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鲁迅的废奴运动——读《鲁迅的最后10年》 白羽      鲁迅的死在20世纪文学史上应该是个标志性的事件。他是个独特的人,在那 个时代里,象他那样孤单单的到处挑战以及迎战的人是没有的。在他以后,也不 复存在。在他的骨子里,有着刚强的不易折服的东西,也便是毛泽东所欣赏的骨 头,这也成了一种不肯宽容的传统。相对于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鲁迅要更显得 决绝。也可以说,他的思想里更有极端的倾向,这个极端,便是超越组织国家或 者说超越权威的对个人自由的维护。综观他一生的理论,他也从未曾放弃过这个 观点。在这一点上,他拒绝妥协。后世对鲁迅的继承多来自他思想中大的一面, 即对于民族性的揭露和批判,按传统的优秀的知识分子的划分方式,从群体道德 的角度把他划为民族的脊梁里的一个。但其实,鲁迅的对于国家民族民众这种大 群的思考,从来都是建立在以“自我”为个体意识为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完整 的系统。他向来认为,民族的觉醒要从个人的意识觉醒为开始,作为一个群体概 念是含糊的,只有个人是具体的。如果个体的权利都未曾保障,所谓的保障了群 体的含义势必是一个谎言。鲁迅去世后,中国的文化界具有独立色彩的文化界基 本消失,自由主义者柔弱的意识加速了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倾向。   然而,鲁迅的幽魂无处不在,伴随着整个的当代文学史一直延续到本世纪, 他的思想成为他的继承者和他所批判的对象的继承者的一种折磨。他们或者努力 把他神化,当成一面不倒的旗子来使用,或者借着还原鲁迅的口号,把他丑角化、 简单化。但无论如何,鲁迅的存在是一个异端,他之所以站在如此高的位置,正 在于中国文化界数十年来的犬儒化生存。他在世纪初所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战斗 到现在也未曾完成,甚至也无人再象他那样勇敢的提及那一切。在毁灭崇高以及 理想的今天,把一切都世俗化。这样的指向与人类的美好追求断然分开,而趋向 市民化的倾向。这样的情形明显要比鲁迅的时代更为复杂,但确切的说,仍然逃 不出国民性里的硬伤,即“人”作为一个权利指向的目的仍然不曾达到。在这个 时代里,普遍生存的依然是奴隶和奴才。   鲁迅虽然极其愤恨一切的为奴者,但在事实上却一直以奴隶自居。大约,在 他以为,在一个专制独裁的为意识主流的国家里,拥有完整的个人自由是不可能 的,无论怎样,都难以逃脱被利用的可能。他的杂文虽然是在文化界论战,但几 乎大部分的指向都与政治相关。对照中国的后来的岁月的发展,鲁迅无疑是在历 史缝隙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中国一切的为人权的障碍,都于政治息息相 关。这一思想后来被顾准在为史官文化做定义时,有了更为清晰的表达,他说, 所谓史官文化者,即以“政治权威为无上权威,使文化从属于政治权威,绝对不 得涉及超过政治权威的宇宙与其他问题的各种文化之谓也。”毛泽东在延安以及 后来的实践表明,政治权威依然是无法动摇的第一性的东西。政治上的独裁指向 使文化的目的受到限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附庸品,教化功能演化成宣传功能。 它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到国民性的生存以及改造,生于变化年代的鲁迅,于此点看 的更是愈加清楚。   鲁迅为抗拒政治的压力艰难奋斗了一生,最根本的悲剧性质正在于鲁迅的诗 人性格,他坚持把政治和文化分成两样具有同等权威的领域,不承认政治的绝对 权威性。也就是说,文化领域在他那里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王国,它根本上就不是 隶属于政治的。而政治上的对此的保障即是一定要保障每个人的个人自由,对于 言论出版自由不得限制和迫害。否则,在他的理念里,这样的政府或组织是不合 法的。这是一个大前提,他和胡适不同,根本不相信通过渐进的革新可以使这样 的一个前提实现。基于他对于人情冷暖的通透,他也不肯相信既得利益集团会触 动自己的根基。如果这样的前提不能保障,所谓的渐进改革只能是在各种各样的 由专制衍化出的形式中间疲于奔命,而永无尽头。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应来具有更 大破坏性的暴力重组。因此,基于这样的考虑,他甚至不反对以此为前提的暴力 行为。这些都是和当时以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不同的。   由于坚持个人的纯粹性,对于左联的领导们(周扬等人)也日益表现出极大 的鄙夷。当时左联已经具备了苏联作协那样的官僚机构的形式,在意识形态和组 织上都倾向于成为政治的工具。对于组织里的个人也开始实行规范化。综合起来 说,周扬等人对鲁迅的排挤和利用都无疑是在政治意图上的,毛泽东对此有更明 确的表达,在延安的会议上,他明确的称呼鲁迅为鲁总司令,把鲁迅捍卫个人自 由的文学行为迅速置转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事业在文化上的“反围剿行为”。一 笔掩盖了鲁迅与左联的根本分歧和两个口号争论时的独立形象。如果说,鲁迅是 中共民主事业的一面旗手,那绝对是个误会,或者根本就是一种强奸性质的说法。 鲁迅的斗争应该包括反对中共王霸意识的,只是由于当时的文化主流还不是象四 十年代后所形成的大一统局面,所以他把主要的敌人仍然视为有合法性形象的国 民党政府。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愤怒的采取了横站的姿态,不忘时不时的向自 称为自己人的阵营里投几下匕首,以回敬独裁者的冷箭。   鲁迅死后,对于政治权威的挑战渐渐消失,被称为鲁迅传统的继承者的胡风, 在意识形态里也依然保持了左翼的面貌,对权威的信仰贯其终生,而他仅有的表 现出个人主义色彩的主观创作论却使他经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样的中国,怎 能容忍对于权威的挑战呢?这种文化的附庸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意识领域对 强权意识的卑躬屈膝,注定这是个跪着生存的民族性格。奴隶和奴才也将作为一 种传统被延承下去。   鲁迅的死标志着以个人对抗国家权威的局面结束了,也标志着鲁迅毕生的事 业——一个人的废奴运动走向终结。他的精神虽然薪尽火传,但从来也未曾有丝 毫的突破,在现今的时代里,个人的力量显得脆弱和渺小,而国家权威却无比强 大。能够产生象鲁迅一样的有影响的战士的可能微乎其微。这场废奴运动实际上 已经不具力量,无论在形态上和精神上都显得与现实无关了。他的起点和终点都 止于鲁迅。 (XYS200310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