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不得不答“主持”   陈林群   “主持”在《非也两次方——再谈周方舟原文》一文中的观 点,我非常不能苟同。看来我们在“芝麻”小问题上还有基本认 同,但在“西瓜”大问题上观点截然不同。我认为王安忆作品不 仅仅存在病句之类小问题,更存在创作观念等大问题。对此我已 撰文,不日将刊在《新语丝月刊》。并且以后还将继续如“主持” 所言对王安忆的作品作“总体上把握”。   不得不再次答“主持”,是因为他说:“对于听不懂沪剧的 观众,仍然能够感染剧情的发展演员的演技。但没有必要去抱怨 听不懂某几句唱词。”且不挑语病,就说这比方也打得不确切。 听沪剧是一回事,明知是沪剧,自己可能听不懂,当然没必要抱 怨。看小说是另一回事,《长恨歌》并非用沪语演的沪剧,也不 是用方言写的《海上花列传》。作家有权力用方言,读者当然有 权力也有必要抱怨看不懂。至于“主持”认为《长恨歌》写得好, 方言用得妙,大可以写文章来表扬。   “主持”又说:“若能从总体上把握一个作品,就没有必要 专门挑出一些不成熟的疑问来加以质疑。”   整体把握当然对,但局部和小处的毛病就挑不得了吗?何况 王安忆作品的毛病,如我所举的“一股”之类,已不能算是小毛 病了;她也不像“主持”提到的刘震云等人,只是偶尔犯个小毛 病,她作品中的毛病举不胜举。套用张爱玲的一个比喻:王安忆 的小说是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有时候还真不明白,王安忆作 品中那么多影响了“西瓜”品级的低级错误,为何所谓的专家们 都看不出来?或许他们都如“主持”所提倡的,喜欢把握整体, 而对局部视而不见?可如果局部充满了毛病,哪来完好的整体呢?   另外,什么是“不成熟的疑问”?疑问就是疑问,质疑错了 也很正常。如果作家的作品是成熟的,那么再多不成熟的疑问, 也不会有损于它。所以,我认为应该严以对名家,而宽容质疑者。 因为每个人都会出错,正如“主持”文中所举的例子,也包括 “主持”自己行文中的错误。在上次我答“主持”一文中,因与 主旨无关不想提及,现在为了说明问题不得不一提。在《一一作 答答周方舟》和《非也两次方——再谈周方舟原文》前后两篇文 章中,“主持”都用了杜甫名句“白也诗无敌”,为自己的文章 作论据,增强说服力。可惜“主持”搞错了,这句诗中的“白”, 不是很多年后的白居易,而是李白。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云: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倘若“主持”把这首诗读完,就不仅会知道“白”是李白, 而且还会明白,即使是“诗无敌”的李白和“诗圣”杜甫,也认 为“细论文”很有必要。 (XYS200504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