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拙文《从友人王怡的误读说起》在“世纪中国”和“新语丝”分别贴出后, 两个网站都有个别网友提出异议,认为可能是我误读了王怡原文。拙文原稿只举 了两个例句,以为点到即止可也。既有不止一个读者质疑,故于文末再补充两个 例句重新贴出,并附从《外滩画报》的网页上粘贴过来的王怡原文,读者可自行 判断。   我知道王怡在网上人气很足,而且是名至实归,但拥护者不应为贤者讳,因 为曲意回护并非真正的爱护,反而会把我们降到与我们合力批判的不肯承认错误、 掩盖历史劣迹的共同敌人一样的水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 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子贡语)“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 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语)何况世上没有完美的苍蝇, 所以战士终竟远胜于苍蝇--这是真正的战士敢于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且不惮于 承认和改正的根本理由。   张远山2003/7/30   从友人王怡的误读说起(修改重贴并附王怡原文)   张远山   收到赠阅的2003年7月17日《外滩画报》,其A19版上有王怡老弟的一篇文章 《今识“智子疑邻”》,这是这期报纸中我唯一全文细读的一篇,其他浏览而已。   我一向喜欢王怡的文章,曾破例为他的第一本书《载满鹅的火车》写序,这 是我第一次为公开出版的个人著作写序。王怡向我求序时,我是很爽快地答应的, 并告诉他,曾有人出价五千元请我写序,被我拒绝,但为他写序我很乐意,而且 免费。   《今识“智子疑邻”》如果是一篇普通的报刊烂文,犯这个小错误我不会专 门撰文批评--不过我也不可能细读。既然是王怡写的,发现此误而为朋友隐有 悖知识分子的良知。当然我还可以直接告诉王怡本人--我对许多朋友都是这么 做的,发现有误即直告,朋友是否不快在所不计。我非常希望知识界朋友对我也 能投桃报李,一旦发现我的任何错误都直告无隐。比如友人余世存就曾面告某篇 拙文把《庄子》第二篇《齐物论》误写成首篇,读者朋友燕宏博也曾来信指出某 部拙著把古龙《绝代双骄》中的“李大嘴”误归金庸名下,我都感激不尽并欣然 改正。但我认为私下指正并非批评的正途,而有置私谊于公义之上的嫌疑。批评 的正途是公开批评,因为文章和著作一旦问世即成公器,公开批评不仅对被批评 者有教益,使之明白生有涯而知无涯,无论学问如何之大,令名如何之盛,切不 可妄自尊大,轻率为文,而应永远谨慎命笔,精审立言,而且能够部分消除所犯 错误在读者中的消极影响,相当于批评者出钱替被批评者还债,故公开批评比私 下指正对被批评者的恩惠更大。   然而前有专人评点赵忠祥的烂书《岁月随想》,指出了大量初级错误,赵 “老师”闻之暴跳如雷;近有金文明的专著《石破天惊逗秋雨》指出余秋雨的一 百多个错误,余“大师”连金著都未寓目,风闻后就拙劣地无耻狡辩。殊不知, 暴跳如雷与无耻狡辩比任何“硬伤”都更不可恕。知识分子的祖师爷亚里士多德 说:“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是判别知识分子之真伪的试金石。真正 的知识分子,必定“闻过则喜”且“从善如流”,只要在基本事实层面批评者说 得对,决不会计较批评者的“态度”--“态度就是一切”只是政治立场,“真 理就是一切”才是知识立场。伪知识分子都是不可救药的自恋狂,欺世盗名的生 意人,他们必定认为本人虚名比传播真知更为重要,所以一定是反亚里士多德之 道而行之:“我爱面子,我不爱真理。”既然余秋雨坚持对“致仕”的独家误读, 那就让他的书永远“致仕”下去吧--他的书本来并不太烂,但把错误进行到底 就成了真正的烂书。中国古代的一个笑话说,有两个人为四七等于二十七还是四 七等于二十八而争论不休,最后赌一块钱请人裁决,裁决者判坚持四七等于二十 八的人输。胜者拿了赌金高兴而去,输者不服,裁决者说,你输一块钱让他糊涂 一辈子,还不满意?跟这种人争论,我看你是脑子进水。   因为国内知识界现在一团和气抹稀泥的多,朋友之间更是助拳帮腔的多,直 言无隐的少,批评空气很不健康,故本文亦如我批评过的张中行老先生那样,来 了个“出租司机绕远道”式的远开头,入正题前有以上啰嗦,以下言归正传。   王怡此文谈的是今年高考的材料作文,该材料取自《韩非子·说难》: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 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寓言历来被概括为成语“智子疑邻”,正如大多数成语都被概括为四字 结构--我称之为汉语的“黄金节奏”,故古诗以四言的《诗经》启其端有其必 然。但“智子疑邻”不同于“庖丁解牛”、“叶公好龙”、“塞翁失马”那样的 主谓宾结构,而是与“畏影恶迹”、“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一样省略主语 的连续两个动宾结构,还原其省略部分,应为“富人智其子而疑其邻”。   