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也谈此言和主持对周方舟的答复 作者:非也 看了“新语丝”上刊登的周方舟的《王安忆<长恨歌>的病句及其他》和此言及主 持的答复,觉得很有意思,乘机也想插几句话。 我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多年来按照规范化的中文教学,我认为周方舟先生举出 的例子一点也不苛责。可能此言和主持两人都是上海人,深得上海话的真味。现 就两位的解答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意见。 【《长恨歌》的开头写道:“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 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 且不提开头的错别字,“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显然文中的“它”是指的 弄堂或者弄堂形成的背景,街道是绝对不能凸现在弄堂或弄堂的背景之上的。】 主持: 既然能理解上海的弄堂是这个城市的背景, 那么接下来说街道和楼房凸现在背景 之上完全没有错. 如果你有晚间乘飞机的经历, 那背景之上凸现的街道楼房特别 是高速公路主要街道摩天大楼一目了然. 高空俯视时万家灯火的感觉就能领会到 这种凸现. 此言评: 弄堂四通八达,如无数灰色的线条密织在画布上,几条大街是明亮的宽阔的线, 明暗对比,自然会从灰色的背景上凸现出来。 非也: 显然,周方舟是从正常读者的视角去阅读和理解的,在正常的视界,街道当然不 能凸现在弄堂之上。如果阅读的时候还要去想象坐飞机看到的景象或者画布上的 明暗对比,不知道那个读者有这样的想象力。这是一处显而易见的错误,至于开 头的错别字,更不是强词夺理可以解释得通的。 【“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线的光推着走似的。” 波涛汹涌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黑暗能产生这种效果吗?】 主持: 波涛汹涌不光是视觉效果, 至少还是听觉效果. 在茫茫暗夜, 独立于黑水洋边, 你同样能感受到波涛汹涌. 在内心异常波动震撼的当口, 即使不看不听也会有这 种感觉. 否则怎么讲心潮汹涌, 心潮逐浪高!这里的问题是那暗”看”上去的说 法有些夸张, 但尚可接受. 此言评: 周大概没有站在至高点上看过上海的弄堂。黑暗的波涛汹涌般的效果,自己去 看看就知道了。现在大约不行了,不妨去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去体验一下。 非也: 撇开波涛汹涌的心情感受不谈,至少在黑暗里是看不到“汹涌”的。这句的关键 在“那暗看上去”,既然看到的是暗,那暗中的东西理所当然是看不见了,谈何 “波涛汹涌”呢?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和第三世界可能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弄堂, 但晚上看任何东西也产生不了“波涛汹涌”的感觉。 【“阳台的黑铁栏杆却是生了黄锈,山墙的裂缝里倒长出绿色的草,飞在天空里的 白鸽成了灰鸽。” 文中的“倒长出”容易引起歧义,作者可能想表达“倒是长出”的意思。】 主持: 这里周方舟说作者可能想表达“倒是长出”的意思, 完全是臆测. 从山墙的裂缝 中”倒长出”草是从下往上看的感受. 因为这是有事实基础的, 所以可以认可这 种写法. 非也: 植物的生长是趋向阳光的,即使生长在山墙的裂缝也会向上长,不会“倒长”。 主持所说的从下往上看完全是强词夺理的,如果从下往上倒着看,地还可以在天 上呢! 【“西区的公寓弄堂是严加防范的,房间都是成套,一扇门关死,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的架式,墙是隔音的墙,鸣犬声不相闻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的是地势的险要,关着的门可以产生这种视觉效果 吗?】 主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形容的, 不止是地势的险要. 某个人事安排上的关口, 比如”宰相家人七品官”也就说明了身处要津. 