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我是流氓我怕谁 lyxopen 没想到,真是没相到,王朔向金庸开了炮。近来相对沉寂的朔爷竟然向金大侠金老爷子进行了 口诛笔伐。让我这个曾经是王朔小说迷的人,不得不出来瞎侃几句。 一半是风光,一半是窝囊 首先,朔爷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吆喝一声,这是个耐人寻味的事儿。想当年,80年 代末90年代初,朔爷的几部小说先后在银幕和荧屏上露脸,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朔爷的 小说也跟着身价倍增,行情看涨。不管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是喊痞子,还是叫先锋,反正 朔爷使劲扑腾了一阵子。“王朔现象”成为当时文坛的热点,“痞子文学”也不胫而走。朔爷 自己也有点不耐烦,写了自述公布与众,让那些崇拜者去琢磨吧。一集电视剧一万,一部电影 一百万的天价,也让当时剧作家们嫉妒不已。那日子,真滋润。 不过,依我看,王朔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几个导演和演员们演绎渲染的结果。尤其是 中国当代最优秀演员之一的葛优,把王朔小说人物的灵魂表现得淋漓尽致。葛优塑造的形象成 就了王朔的小说,也成就了葛优自己。葛优演其它类型的角色,总让你觉得不舒服。此外,朔 爷的几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象《我是你爸爸》等,还屡遭封杀。朔爷心里肯定别有滋味,只有 与众不同,才会不让公映嘛!朔爷在文坛和影坛上的巅峰时期,应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扮演的小混蛋,这个人物非王朔莫属,因为当时中国影坛上很难找出象朔爷那样符合人物背景 和身份,有着切身经历的痞子了。看着朔爷那副富态的、懒洋洋的表情,真的让人陶醉了。 90年代中期以后,文坛上开始折腾别的了,朔爷相对受了点冷落。为了不使自己被大家忘记, 朔爷开始宣布写长篇系列小说。鼓捣了几年,推出了《看上去很美》,为防盗版还费了很大 劲。我不知道书的销量怎样,但在一批朔迷的心中令人大失所望。写小孩儿撒尿和泥过家家的 故事,也实在吊不起人家胃口。而且朔爷文风的变化,也没有让人觉得有多新鲜。同时,一本 叫《看上去很丑》的小说还抢了朔爷不少风头。我猜想朔爷心中肯定不太好受,江郎才尽,朔 爷也肯定不爱听。不知道下边几部书还能不能憋出来。但最近听说,一部贺岁片的导演请朔爷 担岗编剧,朔爷只出主意不动手,吃不吃架子总得端着吧。朔爷自己还建了个个人主页,想在 文艺圈了领风气之先,可依我看,您还是歇会儿吧。 人有了气,就得放,何况朔爷是个傲气的人。朔爷现在也算是个耍笔杆的了,只有在文坛上找 找目标。当年被朔爷数落过的张承志等人,现在也不见踪影。“解构崇高”是朔爷的看家本 领,细看今日之文坛,恐怕只有金庸金老爷子才有点崇高的地位。金老爷子金盆洗手,退隐西 湖,声望日隆,颇有声势。起码还没有人对金老爷子的作品全盘否定。我猜想,朔爷这么做, 也是无奈之举,不这么炒,朔爷的名字迟早会被人忘记,“七八年来一回”,朔爷肯定深谙这 个革命道理。朔爷在影视圈里混了这么久,炒作的本领还是有的,前不久,朔爷的朋友某导演 大闹报社的新闻,后来竟有人说,双方是哥们,就为了造声势,也不知道孰真孰假,这世道真 难测啊。 难为您了,朔爷。 朔爷凶猛 朔爷首先否定的是金老爷子的笔法。这可是关键。打人不打脸,一个被众人捧着的金老爷子, 竟然连写作的语言都运用不好,这成何体统?而且朔爷的感觉活灵活现,色香味俱全。再一个 就是,影射金老爷子抄袭,把段誉叫成贾宝玉,这也是文坛大忌,是文德啊,这还了得? 不过据我看,金老爷子写小说,到不如说他在吟诗作画,泼墨舞剑。虽然是商业利益驱动,但 老爷子还是下了功夫。不说别的,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就不得不让人折服。老爷子写到酣 处,确实是恣肆用笔,不惜笔墨,不写醉了不罢休。