒形于色。更甚至,上级派员前往调查,群众都不敢言, 一问而缄其口。就如同“土改”时发动群众那么难……一旦败露了, 前期投资,又起通风报信功能,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无实据的 包庇功能。所谓“千金赠君,用君一时”……     当然,我们的官员,在党中央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之下,自 律意识普遍提高。“顶风腐败”者,毕竟是极少数。新闻监督及中纪 委的惩办力度,近年也明显增强。我们今天专题研讨腐败现象,我才 不避嫌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些话,从马路上拽来一名出租汽 车司机,估计也能谈个八九不离十。基本上属于表层现象,表层观察, 有错误处,诸位领导宽宏则个……   (摘自《’99中国年度最佳随笔》,漓江出版社2000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