这种形容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 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的厚厚实实防盗门, 过去的高大深严大宅门, 都可以给人拒 之门外的恐怖. 此言评: 上海小市民的封闭和防范意识,被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是写活了,要敲开 这么一种心灵,真比攻下一个地势险要的关口还要难呢。 非也: 大的门户通常也只给人以很深严的感觉,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确实有 点夸张。真想什么时候到上海去见识一下这种小市民的封闭和防范意识。 【“街上的光是名正言顺的,可惜刚要流进弄口,却被那暗吃掉了。” 难道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光线吗?】 主持: 路上的街灯是名正言顺的, 一到傍晚就自行点亮. 由此可想见, 按官方次序行事 和非官方本性任意是完全有区别的. 如果一味追问任何一种带有新意或新奇的说 法有没有反说法, 反说法成立不成立是可笑的. 连那么严格的数学, 正定理成立, 否定理还常常不成立呢. 此言评: “名不正,言不顺”这里是有隐喻的。而且,上海弄堂的小市民生活,流言,真 能将一切“名正言顺”的东西吞噬。 非也: 显然主持把街灯一到傍晚就自行点亮解释为名正言顺是不通的。主持说按官方次 序行事和非官方本性任意是完全有区别的,那么按此逻辑,以官方名义强加在农 民身上的那么多苛捐杂税也是名正言顺的吗?如果是,为什么要取消呢?光线本 来就是自然属性的东西,不存在什么名正言顺的问题。 【“大街上的景色为他们熟视无睹,他们锐利的眼光很能捕捉特别的非同寻常的事 情” “非同寻常”就是特别的,不同与一般的意思,前面再加上“特别的”是多余的。】 主持: 这种double的说法作派, 并不希奇. 限于时间, 没有去一一查找. 但可以相信同 义反复叠床架屋的例子不会少. 此言评: 多余吗?“我觉得周方舟比较特别,”和“我觉得周方舟非同寻常”是一个意思 吗?你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一件特别的事(比如一家店铺开场了)和一件非同寻常 的事(比如出了车祸)。周大约把“特别的非同寻常的”理解成“特别非同寻常 的”了。 非也: 此言把“我觉得周方舟比较特别,”和“我觉得周方舟非同寻常”拆开来两句来 看是意思不一样,但我们只看后句的话,是不是已经包含了些前句的意思呢? 【“他们是没有智慧的,是鸟里的流俗。他们看东西是比人类还要差一等的,因他 们没有人类的文明帮忙,天赋又不够。”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麻雀。麻雀看东西何止比人类要差一等,两者根本上就没 有可比性。拿麻雀和鸽子、鹰相比还有点可比性。如果麻雀只比人类差一等,是 否太侮辱人类的智慧了。】 主持: 如果这样的指责成立的话, 那么把狗与人相比也是荒谬的了. 请注意, 在动物学 分类上, 狗和麻雀应当不存在哪个比哪个更先进的问题. 众所周知, 把前者和人 相比的比喻比比皆是, 从无有人提出类似这样的异议. 此言评: 给一个文学作品扣一个“侮辱人类的智慧”的帽子,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非也: 主持说,狗和麻雀应当不存在哪个比哪个更先进的问题,其实是有的,人类驯养 狗为人类作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而麻雀却不能。问题是文中不是拿狗和麻雀比, 而是拿人和麻雀比。如果把动物和人类放在一个层次上去比智慧,有什么动物可 以和人类去比呢?依我看,这不是扣帽子,王安忆的这句话是非常下着的,如果 再在这个上面强词夺理只能是无知了。 【“空气里的灰尘,歌舞般地飞着,作了天地的主人。” 歌舞能产生有节奏的美好的感觉,灰尘能产生这种感觉吗?】 主持: 歌舞一定能产生有节奏的美好的感觉吗? 没听说过见识过那些很”恶浊”的舞蹈 歌唱? 可灰尘就能给人产生这种”恶浊”的感觉. 此言评: 周方舟对那句“乘着歌声的翅膀”不知会作何评价。 非也: 歌舞是否”恶浊”与各人的眼光和品位有关,主持认为”恶浊”的歌舞,在某些 人眼里也许非常好看,而空气里的灰尘,相信不会有任何人对它有好感。起码在 我眼里,再”恶浊”的歌舞也会比空气里的灰尘好看。