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友谊为何如此脆弱? 谢泳   “《读书》风波”出来以后,学界朋友都感到悲哀。大家共同的感觉是,对学 界来说,这是一件没有多少意义的事。在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里,像这样的事,完 全没有必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虽然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但如果能以学术的风 度来正视它,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这是一件亲痛仇快的事。   我们现在要反省的,不是“风波”中的谁是谁非,而是学界在这么多年当中, 在学术论争的气质、风度方面,为什么没有一点长进?朋友们多年建立起来的友谊 为什么如此脆弱?为什么一篇文章,几句话,就可以把学界多年的友谊毁于一旦?   戴晴的文章出来,甘阳反应那么快,在我个人看来,实在没有必要。亦远的文 章出来以后,甘阳更没有必要写出那么一篇檄文,让学术界一时大跌眼镜。戴晴批 评《读书》,是她的权利,对错可以再论,当年北京的思想文化圈子里,戴晴和甘 阳都是有名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友谊如何,我不知道,但总是熟人吧!虽然政见不 同,但十年前总还是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呐喊,转眼之间就要兵戎相见,真让人有 相煎何急之感。   沈公离开《读书》,已经多年,他和甘阳在八十年代时相过从,如今虽然天隔 一方,但总还有些旧情吧?何苦那样写文章,让多年友情,一夜之间,付之东流呢。   《读书》近年的变化,朋友们是看在眼里的,这也没有什么奇怪。杂志因主编 的态度而发生变化,这是常见的事。沈公有他自己的风格,汪晖更有自己的想法。 《读书》要变化,也是它的权利。现在因为几篇文章,大家就如此意气用事,太没 有必要了。我看这次“《读书》风波”中,彼此猜忌过多,没有了信任,这是最不 好的。特别是到了大家要在人格上互相攻击,就更让人觉得学界无风度了。甘阳说 亦远的文章是沈公所写,不知根据何在?沈公出来解释,只说自己不是亦远,但亦 远何人?看过文章的人至少可以感到沈公和他是个熟人,可沈公就是不说出名字, 为什么不能坦诚相见,把话说在明处呢?亦远也是,论战文章,为什么不署真名实 姓呢?这是起码的规则嘛,这不是让沈公跳进黄浦江也洗不清了吗?胡适当年说过, 政见可以不同,但我们不能轻易怀疑人家的人格。可叹“《读书》风波”中,怀疑 彼此的人格,成了家常便饭。看来重建学界的气质和风度,还任重道远。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