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2000年文坛大事静心回望 徐虹   王金事件一石千浪 恶评之声狗尾续貂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许多沸沸扬扬之事,本是无所用心,事出偶然,却效果出人 意料,直至局面失控。自去年王朔在中青报发文批评金庸作品之后,烽火居然燃至今春。其 实,剥去表层现象,冷眼旁观“王金事件”,之所以产生“炸弹”效果,一是文坛寂寞冷 清,却又不甘寂寞冷清,人心浮躁,点火就着;再者金庸读者“拜金”多年,读者且众且 广且用情极深,王朔又偏偏头长反骨,嬉笑怒骂也罢,阴阳怪气也罢,专拣戳肺管子的话 说,以致火星沾油,又借风势,越燃越旺———此事倒不足多道。之后余杰又狠批余秋 雨,文坛再起涟漪。再后不知怎的,似乎一提“文学批评”四字,就必定引来一顿棍棒文 章:嘴上骂骂咧咧,笔下狰狞可怖,出语尖酸刻薄,绝不平等交流,与人为善,更不要说 以平和的文学批评促进文学创作了。对此类文坛评论家,读者称其为“恶评家”。文坛 “恶评”之声不绝,“恶评家”们脱颖而出,不知是否要把自己拷贝成“王朔二代”。岂 不知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月亮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女作家王 安忆在一次采访中泛谈当今文坛时,见地一针见血:在这样喧嚣的年代,区别他人的方法 是制造奇崛之声。因为这世界声音太多,要让别人注意你,就得叫得怪一点。   美女作家乱花迷眼 各色文痞上窜下跳   早在几年以前,各级美女即粉墨登场:在一些文学刊物上刊发作品同时,纷纷配发精心 摆布之影楼玉照,此风盛行,以致编辑部接到女作者来稿同时,往往信封中掉出几帧玉 照,可见此类“文配图”形式对读者误导之深。殊不知古往今来,美貌与文才多成反比。   今年上半年,此类形式更是程度有加:美女们做封面,做插图,做故事“秀”。作品中 内容,多是“单亲妈妈”、“做我的情人”等等,尽是无聊无奈的情绪,无所事事的情 态、思想迷惘的心结、精神萎顿的状态。而尽力渲染之内容,无非吸毒与乱性,此外更无 他物。最重要的一点是,此类都市情绪描写,笔力多限于现象表层,成为个人“情事”记 录,而对都市青年心理症结不但无力触及,更谈不到提炼生活,入木三分,升华思想,引 发思考,所以价值不大,读者不多。即使读者拿来一读,也不过凑个热闹,赶个时髦,作 品生命昙花一现,除赚几个小钱外,美女作家命运亦多是自生自灭。   自古金童配玉女。文坛盛行美女作家的同时,文坛金童们也纷纷披挂上场,不惜采取各 类形式,或请名家捧场,或请书商包装,或请报刊炒作,而书籍本身艺术质量,着实令人 不敢恭维。如此与玉女倒是志同道合,天生一对。   名家小将不甘寂寞 佳作拙作鱼龙混杂   如果说,气温与人的热情成正比的话,今年夏天的文坛即是例证。文学出版沸沸扬扬, 名家小将的各色作品纷纷出手:今年年初铁凝力作《大浴女》隆重登场,引起一片叫好之 声;此后,王蒙的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 节》、《狂欢的季节》亦分量沉重,评论多多;继而女作家陈染推出《声声断断》与《不 可言说》。前者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后者是陈染的谈话录;再后贾平凹推出长篇小说《怀 念狼》。他在书中,写狼的“人性”和人的“狼性”,直看得人触目惊心,百感交集;再 后,作家张炜在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他六年精心磨炼的力作《外省书》。与此同时,作家社 也适时推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阿来的旧作《陈年的血迹》;在南方,女作家王安忆也在 《收获》杂志推出她的又一部上海味儿的小说《富萍》。名家纷纷出手,使得文坛丰饶绚 丽,读者饱足眼福。   与此同时,文学出版形成旋风。凡能写字的年轻写手们纷纷出手,出版各自作品集。而 作品品格、质量高下却有天壤之别。有的作品的确新锐别致,用心良苦,展示了本世纪文 学新气象。但也有多部作品匆匆写就出笼,或将以往旧作填充其间,改头换面,倚赖包 装;有的错字连篇,惨不忍睹;有的小说集却只有一篇小说,其余皆“杂文”拼凑。因而 也引来文坛骂声不绝于耳———但因目前“骂”风盛行,不细细分析研究难分“骂”之内 容伪实;再者,无论写家、骂家、读者,对“骂”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神经较之以往 坚韧许多。