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看看金庸是怎么对付王朔的 何东   王朔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表示商榷,虽然也说了几句杂文式的不敬 之言,但细品其言,却也如他一向文风,有什么全说出来,一点也不 藏着掖着躲着闪着。   但就像我们身边许多事情一样,你可以臭贫、开涮、玩笑、调侃, 可以一点正经没有,但就是别来真的,否则所有的人都跟你急。瞧瞧 罢,仅一篇几千字文章,就已招来多少人对他的声讨和臭骂。   两天前,又有年轻人从网上就此番争执给我发来帖子。正文之前, 那年轻人还专门注明这样几句话:找到了金庸对王朔的回复,文字没 有丝毫烟火气,甚至没有对王朔的暗讽,这下子王朔弄一大红脸不好 搁了。   于是我赶紧打印再认真仔细拜读金庸先生的回复,看看他到底如 何对王朔。可字里字外再三地看,本来被王朔郑重提出的问题,倒被 金庸撂在一边压根儿不提,却只用一纸引而不发的文字,又教会年轻 人几招几式国粹的世故。   金庸在回复之中说:“王朔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 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教导:必 须“八风不动”,……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任何一风时 情绪都不为所动,这是很高的修养,我当然做不到。”   其实他“做”得还是很“到”的。此话怎讲?你王朔不是拉开架 式要和我认真讨论问题吗?那好,我却避开你想要说的正题,只在一 派“温良恭俭让”的斯文儒雅之后,让金迷们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 王朔的尖刻态度上。最后声明自己“八风不动”,闭目向佛向道全然 一副老庄姿态。   中国有句老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即使“犊”敌不过“虎”, 一番正面接触交锋之后,是非曲直也自然会昭彰天下。但在这句老话 之外,中国还有更多事实,也在证明另一句新话叫“初生牛犊怕‘泰 斗’”。文坛之上,谁人或因作品堆积过厚,或因岁数熬到七老八十, 于是自然就会被恭敬而成“泰斗”,而“泰斗”有一大尊讳就是“不 许动”。于是什么“不虞之誉”、“求全之毁”,也就在“不许动” 的“长者风范”中全都刀枪不入水火不进了。这就更像是金庸武侠小 说中那阴森庙堂里的老方丈了,你说千道万,我也只合十作揖对你来 一句“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如此果然正应了那年轻人在发我帖 子前面所说的一句:文字没有丝毫烟火气。可没烟火气和真性情的文 字细品之后,又不免会让人感觉到某种阴森和朽气。金庸先生果然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现在也活到了快知天命之年,半辈子之间亦和不少文化长辈就 某些话题发生过争论。既争辩就难免带出火气甚至尖酸刻薄来,当然 也不怕对方冷嘲热讽或者挖苦大骂,只要问题还在正经讨论之中,以 什么语言方式都还在其次。可在这样的争辩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如金 庸回复一样的状况:人家把一切都阴在心里不讲,脸上却是深城厚府 不动声色,更完全绕开所有要害问题,最后只老谋深算给你一句:年 轻人呀,不要这么大火气嘛!潜藏其后的真正语境却是:藐予小子, 你懂个屁!你才看了几本书?老夫根本不和你计较。   于我看来,这是在所有争论问题方式中最没劲的一种,却也是在 中国文化圈里最常见的中国式世故。在这种世故的笼罩之下,本来你 想要正经讨论的问题完全被消解掉,人家还说你态度很有问题。想当 年,鲁迅先生也正是在同样的氛围压迫之下,才走笔如刀写出了《我 还不能“带住”》。   金庸先生又说:“‘四大俗’之称,闻之深自惭愧。香港歌星四 大天王、成龙先生、琼瑶女士,我都认识,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称 之‘四大寇’、‘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笔下留情。”此番文字已 露金老心迹:其实我心里很是在乎;先做江湖老大形状,然后再加 “寇”、“毒”继续强调王朔的态度问题。   金庸先生回复的第三段大意说:我过去可夸过你的,将来还希望 托别人握手言和。如此一来,再弄个饭局坐下来把盏醺醺然之后,不 就什么问题都结清了吗?和中国人一向所说的“宁拆十座庙,不破一 门婚”同理,至于那“婚”里有什么毛病和问题,就全都“今天天气 哈哈哈”了。   金庸先生最后一段挑出王朔关于《天龙八部》是5册还是7册之误, 意在告知天下读者,王朔这人做起学问,还是很不严谨、漏洞百出的。 所以“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 心的。”   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一篇金庸先生的公开答复仔细通读数遍, 倒比过去通读他老先生所有武侠小说,更直接受益了诸多世故与城府, 学来放在心里,等将来再上些个年纪,也好用来对付那些比我更年轻 的人,但凡有谁找我正经讨论什么问题,都绕开去不说,只消和他们 放几式“逍遥拳”就是。 中国青年报1999.11.10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