而此言所说的“乘着歌声 的翅膀”,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王琦瑶的父亲多半是有些惧内,被收伏得很服贴,为王琦瑶竖立女性尊严的榜 样。” 王琦瑶的父亲只能为男人树立“妻管严”的榜样,为王琦瑶树立榜样的应该是她 的母亲。】 主持: 这里可以说有语病, 也可以说是反村. 此言评: 此处同意周方舟的看法。 非也: 此句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了。 【“王琦瑶和吴佩珍做朋友,有点将做人的重头推给吴佩珍的意思。” “重头”不知是什么意思,看来是作者自造的词。】 主持: 重头是上海方言. 随便问哪一个上海人, 都能给周方舟解释是什麽意思. 此言评: 周方舟总该知道“重头戏”的意思吧。 非也: 如果主持不解释是方言,我也不知道“重头”是什么意思。但如果此言认为可以 明白“重头戏”就可以明白“重头”的意思,那倒是未必。在汉语里,多一个字, 少一个字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理解困难。例如,“重于泰,轻于鸿”就难以理解, 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就很容易理解。 【“化妆室的光线是充足的平均分配的光,没有抑扬顿挫,看上去都有些平铺直叙 的。” “抑扬顿挫”是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是不能用来形容光线的。】 主持: 这是一种感觉的转移, 用波段高低来加以发挥, 尽管这样的说法有夸张做作. 此言评: 朱自清将月光比作“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是不是也该从中学课本上删掉呢? 非也: 我认为这也是一句下着的描写。如果可以用“抑扬顿挫”来描写光线,那我们是 否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抑扬顿挫”呢?恕我实在不敢恭维。至于朱自清 把月光比作“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是形容月光的皎洁和温柔如同梵阿铃上奏 着的名曲的意境,而并没有说月光是“抑扬顿挫”的呀。 【“这爱不仅是她自己的,还加上小说里看来的,王琦瑶真有些招摇不住了。” 作者似乎要表达“招架”的意思,怎么能用“招摇”来等同,显然这两个词的意 思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 王安忆是把”搪勿牢”写成”招摇”不住了. 此言评: “招摇不住”应该是笔误,王安忆虽然用词比较大胆,但似乎并不自造词汇。 非也: 无论是王安忆的笔误还是她想写成什么,如果是书上的原句,那么就是不可原谅 的错误了,也不需要辩解什么了。 【“接着又有文章调侃,把‘上海夫人’这谑称解释出人皆可夫的意思。” 什么是“人皆可夫”?实在看不懂这话想表达什么意思,是“人人皆可做她的丈 夫”吗?还是“人人皆可为‘上海夫人’”呢?】 主持: “人尽可夫”的含义是极其明确的. 当然是前一种意思. 所以说接着又有文章” 调侃”,不知道为何周方舟会实在看不懂?! 此言评: 实在不懂周的疑问,你到底想知道什么呢? 非也: 周的意思非常清楚,他想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人人皆可做她的丈夫”还是“人人 皆可为‘上海夫人’”呢?主持认为是前一种意思,而我则理解为后一种意思。 所以这句疑问是自然的了。到底谁对呢?现在我也不知道。 【“这一天,程先生带着羞怯和紧张,问王琦瑶提出,再到他的照相间去照一次相。 规范的汉语只有“向XX提出”,而没有“问XX提出”。】 主持: 不规范的汉语可以有“问XX提出”。没有人要求一定要字字句句都写规范汉语. 又不是考汉语托福. 何况这里”问”读作men完全是典范的上海话, 正好对路. 此言评: 显然是错别字,读新版的《长恨歌》似乎没有碰上这样低级错误。 非也: 不规范不是一个可以牵强附会的好理由,正是因为有许多的不规范,所以才要求 规范。显然是错别字也不是一个好的借口,如果是错别字,则不值得去为之辩了。 【“这些日子里,王琦瑶成天的不出门,程先生也拒绝见的。倒不是有心回避,只 是想一个人清静。” “程先生也拒绝见的”不知想表达什么意思。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想表达“也 拒绝见程先生”。】 主持: 既然这次周方舟看懂了, 那也就没有什麽疑问了. 此言评: 看来周没有在上海的生活经历。看过那个糖果广告吗?