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绪言 录入说明:此绪言没有落款,作者不详。从最后两段看,当为1933年中西书局 出版时的校勘者所撰。 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重排时在末尾加了“一九三三、 八、上海中西书局”的落款,并注明“此落款系校勘者所加”。本次录入时略去第 一段“《水浒传》之文章”(为泛泛赞叹“《水浒传》乃天下古今第一妙文,亦天 下古今第一奇书也”的文字),其余各段全部保留。 《水浒传》之作者 《水浒传》一书,既见重于士林,而对于此书之作者之究为何人,又引起纷纷 之聚讼矣。据圣叹外书所言,则为施耐庵先生所撰。而《七修类稿》则有“史称宋 江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莫抗。侯蒙举讨方腊,周公谨密赞其名于《癸辛杂志》 。罗贯中衍为小说,有替天行道之言。”若依此说,则《水浒传》一书,又为罗贯 中所作矣。又某家之说,则谓“《水浒传》实元季东都施耐庵所撰。罗所编者,特 征四寇之《后水浒》耳。”依此说则《水浒传》自《水浒传》,征四寇自征四寇。 施罗二人,实各有所著述矣。而田叔禾《西湖游览志》云:“此书出宋人笔。近日 金圣叹自七十回后,断为罗所续,极口诋罗,复伪为施序于前。”由此言之,又不 能断为谁作。且其所言极口诋罗,伪为施序,口气中似不信为耐庵所作。七十回以 后云云,亦可知此书本不止七十回,亦无能确定之者。但愚以为此书版本极多,自 明初以迄于清代,何止十余种。或施罗二人,各做一部《水浒传》,而取材偶同。 或亦如金圣叹之就原本而改蹿,原著者为一人,改编者为又一人。以致后人传说各 异,又不能起二人而询之,此《水浒传》之一问题,遂成为千古疑团,亦意想中事 也。惟原本之《水浒传》,乃系金圣叹所删定无疑。至于彼所删去而认为罗贯中所 续撰者,究有几回,而《西湖游览志》亦未及之也。按施耐庵为元人,而罗贯中则 为明人,其间相去尚远。而《水浒传》一书,明初即有刻本。依此推断,则原著者 当为施氏。而罗氏曾演《三国志》,或后人以此误为《水浒传》,正亦未可知也。 《水浒传》与正史 《水浒传》一书,虽系小说,并非完全凭空结撰,亦根据正史而来。《徽宗本 纪》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入楚海州界,命张叔夜 招降之。”而《侯蒙传》载:“宋江寇东京,蒙上书言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 万莫敢抗者,其才必有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宋史》 载:“张叔夜再知海州,时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兵莫 敢撄其锋。声言将至海州,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于海边,伺兵既全, 则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宋江乃降。”依上述各节 观之,宋江乃固有其人;转掠十郡,亦固有其事。《水浒传》自非绝无根据之书。 或谓当张叔夜再知海州时,有征梁山檄文,谓能擒卢俊义者赏十万,擒关胜、武松、 呼延绰、张青、董平者五万,擒宋江者二万,其下有差。檄文中固列举三十六人之 姓名。作者乃就此檄中之人物,参酌《宋史》所记之事迹,衍成《水浒传》一书, 又加七十二地煞以为点缀。书中之攻城拔县等事,虽不尽可考,然稽转掠十郡之语, 亦正暗合。但《水浒传》至惊梦,截然而止,虽有嵇康(字叔夜)执长弓一事以暗 点张叔夜,而于史书中所谓擒其副宋江乃降之语,殊少关合,亦从未提起张叔夜知 海州事。明明此七十回后,犹有不少文章也。作者既以张叔夜征梁山榜文及《宋史》 为根据,决不至反将张叔夜置诸不问。惜金圣叹以其一人之私见,而删弃之也。予 间尝读坊本七十回《水浒传》而引此为遗憾也。 《水浒传》与私家记述 《水浒传》之可证于正史者,既如上述。此外诸家杂记之中,亦不乏记载。且 有就其事迹,谱成曲调,而演于红氍毹上者。是虽文人游戏,要亦可见《水浒传》 之价值也。诸家之说,互有异同,但其可以证明《水浒传》之有其人,有其事,则 固人同此心者也。《茶香室丛钞》有,“《癸辛杂志》载龚圣与作宋江等三十六人 赞,人各四句,今不录。