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一种有意味的思想 周泽雄 2002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易中天先生名声响亮,书也卖得火旺。在目前这个炒作时代,名声太响也容 易导致误解,如我这等疑心较重的读者就可能作出情绪化反应,因无端猜疑名声 来源之故而耽误了欣赏。所以读他新著《书生意气》时,我一开始竟抱着散漫态 度,甚至还不无挑剔找茬的心理。当然,结果是我一气读了下去,阅读姿势也不 知不觉地从斜躺转成危坐。   原因首先是,正如谁都喜欢看几眼漂亮姑娘一样,我也偏爱漂亮文字,而作 者满足了我。此外,不乏智性的幽默感在该书中也如一张孩儿脸,说来就来,说 变就变,这就更叫我无法割舍了。我一直以为,对一位随笔作家来说,除别种能 力外,还始终存在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文字一旦淡出鸟来,至少就我而言,是 不耐烦再去挖掘其中微言大义的。对作者多加挑剔和责难,本是读者的天赋使命。 拒绝平庸作者与我们在商场上拒绝劣质产品,道理上原无二致。容忍作者的缺点, 或多从发展、培养的眼光对待作者,严格说来不属于读者的义务。让那些自以为 有此义务的家伙去承担这项苦差使吧,我们只管挑好书来读。何况,挑好书读与 拣肥蟹吃虽然道理上如出一辙,实行起来还不一样,因为好书通常并不比劣书定 价更高一些。   如果易先生仅是文字漂亮,表达生动幽默,那我拜读了也就拜读了,就像大 闸蟹吃过了也就吃过了,还不至于非得撰文推荐。文字漂亮,不过寻常所谓才子 标准,易中天还另有标准。比如,该书末篇《忏悔与做人》中的一组文章,笔者 也曾在行文中涉及过,甚至还表达过与易先生较为接近的意见,但我不得不怀揣 着自卑感承认:他的表达更生动,更有力,更深刻,也更独特。这道理就像虽然 谁都会画几笔小蝌蚪,但我们只愿意欣赏齐白石笔下的小蝌蚪一样。   易中天没有像那些低能作者一样,只会从理论到理论,从分析到分析,从引 用到引用地给我们大谈“忏悔与做人”的大道理、硬道理,不,他完全是一种别 的路数。先好整以暇地呷了口茶,示人以诡谲一笑,方才缓缓道来。他一点也不 急着赶路,完全没有别的作家那种直奔主题的莽汉作风,而是像一位老练的野外 考古学家那样,先把对象估量透了,方才动手。过程中讲究次序,追求手法,不 时变换手中的工具,刚才还抡起大镐猛锤,转眼又拿起了小镊子,干起了针线活。 作者似乎借鉴了小说叙述艺术,赋予理论阐述以艺术的节奏感,甚至,侦探小说 的悬念感。那种我们在中学课堂上都听说过的老古董作文法“夹叙夹议”,被作 者使唤得左右逢源,以致我们一时间还不敢相信:原来这就是夹叙夹议!   该文先述缘起,文字波澜不惊,陡转到《圣经》中耶稣与法利赛人那段谁有 罪谁没罪的著名故事。我们刚要以为作者只是在拣拾别人牙慧,谁料笔尖顺势而 下,竟进入了一片宽广的原罪论域,我们也在不经意间领教了作者的一个高见: 有原罪的西方人较之无原罪的中国人,其实大有好处(按:陈家琪先生在新著 《沉默的视野》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因为存在原罪,西方人最坏的处境也 不过是成为一个坏人,因为不承认原罪,中国人最坏的处境竟然是沦为“非人”。 作者的文思推进一如剑招展开,绵绵无尽,攻势不止。于夹叙夹议间又猛然抛出 一个更加沉重的问号:中国人是否具备可以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随时选择退场 的权利?答案立刻就找到了,以往的历史(如“‘文革’的故事”)告诉我们, 中国人不具备这项权利,而退场的权利都不具备,“忏悔”又何从谈起呢?中间 不知还要填补多少逻辑空间。作者抖擞精神,又通过重新叙述“祥林嫂的故事”、 “阿Q的故事”,对隐含其中的中国人“做人”困境,围追堵截,剑气弥漫而又 始终不离问题的七寸之地。作为读者,我们仿佛经受了一次彻底的体检,手上一 下子多了一叠化验报告。阅读至此,文字已处处透着奇异了,读者也早成了急不 可待的追随者,心甘情愿地追随作者晃动出的思维火摺,一边大为忐忑,一边又 大感兴奋。当作者以曲径通幽法最后引领我们思考“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的大 问题时,我竟然得到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巨大欣悦。   易中天曾经让我回想起李泽厚当年那句隽永的表达:艺术,一种有意味的形 式。我还想接着话头补充一句:思想,同样可以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当思想获 得了有意味的形式,思想也就同时获得了生命。   (《书生意气》易中天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20元)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