因而客观上造成了文坛可混水摸鱼、被骂亦无关痛痒的奇异效果。   网络文学异军突起 新新写手后生可畏   如今不说“网”字你简直就是上个时代的怪物———网络如此参与人的生活,因而网络 作家迅速成长。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文学网虫们 几乎从网上到纸上,人人阅读。同时各个网站纷纷开辟网络原创文学园地,集中各类网上 作家作品。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虽多数质量平平,内容贫乏,但也的确偶有佳作。不但 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把新时代青年的感情世界和丰富的生 活、细腻的心理描摹得淋漓尽致。上海榕树下网站等多个网站,纷纷召开网络文学大赛, 培养网络作家。   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天生的优势是,它不似文学刊物或报刊令文学青年遥不可及,它 近在咫尺,缩短了文学青年与文学殿堂的距离,因而对文学青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召 唤,网络作家脱颖而出,不容忽视。但它的弱点却是,缺乏更广泛的生活背景和深厚的生 活积累以及精雕细琢的文学技巧,往往是“感情用事”,轻易发表。网络文学作品距成熟 的文学作品,还需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学大奖名目繁多 暗箱操作屡遭质疑   在2000年的我国文坛,“奖”字使用率颇高,各种名目的文坛大奖纷纷出笼:最引人 瞩目的当属茅盾文学奖,它在去年即令人千呼万唤,今年四部作品———王安忆的《长恨 歌》、阿来的《尘埃落定》、张平的《抉择》、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获奖,在茅盾的 故乡浙江省桐乡市颁奖。前两部分别说几十年前的上海女人和几十年前的藏族土司,内容 语言的确动人。第三部是现实主义作品,触及当今腐败内幕,最后一部演绎中国茶家族的 茶历史,风貌深厚,四部作品也算众望所归。而首届老舍文学奖评选却另生枝节:因获奖 作品不在公布的候选名单之列,受到质疑,组委会专门出面说明情况并表示下届改进。   另一方面,著名文学刊物《当代》在评奖上别出心裁:采用评委透明、评选过程透明、 评委意见透明的“全透明文学评奖”,全年六期每期选出一名,年底六名中再决赛选出最 终优胜者。评选过程透明,对读者、作者负责;形式也颇有趣———邀请评论家、作家、 学者、媒体记者、读者五方面同时参与,或在雅致的三联书店,或在学味极浓的海淀图书 城,请大学生参与讨论;而此举又为《当代》征集稿源,来稿质量也有所提高,可谓一石 三鸟。   与此同时,人们对鲁迅文学奖迟迟不露出水面也众说纷纭。有评论说,鲁迅文学奖可否 一年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以满足读者期盼之心。另外,鲁迅文学奖因囊括中篇小 说、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文学理论、散文、杂文等多项,有评论说,可否将这些 奖项分别评选?说法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文学评奖走向规范、走向透明,是众望所 归。   诺贝尔奖渐成心病 文坛内外众说纷纭   早在今年2月,台湾作家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事即搞得沸沸扬扬,众所瞩目。问 及诺贝尔文学奖,本土作家众说纷纭。有表示,中国当然有实力获得大奖;也有表示对诺 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的阅读量及对中国文学的了解程度感到怀疑;更有人说,诺贝尔奖未必 是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终评”,不必看得过重。后又传出巴金、王蒙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 消息。待到尘埃落定,文坛中人心境恐怕更为复杂。   转眼新年将至,世纪旧事皆做笑谈,传世杰作拭目以待。 (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19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