惟其名号,与世所传小有异同。三十六人中,晁盖不与也。 李英误作李应,铁天王今作托塔天王。”云云。可见此三十六人皆有绰号姓名,特 音义之间,稍有出入,或以讹传误耳。而龚圣与所作宋江等三十六人赞,并有序曰: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 小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异》 中载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东京 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以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 平东南之乱。余然后知江辈真有关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箴体在焉” 云云。而所谓三十六人者,即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学究,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 胜,活阎罗阮小七,尺八腿刘唐,没羽箭张青,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 张顺,船火儿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混 江龙李俊,九文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 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关索杨 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拼命三郎石秀,双尾蝎 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英。其间虽稍有不同,但无甚大出入耳。 据此则书中人物, 亦非绝无来历可知。 而《香祖笔记》载:“徐神翁谓蔡京曰: ‘上天方遣许多魔君下降,作坏人间。’京笑曰:‘安得识其人。’徐曰:‘太师 亦是。’”《水浒传·楔子》误走妖魔事,亦即本此,其余如戴宗之神行术,张清 之“投石”亦各有所本,非尽虚构也。 《水浒传》之版本 今日坊间之《水浒传》,类皆七十回,即金圣叹所批之本,石印铅印,所在都 有,而谬误之处,亦正不可缕数,转辗翻印,已失其本来面目矣。但考其最前之版 本,则为原百回本《水浒传》。此本在明代初年,实为《水浒传》之创刊本。至明 嘉靖时,武定侯郭勋,另刊《水浒传》,即世称武定本之《水浒传》,亦百回,乃 就原百回本而改订者。其后李卓吾就武定本加以评点,而称为《忠义水浒传》。而 天启间《水浒传》之刻本,则有杨定见序,且为百二十回,与《忠义水浒传》大略 相似。而金圣叹贯华堂所藏《水浒传》则为七十回,或就以前各种刊本删改蹿合而 成。除以上所述各种版本外,在明代尚有黎光堂本、巾箱本、映雪堂本、容与堂本, 而清代则有英雄谱本、水浒全书、大道堂本等等。除金批本为七十回外,其余或百 回,或百十回, 或百十五回, 或百廿四回。惟明天启刻本之《水浒传》及清代所 刻之《水浒全书》,都为百二十回。据愚所知,《水浒传》本有百二十回,其回次 之所以异者,各家就私意增损之耳。至于金批本,则删为七十回,而楔子则另为一 卷,而自序一篇,亦列为一卷。此自序一篇田叔禾认为非施耐庵手笔,而为金圣叹 所伪托。即其《西湖游览志》所称:“近日金圣叹自七十回以后,断为罗作,极口 诋罗,复伪为施序于前,此书遂为他有”者是也。细读其序亦颇似圣叹笔墨,其言 或非无据。《水浒传》之版本,虽有上述之多种,而坊间殊不易得善本,除七十回 者以外,百回、百廿回等原本,竟绝无而仅有。即或有之,亦将《征四寇》等凑入, 固非施耐庵原著之百廿回本也。 《水浒传》与续作诸书 《水浒传》既流传人间,而为士林所推重,于是有好名之士,欲附骥尾而传者, 乃各奋起,而作小说,故坊间除金批七十回《水浒传》之后,又有《征四寇》(亦 称《续水浒》)、《后水浒》、《荡寇志》等书。《征四寇》一书,传系罗贯中所 作。即以侯蒙书中语为根据,历叙宋江受招安而率其部以平方腊诸寇之乱。而《后 水浒》为自称古朱遗民者所撰,而与《征四寇》相衔接。