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 大批判式的“研究”——评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朗玛 在形形色色的鲁迅传中,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是很有特点的一部。 作者没有如以往那样用几个带“家”字的光环上来就套牢鲁迅,而是基于普通人的心理对鲁 迅做普通人式的接近。也因此,作者既对鲁迅表现出强烈的共鸣(尤其在序中),也对鲁迅 提出相当多的疑问乃至尖刻的批评。作者(逐步升级)的感想、议论和评价散见于这本传记 的各个角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对史实的运用。传主的生平事迹在作传人提出的思路上被重 新叙述,传主的现实经历与内心世界在作传人笔下互相印证、而结果是共同证明了作传人提 出的思路的“正确性”。这一写法甚至使这本书获得了一种类似推理小说的特点,难怪它会 畅销,也难怪到书的后半部分会一下子令人索然无味。 在整本书中,作传人沿用的大体思路是清晰可见的。书名即可作为一个注释,那就是“ 无法直面的人生”。在书的第20章〈面对命运的启示〉中,王晓明对鲁迅作了类似最后宣判 的总结性陈词: “在他一生的某些时刻,尤其是那些他完全看不到出路的时刻,他曾经谛听 过命运的启示”,但是,“这一切都是被迫的,是他在绝望中没顶时候的不自觉的挣扎,一 旦他能够浮出水面,他就会推开命运的启示,另外去寻找一样价值,紧紧地抓住它、用它来 将自己拽出绝望的深坑。只要还有一点力气,他就不会愿意沉静下未,而总要上下求素,哪 怕只是找到一条不成形的上路,他都会急切地跨进去,尽可能迅速地逃离那对人生悲剧的阴 郁的体悟”。   “不愿意沉静下来”、“不成形的土路”、“急切的”、“不自觉的”等等贬意词,凸显 出作者对鲁迅居高临下的批判态度。“既然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鲁迅当然就难以承担命运 之神的重托。”不但鲁迅的所谓命运、而且连鲁迅对自己命运的承担都被王晓明十分武断地 下了判断。不仅于此,他还以“三千年的文人传统”,对鲁迅无法承担、直面人生的根本性 理由甚至都作出了解释。至此,一个甚为圆满的一家之言炮制成功。但是,谁来决定鲁迅的 命运是什么?又是谁来判断鲁迅是否承担了自己的命运呢?在一本学理性的书中,出现这种 类似算命先生批流年的论述,岂不是十分怪异的事吗? 在新中国的一系列造神运动之后,到80年代,这些神正在悄然走下圣坛。这既是社会风 气、也是学界风气,其风向从街头书摊随处可见的〈走下圣坛的某某某〉系列即可觉察。无 论革命家也好、文学家也好,摒弃其神的光环、恢复人性光彩,本是十分必须和自然的事。 但是至少从王晓明的这本书上,我们可以看出新的问题也在产生。王晓明在〈鲁迅传〉中, 确实恢复了一部分鲁迅的“人性”,对造神式的鲁迅研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作用,但是 他所使用的“人性”标准却大有值得商榷之处。书中随处可见“我不禁想”、“我猜想”、 “我感到”等字样,在在是作者对鲁迅当时当地思想情感的猜测,而这猜测的标准,实在与 普通社会上流通的价值标准、好坏尺度、人之常情相差无几。如鲁迅之对金钱、名利、女性 等等的态度,作者都作了十分详细的描写,并与“无法直面的人生”这一先天性前提紧紧相 连,而他所有的根据,仅仅是对鲁迅书信中的只言片语作“人之常情”式的推测而已。在这 里,“人之常情”成了一把双刃剑,它既对鲁迅一些人性而非神性的言辞举止进行肯定,又 对所谓鲁迅只是抓住其他一些价值、而不去直面“自己的”人生进行否定。这种写法,即使 鲁迅死而复生,也真是百口难辩。 王晓明一再提到自己对鲁迅的认同与钦佩,然而无论是认同还是不同,都不能成为研究 的先决条件。研究既不能为个人的好恶左右,个人的好恶也不可能给研究提供任何得以成立 的理由。对我来说,文学研究者首先要有对自己无知的强烈自觉,他所能做的永远只是接近 而不是到达。文学研究者不得不去回答研究对象的巨大召唤,又不得不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无 能为力,他对自己的结论时时感到怀疑、对自己的方法不断潜心探讨,基于这样的心情,一 直把学理上的可成立度摆在自己之上。如果固执于某个先验性的前提,并对研究对象采取居 高临下的态度,那不管披着怎样新鲜的外衣,实质上都与以前曾有过、现在也不曾根绝的造 神式及大批判式“研究”所去不远。 鲁迅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上下求索的人生经历,更在于他留下的文学作品。以往的鲁迅研 究,其实是在神化的前提下,相当大程度的妨碍了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研究。现在,随着思想 领域的开放,对鲁迅的研究正在呈现更深入、更重视文学本身、更富学理价值的方向。然而 王晓明的〈鲁迅传〉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从作者对鲁迅的理解出发,以鲁迅的现实经历解释鲁 迅的文学作品,乃至贬低其艺术价值,这是对作品和作家关系至今缺乏学术意义上的真正理 解,可说是真正的本末倒置。我曾在几个地方看到王晓明先生自称理想主义者,我尊重他的 这一自我体认,但我想呼吁的是“在文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不是理想主义,而是真正有价值 的学术风气的确立。”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