王怡此文以“今识”分析这则寓言,见解颇为独到,但他全文皆把主角“富 人”易为“智子”,如“韩非的本意并非批评智子”、“智子之所以不怀疑儿 子”、“智子对他二人的建议并没有因为亲疏远近而厚此薄彼”、“我还是怀疑 十有八九就是智子他邻人干的”等等,就误把“智子”视为与“庄子”、“荀子” 一样的人名了。   2003/7/19   附:   今识“智子疑邻”   王怡   出自《韩非子》的典故“智子疑邻”,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训言。 大雨淋墙,儿子说要小心防盗,邻人也跑出来如是说。当晚果然失窃,那么主人 家看来,儿子是机警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有问题吗?   从邻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这一 层不说。高考作文命题高屋建瓴,说“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 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摆明 了是批评主人家不对,同样的意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所谓“薄者见疑”。 意即亲疏厚薄是一种妨碍,妨碍了主人家对真相正误的认识。   其实韩非的本意并非批评“智子”。这则寓言见于《说难》篇,意思是劝说 别人是何等的困难,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是被韩非当作一个事实接受 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标是研究那些能够有助于让别人听取自己意见的注意事项。 交浅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项之一,所以韩非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批评邻人。   被韩非当作事实接受的“薄者见疑”,在今天有更加技术化的解释。“每个 人所处位置不同”的说法换成经济学语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对称状态而导致交易 费用的迥异,从而影响每个人的判断和行为选择。韩非子在《说难》中的一切努 力,就是今天信息经济学企图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对方 说真话,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话,最终与对方达成契约。   智子之所以不怀疑儿子,因为他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除非 爷俩的关系另出问题,他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其二则是信息的不 对称。交易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了解对方和建立信任机制的成本。“亲”意味 着这一成本很低,“疏”意味着成本的昂贵。所以建立起现代法治秩序和信用体 系之前,交易的半径总不太可能超越“亲疏”的圈子(差序格局),而延伸到陌 生人环境中去。   一个重要细节是案发之前,智子对他二人的建议并没有因为亲疏远近而厚此 薄彼。邻人“见疑”是在案发之后。我们设想一番,墙坏和失窃之间,只有短短 几个小时。半天时间知道这一事实并利用这一事实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广人稀, 邻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动性又差,外来人口会非常引人注目。这案子交给美利坚、 不列颠、俄罗斯或者爪哇国哪一家警察局,根据已有线索,这位邻人也必将是最 重要的嫌疑人。   在一种非法治文化中,“被怀疑”是一种羞辱,甚至会直接导致司法的有罪 推定或人际中的歧视。其实这才是“智子疑邻”遭到批评的深层文化心理因素。 在一种法治文化中,“怀疑”是一种合理的、大方得体的态度。不怀疑对方可能 会违约,就不用签合同。不怀疑政府会滥用权力,就不需要宪政民主。而和自己 爹妈做生意,也可以不签合同,你不能没来由的说人家法律意识差。因为不签合 同的成本可能更低。这和智子疑邻是一个道理。   说实话,我还是怀疑十有八九就是智子他邻人干的。   (原载2003年7月17日《外滩画报》A19版,参见《外滩画报》相关网页: http://www.bundpic.com/pap/20030717/a19.htm) (XYS200307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