尽管我看金老爷子书的时候,总是跳过那 些大段的描写,去捕捉情节的进展,但老爷子的笔法还是令人叹服的。 反观朔爷,小说的笔墨绝大部分都用在人物的对话上了。嘴皮子功夫是朔爷小说人物中不可或 缺的功夫。小说的形象也都是以对话为依托。而那语言显然与当时人们惯常熟悉的东西不同, 透着一股子“嘎(音应为ge)”劲。正是这些话应合了当时大众的情绪,给大家解了乏,一些 用语广为流传,还曾经为“文化衫”热出过大力气。“您就当个屁把我给放了吧”,“一不留 神就混进了队伍”等等风靡了当时的社会,而“我是流氓我怕谁”更是道出了朔爷小说的魂。 由此看来,朔爷和金老爷子在语言运用上的对象和口味都有所不同,不能依自己的标准去强求 人家。臭豆腐和黄桥烧饼不是一回事儿,但都是吃食。 玩儿得就是崇高 接下来,朔爷开始对进行深层次剖析。先是一顿棒子,然后再上纲上线。朔爷不愧是革命风雨 锻炼出来的。朔爷最看不惯那些假模假式,教诲大众的作家了。朔爷是长于揭人疮疤,让你在 无地自容中去反省和升华,给人脸上贴金的事,他才不会干呐。在朔爷眼中,最好的小说就是 扯淡,别无它法。而朔爷自己是“扯淡帮”中的龙头老大。同时,朔爷又对文艺理论有了新的 贡献,“坏小说”,我估计为了这个词儿,朔爷可费了不少劲,朔爷感觉金老爷子始终不愿意 照镜子。 我倒认为,朔爷不必太叫真儿。金老爷子是否虚构了一批中国人的形象,我想讨论这个都是废 话,因为有那么多的文学评论摆在那儿,不能因为您的一句话,全都当放了屁。但令我感兴趣 的是,朔爷开始对文学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问题开始关注,这不能不让我费解。这事儿和朔爷 您没关系呀。朔爷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生活中的边缘人,一个个都“冷眼向洋看世界”,代表了 社会的夹层中随遇而安的一族。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代表不了中国人的形象,起码代表不了正面 形象。当然,谁也没有否认这一类人的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嘛。我怀疑朔爷是不是也染上了 什么世纪末心态,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判断,来一个彻底的大转换。如果是那样的话,将 来“解构王朔”定是热门题材。 谁比谁俗多少 看到朔爷在品评四大俗和四大支柱,又让我吃了一惊。朔爷一再强调自己的俗法特别,但那言 语中怎么透着点闪烁其辞。四大支柱多多少少都跟朔爷沾点边,可让老百姓一看,这俗里似乎 流露出“雅”的味道。朔爷感叹流行趣味的全面沦陷,透着股前清遗老的悲凉。如果按照大俗 即是大雅的说法,把朔爷的小说能归入“雅”(管它真雅还是假雅)的行列,那我可要战战兢 兢,汗不敢出了。还是朔爷说得好:“千万别把我当人”,诸位也千万别相信太多。至于金老 爷子的小说,被人称为雅俗共赏,根本跟朔爷的东西不是一类,朔爷您这回可有点自作多情 了。 人莫予损 最后,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在朔爷的文章中出现了久违了的“资产阶级”四个字,而且是顽固不 化的资产阶级。这也合了那个意思,50年代您穿的衣服,没准儿在90年代的某个时候,就成了 时装。我倒不太明白,象朔爷这种部队大院出身,根正苗红,深受革命思想熏陶的革命后代, 转而去描写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边缘人,而且曾经以此为荣,志得意满,这难道不是一种“异 化”嘛?而且我估计在文艺圈里也可能实在找不出什么象样的武器了,资产阶级这东西既简 单,又实用。不过我感到困惑的是,如果朔爷相信进化论的话,那他的这种“异化”就代表了 一种进步?朔爷不会无意之中证明了自己作品的短命吧。 总之,朔爷费了半天劲,很可能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错误的地点,针对错误的对象,发 动了一场错误的进攻。朔爷,我们可不希望您那么快就从文坛上消失。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