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韦小宝的文化水平之谜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经常因搞不清成语典故闹笑话,经常的表现是“认识 的字凑不满十个”,但他办起事来却是无往而不胜,多么难办的事到他手中都可 能办得十分妥当。康熙对此的评价是“不学有术”,也就是没有一点学问,但却 真有能力,韦小宝真是一点学问也没有吗?不一定吧。    韦小宝出身穷困低贱,幼时没有上学的机会,在《鹿鼎记》开篇时,他肯定 是识字甚少,知识贫乏的。后来,他到了北京,进入了一个文化层次颇高的圈子 ,他还能总是这样吗?    他轻浮佻达,不会坐稳板凳念书的,但韦小宝绝顶聪明,学些成语,认识些 字绝非难事。仔细阅读《鹿鼎记》就可以看出,他在许多场合下表现出的“不学 ”,不过是他在装傻。    韦小宝有几个很拿手的成语或习语,一个是“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另 一个是“什么什么之中,什么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绝胜千里之外),还 有“君子一言既出,什么马难追(驷马难追)等,经常说错。书中多次提到韦小 宝的记忆力极好,这几个成语或习语当然一学就会说的,他屡次说错,只能是故 意装傻。    特别是其中的“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凡听过说书的人,不论文化水 平高低,没有不会的。记得在小学时,同学常说“我说了话算数,不要说驷马难 追,就是八匹马也追不了”之类的话。韦小宝不可能不会说这个成语的。    在《鹿鼎记》第十四回,韦小宝说到“驷马难追”时,就曾自己问自己:“ 驷马是匹什么马,跑得这样快。”在比较靠后一些,韦小宝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则 有进一步的提高。在第三十六回中,韦小宝道:“一言既出,三头马车难追。” 书中解释道:    “罗刹人的马车以三匹马拖拉,不同于中国人之四马匹拖拉。”可见韦小宝 不但能说这个成语,而且他还在不断地学习,对成语的理解也在提高,并能“活 学活用”,怎么能说韦小宝“不学”呢。    在书中不少地方,都有韦小宝对成语有相当不错的理解的描写。例如,在第 十回中(韦小宝到北京时间还不长),韦小宝对吴三桂手下的一些武士有些好感 ,送给他们帽子。对此,吴应熊拱手道:“桂公公(指韦小宝)爱屋及乌,在下 感激不尽。”韦小宝心里道:“什么爱屋及乌。及什么乌,及你这只小乌龟么? ”韦小宝的反应说明他完全明白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并不是很常用的。   在第十三回中和柳大洪谈话时,柳大洪说韦小宝说话高深莫测,韦小宝回答 说:“我的话低浅莫测是有的,高深莫测那四个字可是不敢当了。”可见韦小宝 对成语的掌握水平还不是“低浅莫测”的。    在第五十回中,台湾灾情严重,韦小宝要把在台湾贪污的百万两银子捐出赈 灾,康熙挺高兴。韦小宝凑趣把“完璧归赵”错说成“完璧归台”,显然他对这 个成语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又一次“活学活用”了。    在二十九回中,他说“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博得康熙一乐。实际上,他 是懂得这个成语的。在此之前,在二十三回中,韦小宝在少林寺出家,张康年说 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时,韦小宝笑着说是“前无古僧,后无来僧”。可见 他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正确的。在康熙面前只是装装小丑而已,读者千万不要受 骗啊。    看来金庸大概不得不承认,他写韦小宝不懂成语,只是和读者们开开玩笑吧 ,否则,他就不得不承认,书中前后矛盾的地方未免有点太多了一些。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白自己不识字,只有“小”字是 不会错的,这也是不可相信的。韦小宝没有受过正常的教育;对繁杂的汉字认识 不多,是完全正常的,但以韦小宝的智力,认识数百字是一点也不费力的。现在 有些三四岁的小儿也能马马虎虎地认上几百字,韦小宝一定能认的更多。    在《鹿鼎记》中有好几处告诉读者,韦小宝是认识不少字的。其中一次是在 三十一回,韦小宝到了云南,有人来报告有个名叫王可儿的刺客行刺吴三桂,韦 小宝立刻就知道这个姓名是他的心上人阿珂的名字拆分而成的。如他不知道珂字 应如何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反应,而且反应得这样快。    也许有人会想,这是由于韦小宝对阿珂十分痴情,先前曾问过别人,她的名 字如何写,并记得很清楚。如果是这样,韦小宝把他关心的人和事的文字写法都 记住,他认的字也就不少了。即使如此,下面这个情节,也是无法解释的。   在三十九回韦小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了扬州,接见的官员中有一个叫慕天 颜的,韦小宝当时心里想:“这个人天生马屁大王,取个名叫慕天颜,摆明了要 朝见皇帝。”如果他不认识这几个字,他有可能听成“摸天眼”,心里会想,好 大胆,竟想摸老天的“眼”;或者他会误听成“木添眼”,心里会想,一根木头 上添个眼,算个什么东西呢。可见他对“慕…”“天颜”等字词的字义也了解得 很正确。    韦小宝在许多场合下,表白自己不识字,看来也是在装傻。    在《鹿鼎记》中有两处对韦小宝写字的极精彩描写:一是第四十二回中归树 辛准备要进宫去暗杀康熙,韦小宝给康熙写密信的一大段精彩文字;另一处是在 四十八回、韦小宝在尼不楚条约上签字时的描写,也极为有趣。韦小宝在这两次 写字中,主要的是写了一个“小”字,当然都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的。   前面已经说过,韦小宝并不真正“不学”,常常是在装傻,但要他写字,确 实也真是难为他。古代惯用毛笔,不正经练习写字,想轻轻松松地写汉字,是不 可能的,即使是认识的字也不行,像韦小宝这样轻佻的人,绝不会坐下来练字的 。   韦小宝写“小”字时,是“拿起笔来,左边一个圆团,右边一个圆团,然后 中间一条杠子笔直地竖将下来。”笔顺挺奇特,但中间一笔是由上而下笔直地竖 将下来,颇符合汉字书写章法。北齐时有个官员叫厍狄干。他在署名时只写个“ 干”字,而且那一竖是由下往上写的。人们戏称其为“穿锤”。这个词的确切意 思不清楚。如用西北地区的方言,倒是可解,只是太粗俗了。看来韦小宝的笔力 要比厍狄干高明不少。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