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读梁宽《读〈汉语的奇迹〉》   张远山   在“新语丝”上读到梁宽先生对拙著《汉语的奇迹》的批评,有可能误导读 者,特说明如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与朋友合著的《齐人物论》中的诗歌评论部分,并非全 部由我撰写,梁先生的推测不准确,对合作者撰写的部分,我不想掠美。其次还 要说明,《汉语的奇迹》撰写于1994年,《齐人物论》撰写于2000年,我认为前 者远比后者(指我撰写的部分)写得好,但两本书的出版次序与撰写的次序正好 相反。这非常雄辩地说明了当代中国诗歌的处境。在《齐人物论》中,诗歌评论 只是“搭卖”。不难想象,如果《齐人物论》只评诗歌,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不多。 更重要的是,《汉语的奇迹》能够在完成八年之后得以出版,完全是借了《齐人 物论》的光。《汉语的奇迹》在《名作欣赏》杂志连载完之后,北岳文艺出版社 曾经打算出版,但终因征订数不够而未果。此后我送过多家出版社,这些出版社 虽然愿意出版我的任何著作,但对此书都不感兴趣。   梁先生非常敏锐地发现了《汉语的奇迹》的上编只解读了25首诗歌,而由编 辑撰写的封面勒口语却说解读了26首诗歌,确有一首之误差。我校读清样时也有 此疑问,但编辑解释说,下编《美丽的箭哨经久环绕着我的耳陲》一文中,完整 解读了陆忆敏的一首诗《桌上的照片》,也应该算入。我认为言之成理,就同意 了。   把解读的诗歌分为“漫画”、“版画”七组,只是为了在杂志上一组一组发 表较为方便,并无“诗画一体论”的暗示。梁先生似乎求之过深。   对于拙文《等待批评家》中的话:“中国当代诗坛20年来的厚积薄发,已磨 练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这些诗人无愧于他们唐代的祖先,这些诗人与20世纪欧 美的大诗人相比也不遑多让,这些作品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梁先 生的理解与作者本意(行文中也非常明确)出入甚大。“无愧于”和“不遑多让” 均无已经足以与唐代大诗人和欧美大诗人“相提并论”(梁先生语)之意。如果 我有此意,确实“未免太武断了”(梁先生语);但如果我并无此意而梁先生却 认定我有,那么“未免太武断了”的,恐怕只能是梁先生了。   我个人认为(梁先生当然可以不同意),与当代中国的小说、戏剧、散文等 其他文类相比,当代中国的民间诗歌“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成就 最高,却最不受重视,最不被读者了解,这显然不正常。我认为导致这种不正常 的根本原因是当局的压制和封杀。我撰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这些诗人 及其杰作突破这种压制和封杀。   如果当代中国民间诗歌不是处于压制和封杀之下,那么梁先生的批评即使不 准确、我对梁先生的批评即使不同意,我也不会回应--并非因为看不起梁先生, 而是因为任何人都有批评的自由。我对绝大部分批评的一贯态度是不回应,因为 一本书写完后,就与作者无关了。读者有任何看法,作者本人最好都不要插嘴。 甲读者的看法无误,自然无须插嘴;甲读者的看法有误,也同样无须插嘴--因 为乙读者如果高明,自然不会受其影响;乙读者如果不高明,那么无须误导,乙 的看法就必然有误。虽然乙所误或许与甲所误不同,但所误虽不同,其为误则一。   我不知道梁先生对长期处于地下的大陆民间诗歌情况、尤其是经常遭到当局 骚扰的民间诗人境况了解多少,从“其中部分诗人我很陌生”(梁先生语)来看, 似乎并非完全不了解,因为显然也有部分诗人梁先生并不陌生,那就似乎不属于 我预想的对当代中国民间诗歌完全不了解的“诗歌圈以外的读者”(笔者语)。 但梁先生猜测我撰写《汉语的奇迹》的立意:“言下之意,仿佛当代诗坛已经大 师云集,就等待批评家们来吹捧了。”又显得对大陆民间诗歌的真实情况极为隔 膜,因为大陆民间诗歌根本就在“诗坛”之外。大陆民间诗歌需要的根本不是 “肉麻的吹捧”--那确实是“(伪)大师云集”的“当代诗坛”中的常态-- 而是对其实际境况的充分了解和对其实际成就的诚实评价。   我对梁先生的评论的基本观感是,不仅先锋书店的店员把拙著上错了书架, 而且梁先生也买错了书。《汉语的奇迹》让梁先生既破费了金钱,又浪费了时间, 甚至感到“头晕”,作为作者,我不知道该不该对梁先生说一声抱歉。   张远山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上海家中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