一个老头说自己吃糖“可 以用抿的。”《长恨歌》里的“的”字很多,是因为把上海方言掺进去了。 非也: 恕我愚昧,即使周看懂了,我可没有看懂。一个是“王琦瑶也绝拒见程先生”, 一个是“程先生也拒绝见的”,好像结尾加一个“的”字,就可以把“程先生也 拒绝见的”的意思变成“王琦瑶也绝拒见程先生”。就像问“回家吗?”,答 “不是不回家的”。累不累呀? 【“有一回她推开窗户,想看看天,却看见楼上的阳台栏杆停满了麻雀,心里 别的一跳,知那主人已经离去。” “心里别的一跳”不知是否作者自造的词。】 主持: 可以说”心里别别的跳”, 那么”心里别的一跳”算不得什麽创造. 这一会可是 周方舟高看王安忆了. 此言评: “别的一跳,”当然是前人用过的。 非也: 没有看过此种用法,不敢妄议。 【“邬桥的桥都是外婆桥。这便是这里外乡人不断头的原因。” 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似乎是“这便是外乡人不断来的原因”。用“外乡人不断头” 来表达,实在是怪异得不能再怪异了。】 主持: “不断头”是江浙沪方言, 一点都不怪异. 此言评: 又是方言。 非也: 有些方言好听,有神韵,一下流传全国,大家都懂,像广东话的“老公”,现在 很少听到有人叫“爱人”了。“断头”听起来确实有点可怕。想必浙江的学生不 会在作文里把“街上人来人往”写成“街上人不断头”吧? 【“水道成网的江南,邬桥这样的地方便是星罗棋布,云层上才数得清。” “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像星星似的罗列,像棋子一样排列。邬桥只是一个地方, 一个点,它不能产生星罗棋布的效果,只有许许多多的邬桥这样的小镇散布在江 南的水网上才能产生星罗棋布的效果。】 主持: 邬桥”这样”的地方是例举. 以点概面, 是可以说得通的. 此言评: 王要表达的意思是“像邬桥这样的地方在江南星罗棋布,”写得很口语化,但并 不难理解啊。 非也: 这句话看起来和听起来都懂,但严格来讲是有问题。周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不再赘言。 【“两岸的油菜花黄着,秧苗绿着,粉蝶儿白着”,“弄堂里少见的没人, 宁静着,光线在地上流淌。” 汉语中,“着”表示动作的持续性,前面一定是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绝不 能用在名词的后面。】 主持: 现在的语法里, 早已不拘泥了. 这可能算是西洋化的一种?! 此言评: 该给王安忆鼓鼓掌,这几个“着”真是妙不可言。把颜色用作动词,宋王安石 《泊瓜州渡》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妙句。 非也: 先别慌着鼓掌。中国的古文里没有语法,“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都明白是风 吹绿了江南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按照两位的说法,是不是可以写“风 着”、“雨着”、“雷着”、“太阳着”、“月亮着”呢? 【“灯光越来越稠密,就像扑灯的蛾子,扑向窗口。” 用蛾子来比喻光线,光线是怎么看也不会像蛾子的。】 主持: 可以说她的比喻不恰当. 但是比喻不恰当甚至很不恰当已司空见惯, 见怪不怪. 此言评: 光线当然不像蛾子,可是那稠密和扑投的姿态像,有什么不可以呢?如果说周方 舟写这篇文章是“自投罗网,”是不是也蛮贴切呢? 非也: 只见过蛾子扑光的,从不见光像蛾子去扑投的。“自投罗网”又有什么,真理本 来就是不辩不明。 【“老实本分,又清爽可口的菜,没有一点要盖过严家师母的意思” 菜也有老实本分的吗?难道还有不老实本分的菜吗?】 主持: 这里用夸张的说法, 表明王琦瑶的老实本分. 如前所说, 同样不能适用正定理对 照否定理的反驳方法. 此言评: 王安忆此处一语多关,妙不可言。周方舟看不惯,就让他看不惯去吧。 非也: 我倒是想问一下什么样的菜可以定义为“老实本分”的,什么样的菜可以定义为 “不老实份本的”,如果“烧豆腐”是老实本分的,难道“红烧肉”就不老实本 分了吗? 关于“老克腊”的解释,就不知道谁对谁错了。 此言说周方舟的这篇文章是“焚琴煮鹤”,我倒是不觉得王安忆的《长恨歌》是 什么“琴与鹤”。至于各人的喜爱与偏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XYS200503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