中自张别驾激反石碣村而 至君臣赋诗止,共为四十回。中间且有卢俊义中水银毒,宋江、李逵饮鸩尽忠,共 平三岛等事。不知是何所本。盖宋代未闻有征倭事也。附会假托,无可稽考矣。至 《荡寇志》一书,为俞仲华所撰。虽亦根据张叔夜平梁山事,而其立旨则完全相反, 并无招降等情节,而径写张叔夜等剿灭梁山水泊,将一百八人斩尽杀绝,与以上各 书,绝无连络之可能。而书贾竟亦标为《后水浒》而发售者,殊可笑也。续作诸书 之笔墨,不如原书,固不待言,而终以《征四寇》为稍有根据,而与原著亦能关合 连络。而《后水浒》既叙《征四寇》以后之事,《荡寇志》又旨趣相反,与原书绝 不能相全,姑可置之不论矣。但《水浒传》与《征四寇》二书,虽可以连络,细玩 之文字固然不同,中间亦自脱节,间常以为今世所有之金批本,虽终于惊梦,而惊 梦以后,必尚有若干回文字在。而征诸田叔禾《西湖游览志》:“近日金圣叹断自 七十回以后为罗贯中所作,极口诋罗”云云,亦可知《水浒传》七十回以后,非即 终止,特为圣叹所删去耳。更稽诸转掠十郡之说,而益信七十回本之非全豹矣。惜 后半文字之未能寓目也。 百二十回之《水浒传》 间尝过友人书斋,见案头有某书馆新出之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中心一喜, 以为可以打破向日这疑团矣。乃翻阅一过,又为失望。盖所谓百二十回《水浒》者, 前七十回乃坊间通行之金批本,而后五十回,则相传罗著之《征四寇》,特将两书 强合而为一,加以标点而已。但予之怀疑,终未能去也。予所怀疑于金批七十回本 之非全豹者,以卢俊义之一梦,截然而止,似有硬截之病。盖中所见嵇叔夜持长弓 缚众人而歼之,此仅以梦为一伏笔,而引出下文张叔夜征梁山之事。至必用卢俊义 入梦者,即史所谓擒其副之意也。依此则必有下文无疑,又宋江所攻掠之州郡,亦 未能与史书所载相符合,《水浒》既根据史书而作,当亦不至遗漏。此念常盘旋胸 中不能去,徒以古本之不易得,无从考证耳。今中西书局重金购得旧本《水浒传》, 此书为江阴梅氏珍藏,而为施作之全豹。嘱为点勘,而向之疑团释矣。此书共一百 二十回,前七十回文字,与金批本无甚出入,后五十回,则并非《征四寇》,以详 梦始,而至于梁山闻张叔夜出师讨伐,终于雷轰石碣。非但其行文过节,叙事状物, 与《水浒传》一副笔墨,即以结局论,亦遥遥相对,成绝大章法。盖《水浒传》楔 子以石碣起,以致误走妖魔而引出书中一百八人。此则雷轰石碣之后,为一百八人 作一收束。以下再生出受招安等文字,始能如天衣之无缝。于以知罗贯中《征四寇》 之作,正此百二十回以后之文章也。原书有梅屋散人之小记云:“《水浒传》之百 二十回本,刻于明天启中,原本今不可见。后之续刻者,颇有谬误,已失真矣。自 金圣叹删为七十回,时人以重其文章,皆珍视其批本,而深信其七十回以后为罗贯 中所续之说,竟弃原本之后五十回。行见百年之后,且无人知有百二十回之《水浒 传》矣。此本为先人手抄,而明刻原版已毁,欲觅全本,恐已非易。此非但先人手 泽,理宜永保,且为施氏毕生心血,宜可藏之名山矣。”按此则后五十回之为金圣 叹硬行删截,信而有征矣。且由此百二十回而接《征四寇》,始连络一气。可见罗 贯中当年之撰《征四寇》 , 亦并非续于七十回以后也。此书可谓当今惟一完本之 《水浒传》,较之彼以《征四寇》并入七十回本而号称百二十回《水浒传》者,其 价值固有天壤之判矣。按其所志年代为癸卯,或为乾隆时人,则手抄者之为明末清 初人无疑。此抄本尚完好,其中间有为蠹鱼所蚀,其文字亦可推求,爰为补缀付梓, 会见此书之出,又可为好读《水浒传》平添眼福矣。 金圣叹与《水浒传》 金圣叹为一代才人,其为文章,浩瀚磅礴,固自有目共赏。即其批评各种小说, 如三国、水浒、西厢等书,其见地亦有独到之处。惟以其才高,斯不免于傲物,故 辄喜删改原著,而自鸣得意。就私意而妄加武断,如《西厢记》评至惊梦,即指惊 梦以后文字为后人续貂,且极意讥刺。而《水浒传》亦至惊梦截然而止,即指惊梦 以后为罗贯中所续,而加以痛诋,是皆以一人之好恶为好恶,而无所依据者也。且 二书彼皆以惊梦止,圣叹其有所好恶于梦乎。惟《西厢记》写儿女之情,惊梦而止, 得有余不尽之致,令人可以回味,而脱去旧小说奉旨团圆之窠臼,是犹可也。若水 浒乃绿林文字,且原作者皆依据正史而敷陈事实,亦竟以一梦而终,删去后半文字, 达五十回之多,是又安得称为完本乎。此圣叹之偏见,亦恃才傲物之明证也。校勘 既竟,乃略举《水浒传》之考证,并抒管见,以当绪言。 ---- 输入:Sunny Yen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